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的典故 沽名钓誉的典故和解释

儿童教育2022-07-06 10:09:51未知

沽名钓誉的典故 沽名钓誉的典故和解释

1、沽名钓誉的历史典故: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庭非常贫穷,后来虽然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儿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因为他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活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大他也许在继续“使诈”,不做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活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活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阜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癣好,无伤大雅。

2、沽名钓誉,汉语成语,拼音是 gū míng diào yù ,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出自《管子·法法》。

本文标签: 沽名钓誉的典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