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课本里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为什么放到卷子上就不认识了?

互联网2022-05-23 11:50:28未知

孩子在课本里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为什么放到卷子上就不认识了?

都说这场疫情让全民成了厨子,医护成了战士,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只有孩子们,依然还是那个神兽。

是啊!不管成人的世界如何变化,孩子们依然像神兽似的终日被困在考试的笼子里,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季节,通常是准备期中考的时间,老规矩,老师们还是用单元小测验来边考边复习。

话说虽然前期上了整整一个烟花三月的网课,但我对自家神兽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的听了,课后作业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尤其是英语,日日坚持打卡背单词、背课文,三年级的卷子,它能难到哪儿去?

But,当娃掏出小测验的卷子,要我给他签字,那红红火火的叉叉,惨不忍睹的分数,真真切切就摆在眼前,心里说不难受,是假的。

分析卷面,错的最离谱的是压轴的阅读理解和对话填空,我想弄清楚他到底是不熟悉解题套路,还是压根就没看懂题目的意思,所以让其先读卷子,结果没想到,平时单词表上滚瓜烂熟的单词,平时课文里倒背如流的问答,换到卷子上,竟然不认识了,脑袋跟短路了似的。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现象,当时家人认为咱太马虎,老师只会不疼不痒的批评咱“用功还没用到家”,现在轮到自己当家长,并且在工作中做了多年的乙方,深知对孩子一万句态度上的指责,不如一次方法论上的指导,所以我决定从卷子上那些不可思议的错误着手,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个模棱两可的单词,pass,短短四个字母,何其简单,但他居然不确定汉语到底是“传递”还是“梨”,pass和pear,意思相去甚远,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怎么还能混淆上呢?

直到我让娃翻开单词表,看到它们的位置关系,瞬间明白了:

pass和pear同在一个Module,都没有加粗加黑,一个是正数第二,一个是倒数第二,而他平时打卡,要么正着背,要么倒着背。

大家回忆下,学生时代我们为了快速记忆,是不是经常将一个单词的读音和意思与其在单词表里的位置、单词的字体、颜色等等先建立联系?

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反正正数第二个是pass,倒数第二个就是pear,当时张口就来,好不流利。可到考试的时候,载体和环境发生变化,单词间也不再有什么顺序可言,再稍稍紧张,大概率就会把两个模样相似的单词搞混了。

看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记住了单词,只不过记住了单词表里各个单词的位置关系而已。

第二个能把老母亲气笑了的错误,是Does your mum开头的一般疑问句,人家选择的回答是,No,you don't,问他依据是啥,他说当时脑子里蒙蒙的,只看到问句里有your,就选择这个答案了。

要知道,我娃学校老师的要求是,背课文打卡,并且限定时间,15秒、20秒的那种背,我娃的背诵视频因为发音标准还经常在班级群里作为正面典型传播,而课文里这样的对话简直不要太多:

我理解老师的初衷,快速背诵,是为了给孩子将来的听力打基础,但对一个汉语都还没学过主谓宾定状补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这些英语句法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一旦限定背诵时间,孩子所有注意力都在嘴上,快速背出来以完成打卡任务上,大脑带宽不够,读的时候没有去精力去想读的是什么意思,背的时候没有精力去想背的是什么意思,即使打卡通过了,也是完成任务机械记忆,不理解真正的意思,更无法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

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也就不难了。

人类大脑不是习惯偷懒,要联系单词外在的“格式”去记单词么?那咱就故意变换“格式”,打乱顺序给他听写,手写在纸上给他认。

几次小测验下来,估计老师也发现了这个普遍存在在低年级孩子身上的记忆难题,于是积极给大家引入了一个自学神器——外研优学教材同步APP(此处非广告,该APP与公立教材完全同步,绝大部分免费,只有部分VIP绘本阅读收费)。

完全打乱了顺序的单词跟读、听音辨义、单词与对应图画连线、拼写练习,以及大量课文以外的句子举例,同一个单词,在多来源、多材质、多语境中反复记忆的效果,的确比照着单词表干巴巴的念好得多。

感觉就像当年幼小衔接给孩子搞汉字启蒙时,一味照着字卡认,认得挺快忘的也挺快,但是搭配着故事书、动画片字幕和户外广告牌,却记得很牢固。

再背课文,我也是要求孩子先看课文动画、后点读、再跟读、从一句句跟读到整句跟读,读的熟到不能再熟了,再背诵。

这样做的好处是,眼睛看过、耳朵听过、多感官先后都单独输入过,最后嘴巴综合输出的压力就不那么大了。

对于老师的时间要求,我也变通了一下,只把它当作一个参考,如果学习的太晚,差那么几秒也不必太过强求。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时间是否达标后,孩子大脑便能分配出精力一遍遍的去体会课文里人称和数的变化、固定搭配以及语法逻辑等等。

反而是这些看起来浪费时间的流程,看起来自作主张的改变,走到最后录制视频作业时,却比从前更快达到老师的要求。

关键的关键,这样孩子不是只在打卡的时候记住了,不是只在嘴上记住了,而是真正记到了脑子里,后来在真正期中考试的卷子上,背过的东西,他很少再理解错了。

四、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理解了,人类幼崽之所以学不会很多在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的东西,真的不是他们主观上不用心,而是大脑客观上倾向于按更节能的“偷懒”模式运行。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像裁判一样随意judge,像看客一样走肾不走心的指责,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学着像个教练一样,把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好的思考方式,用到给孩子辅导功课上来,随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不济,做个陪练也不错,利用我们成年人的智识水平,多解锁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实践,看看哪种他更喜欢、哪种效率更高。

总之,不要试图跟孩子fight,而要试着和他一起fight!

本文标签: 语法  听力  考试  单词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