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豪掷700多亿,海外收购再下一棋

互联网2022-06-03 15:10:41佚名

吉利豪掷700多亿,海外收购再下一棋


李书福,一个屡屡口出狂言,却又打破常规的“狂人”。

如果将中国汽车发展史编撰成册,那李书福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将买来的两辆奔驰汽车拆解研究,再加上红旗的发动机、底盘拼出了“吉利一号”;又凭着坚持不懈与政府机关游说,让民营企业拥有汽车“准生证”,拿到第一个汽车生产许可证;再后来,耗费8年时间砸下18亿美金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沃尔沃,举世瞩目,也让吉利汽车一举摆脱廉价低端的品牌印象。

从最开始,震惊四座的一句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让多少人觉得轻狂可笑。到一步一步用实际行动,将吉利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又令多少人心生敬佩和叹服。

这位曾放出豪言“要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国产汽车之父,不仅造车疯狂,年近60岁还“人老心不老”地玩起了跨界,刚宣布完要造手机,转身又搞起了卫星。就在昨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这也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进军航天航空领域的汽车企业。

李书福也因此,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版马斯克”,同样是想法大胆、口出狂言,但也是眼光长远、敢说敢干。

01

重启“买买买”模式,

吉利13.76亿拿下雷诺韩国汽车

最近,李书福频频活跃于大众视野,起因于吉利接连被爆出的几起大手笔事件。

在吉利收购魅族的消息热度还未散去,紧接着,吉利又有了大动作!不久便宣布与雷诺韩国汽车签订协议,将以13.76亿元的价格,收购雷诺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将持有后者34.03%的股权。

要知道,雷诺这家拥有纯正法系血统的车企,一直以来始终与中国市场隔着水土不服,从前年与东风分手,到去年“金杯雷诺”破产重组,雷诺都被调侃为“与中国市场的缘分太浅”。

然而,雷诺的颓势放眼全球也是如此。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雷诺销量急剧下滑,当年亏损80.5亿欧元,其财务状况糟糕到让他们一度想要卖掉法国总部大楼。

从官方财报来看,今年第一季度,雷诺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7.1%,仅为55万辆,营收也出现了2.7%的下滑,具体金额为97.5亿欧元,刷新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季度销量纪录,其中亚洲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极为惨淡。

所以,此次雷诺邀请吉利入股,除了有重返中国之意,也有拯救韩国本土,乃至整个亚洲市场的意思。

而吉利汽车也凭借这次收购,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雷诺位于韩国釜山的三星工厂,而诸如领克01等车型将会在此生产,进入韩国市场。而据媒体猜测,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韩美”之间的贸易协定中的政策优势,顺利打入美国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吉利目前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转型并不顺利,他们也希望从雷诺方面,获得一些灵感,毕竟,雷诺-日产-三菱所组成的研发联盟,一直以来口碑还不错。

雷诺本次与吉利牵手,双方将共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成果,共同进行新车型的研发。而除去商业布局上的互利互惠,此次收购最令人惊奇的是,双方的合作模式里,吉利成了技术输出方,而雷诺韩国则负责统筹车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方面。

要知道,一直以来吉利始终都是国产汽车的代表,但最令人诟病的就是核心技术的缺失。

02

豪掷700多亿,用收购征服世界

正因如此,有一个征服世界梦想的李书福,非常希望通过收购来摆脱技术短板,同时,扩宽商业版图和全球布局。

这也有了曾震惊世界的收购第一枪——耗时8年砸下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

虽然说有“捡漏”的成分,但对于当时仅有14亿人民币收入的吉利而言,已经是倾其所有。所以,不少媒体以“蛇吞象”来形容吉利对沃尔沃的这场跨国并购,但李书福不以为然:“蛇就是蛇,象就是象,蛇永远也吞不了象。”

或许正是这种骨子里的自信,能够撑起吉利一路披荆斩棘、走出国门,不断拓宽全球商业版图的野心。

早在2002年,刚刚才申请到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就看上了世界级汽车品牌沃尔沃,作为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闻名全球,而吉利却一直以来饱受核心技术缺失、品牌廉价低端的诟病,在李书福看来,收购沃尔沃可以为吉利汽车走向世界打通一个通道。

而早在1999年,沃尔沃就以64亿美元的价格被福特收购,但由于经营不善,采取了多重方式,却也没能阻挡沃尔沃汽车销售下滑的趋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福特汽车更是出现巨额亏损,2008年底其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也仍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出售沃尔沃也随即被提上日程。

也正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给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圆梦机会。

2009年5月,市场上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传闻甚嚣尘上,在传闻发酵了几个月后,吉利终于在当年9月首度承认正在参与竞购沃尔沃。随后的2009年10月28日,竞购传来好消息,福特汽车与吉利汽车同时宣布,以吉利汽车为首的财团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的优先竞购者。

2009年12月23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宣布,双方已就福特汽车向吉利汽车出售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事宜达成初步协议,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正式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相较11年前福特汽车收购的64亿美元,交易作价缩水超过七成。

福特没有盘活的沃尔沃,在投入吉利怀抱后实现了转变,只因吉利几乎保持了沃尔沃的独立发展。在吉利财力支持与开放管理下,沃尔沃被收购一年后就扭亏转盈;到了2021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近70万辆,其中中国销量超过17万辆,11年时间全球销量翻了近一倍。

“重回轨道”的沃尔沃拥有了继续研发的动力,而吉利不仅享受到沃尔沃带来的利润贡献,更重要的是收购带来的原创技术极大推动了吉利技术水平的提升。2014年开始吉利第二次转身,开始“精品车”发展战略。

收购沃尔沃,让吉利尝到甜头后,2017年吉利又将目光投向了宝腾汽车。

宝腾是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商,主要市场在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地区。2012年,经过多轮谈判后,吉利汽车成功碾压PSA集团、雷诺及铃木汽车等强大对手,以帮助宝腾提升销量至每年20万辆并提供技术与原车型,并用宝腾的名义在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市场贴牌销售位条件,成功抓住了宝腾的“心”。

在2017年6月23日,吉利集团继续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并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

宝腾之后便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2017年底开始,吉利汽车开始实施跨国收购戴姆勒计划,并在2018年2月宣布以90亿美元巨额收购戴姆勒约9.69%,这也使得吉利集团成为戴姆勒的最大单一股东。

此后,吉利搁浅了四年收购动作,直到今年5月再度入股雷诺韩国。

据粗略计算,吉利12年来用于收购海外项目的钱已经超过700多亿,成为国内车企中名副其实的“收购之王”。

03

吉利的“天地一体化”野心

汽车、卫星、手机齐上阵

一直以来,吉利也凭借步步为营的收购战略,补足技术短板,也逐渐打破外界关于“中国汽车产品集中在中低端,最大竞争优势就是性价比高”的固有印象,汽车类型从中低端覆盖到高端豪车,从传统燃油机逐渐转型到新能源汽车,并成功拓宽海外市场布局。

如今,吉利已经稳居汽车行业龙头位置,从最新数据来看,吉利汽车2022年4月乘用车销量72153辆,位居行业第二;今年1-4月累计销量398177辆,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吉利4月份首次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销量第一。

与此同时,乘着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的东风,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版图正持续扩大。例如,奇瑞汽车在全球布局了包括北美、欧洲、中东以及巴西在内的全球研发基地,共建海外工厂十个;上汽集团在海外建立了三大研发创新中心,以及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四个生产基地及散件组装(KD)工厂;长城汽车也已在俄罗斯和泰国分别建立了图拉和罗勇两家海外全工艺整车工厂,并收购了奔驰巴西工厂……此外,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也已开始出口海外,加速国际化步伐。

可以明显看出,我国车企海外销量将持续提升,逐步实现中国汽车工业从“供应链出海”到“整车出海”的质变,而未来的海外市场,势必也会随着各家车企的逐渐渗透变得更加拥挤。

所以,吉利在坚持主线业务的同时,也早已把目光投向了全新的领域。

2020年,吉利宣布进军商业航天业务时,所有人都表示疑惑,而一年过后,2021年9月27号,吉利集团宣布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已经下线。

这厢卫星工厂刚刚下线,紧接着,9月28号李书福带着他的又一个新业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吉利手机来了,吉利宣布造手机,定位为全球高端智能手机,计划实现车机协同的智能生态圈。随后,就有了前段时间传出的吉利收购魅族消息。

而就在6月2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据悉,通过“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建设,吉利控股集团将构建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在智慧出行、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效应,全面提升吉利控股旗下极氪、领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的用户出行体验。

可以看出,吉利早已不单单只想要做一家全球化车企,而是在尽全力提升自己的科技属性和领导话语权,围绕汽车领域打造天地一体化生态圈。

这或许也是其频频跨界的真实意图,想法一如既往的大胆和疯狂。但回顾这位创业大佬的一生,李书福骨子里的“不安分”,从他创业之初就已经显现:从自己倒腾电冰箱配件售卖到自己办厂;改装摩托车后又组装轿车;再到几经波折,成立吉利集团,不断收购扩大商业版图;如今,年近60岁,却又宣言“跨界”造起了卫星和手机。

李书福更像是当下年轻人们所向往的“斜杠青年”,敢于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其付诸实践。对创业者而言,永远葆有创造的热情,才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李书福又还能写下多少“疯狂”的商业故事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