“中专生给硕士当师傅”不该稀奇

互联网2022-05-23 10:48:57佚名

“中专生给硕士当师傅”不该稀奇

31岁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中专教师拜28岁的中专技工为师——近来媒体报道的这个“倒挂”引人关注。不过,报道中的这位师傅也不简单,年龄虽小但已是车工高级技师。

这种“倒挂”虽然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不过倒是符合理论和现实逻辑。一般认为,人力资本主要由受教育水平、技能、健康以及非认知能力等构成。其中,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多发挥的是信号功能,技能才是决定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高学历的人通常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但并不必然具有更强的技能,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干中学”积累的专业性技能,相对较为欠缺。文章开头提到的“倒挂”正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表现。

“倒挂”现象也折射了经济发展的现实变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对技能提出更强烈需求,加速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缺口较大。人社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求人倍率(即工作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长期保持在2以上,大学生就业难与技术工人招工难并存现象也是劳动力市场对技能需求的直观反映。而高等教育中,教育与技能不匹配、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目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倒挂”现象仍被作为特案关注,背后反映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这一点仍未获得预期的社会认可度。而这,又与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全适配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取决于三个方面,即生源供给、教育供给及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方面向来旺盛,技能型人才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教育供给方面,近些年相关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官方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在2020年已与普通高中拉平。而关键制约因素就是生源供给。中专、中职生源选拔模式由过去“拔尖”模式转为目前的近似“末位淘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职业教育所处的困境。

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困境,需要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回报率,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表明,相对于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中职教育的工资溢价从2000年前后的35%下降到“十三五”时期的20%,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工资溢价也从2000年前后的10%下降到目前几乎完全消失。从代际对比来看,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群体的中职教育回报率明显更高,且随工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在此之后出生群体的中职教育回报率则转低,人力资本折旧很快。要遏制职业教育回报率下降态势,推动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必然要求。

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做出了全新的顶层设计,明确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努力消除对职业教育属于“层次教育”的错误认识,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在普职衔接、产教融合、财政保障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未来有必要面向更长远的国家战略,做好前瞻性的政策储备。

一是推动中职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基础课程体系实现统一,学校在职业和技能课程方面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家庭和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顺应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全民人口素质奠定关键基础。

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实现融会贯通,学生可申请转换,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为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供关键支撑。

三是让市场主体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尤其发挥创新型企业在师资队伍、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

此外,还可发挥职业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的依托作用,或可探讨高职院校率先向社会开放,鼓励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各行各业人员重返校园。由此,“中专生给硕士当师傅”的新闻或可不会再引发“围观”。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标签: 中专生  硕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