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有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灏,南宋的杨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林希逸等,明代的王阳明、朱德之等。
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中国古代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明确提出主客体对立的心物范畴,强调以吾心之知去认识事物之理的“主宾之辨”。在吸取佛教临济宗“宾主颂”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内外结合,以己知彼,通过格物以致其知。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