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进哈尔滨城市
湿地的“芦苇荡”
文图/冰城馨子
在哈尔滨众多的名片之中,作为哈尔滨人有一张名片你是否知道?国际湿地城市!到现在为止,全球共有国际湿地城市43个,其中中国13个,位居第一。哈尔滨就是这1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而且哈尔滨是2018年中国首批获得这个殊荣的6个城市之一!当时世界国际湿地城市是18个。
你有没有发现,这十几年我们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湿地公园的建设。群力外滩湿地、阿勒锦(狗岛)湿地、太阳岛湿地、滨江湿地、白鱼泡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城市艺术中心(大剧院)湿地等等,当它们以湿地公园的姿态出现时,我们便可以轻松地沿着建起的栈道,走进那过去深不可及的湿地沼泽深处。
作为开放式湿地公园,坐落在大剧院对面的城市艺术中心湿地很招摄影人的喜爱。晚秋初冬略显单调的时节,来这里拍江鸥、残荷、芦花,赶走了这个时节的寂寥。昨天早晨我们来到这里拍日出残荷,看到身披如纱霜衣的芦花在晨阳里摇曳,那轻盈曼妙的舞姿、低调坚韧的花开,再次迷倒了我。好久没有这样特别地注视芦花了。
喜欢芦花。
喜欢它飘舞的身姿,柔弱却很坚韧,风情却不张扬。她在唱歌,用无形的歌喉;她在跳舞,用摇曳的身姿。芦花没有夺人的美艳,但却拥有宜人的淡雅,虽生长在湿地浅滩之中,却以超然脱俗的气质尽情地盛开。
喜欢它的平淡、平静和平凡,喜欢它内敛、质朴、浪漫与优雅。绚丽的美可以让人在灵动之时充满激情,平淡的美可以让人在默默地品味中感受人生。
当我看到朝阳里的芦花仿佛似一只大手,把暖阳握在手心里时,有种莫名的感动,有一种暖流直抒心底。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最有名的篇章《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具有深刻的哲理,他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芦花给我的最大的启迪是欣赏平凡之美,淡雅之美,还有它柔柔的身姿中蕴藏的坚毅之美。
发现大片的“芦苇荡”是我沿着水边看芦苇时发现有条走进芦苇的小路,没有想到走进去后小路深深,芦苇高高,看来是已有敢于探索的人开辟了这片深秋初冬的“芦苇荡”世外桃源。为了给人直观的效果,我举着手机一镜拍下去,最后是路没了只见茂密的芦苇。
在北方,芦苇并不稀奇,各个公园都有,但距离我们非常近的这片城市芦苇塘还真是不小。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像有些公园早早地就给芦苇割掉了,其实走近芦苇荡最好的时间就是冬天,没有沼泽封冻着的日子你才可以尽情地与它亲密接触,依在它的怀抱里拍照留念。
想起几年前我发的有关芦花的博文《普通而不平凡,平淡却不失优雅》后,博友@斩云剑留言道:“有种想采集起来做一床棉被的感觉,如果有这样的技术的话,这床辈子一定很温暖、很舒适。”是的,这个初冬微寒的早晨,我再次被芦花温暖了。
湿地公园里还有好多的江鸥在此盘旋,时而从芦花的头顶飞过,时而在残荷间寻觅,时则又落在刚刚结冰的水面上玩耍。天已冷,江鸥们依恋着这片湿地,不肯南飞。
风动之间有种震撼的凋零,叹息之余体味到生命优美的瞬间。普通而不平凡,平淡却不失优雅。芦花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有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湿地城市”里,这不仅是一块分量厚重的国际金字招牌,它代表着一座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也是城市风貌和生活品质的彰显,这是哈尔滨人的福份。
有人说得好:“城市有湿地,生活多诗意。” 这也是冰城哈尔滨浪漫生活的另一种写照。
此组图片摄于2022年11月17日
小贴士:
拍摄地:哈尔滨松北区城市艺术中心湿地公园,大剧院对面
“国际湿地城市”由来: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我国获得的13个城市有: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武汉、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