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绿地,高树低草,小羊悠然地一边晒太阳一边嚼着新鲜的草叶,老牛卧在田间打盹儿……微风拂过,草叶树叶摇动,低矮的石墙一条横一条竖地把原野划分为大大小小的方块,远远近近的农舍点缀其间。这就是大多数英国乡村的样子,没有什么特别,但很多英国人喜欢乡村。
为什么喜欢乡村
从英国的城市开车向外驶去,不用多久,就可见这一番田园景象。有人说,英国的气候四季如秋。秋季总是天高气爽。英国处在北纬50度至58度之间,云少的时候,日光大角度斜斜地洒在乡间的地面上,一切的影子都被拉长。与温润的法国、热烈的意大利不同,这里的日光明耀而不热烈,配上常年拂过的风,一种含蓄而恬静的气息油然而生。
英国的冬天常常阴雨,一年四季阴晴不定的气候培养了英国人见面谈论天气的习惯,也给他们带来了略显内敛的性格。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多个工业城市拔地而起,城镇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部分英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回归自然,重返乡村成了很多追求自然的上流社会人士的选择。
在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热爱自然的文人墨客的引领下,人们纷纷以在乡间有一所小屋为炫耀资本,离开城市也成了很多社会名流身份的象征。这种潮流一直延续至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前首相卡梅伦……英国社会上流人士几乎都以拥有乡间别墅为荣。无论是皇室还是普通民众,都以侍弄花草、发展园艺、养狗牧马为乐。
英国《乡村生活》杂志主编马克·赫奇认为,对乡村的热爱与向往是深藏在英国人DNA之中的。英国作家哈罗德·马辛厄姆曾说:“从内心而言,我们都是根植于乡村而不是城市的人。”《乡村生活》做过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表示愿意住在乡村。有人总结了在乡村生活的种种好处:空气更新鲜、犯罪率更低、拥有更大的空间、能见到很多野生动物、拥有美丽的风景、可以参与众多户外探险和运动、能看到更多星星、每天早上能听到鸟儿的叫声、拥有更慢的生活节奏、更容易专注眼前的生活、生活情绪成本更低等。不少人认为,住在山清水秀的乡村,对净化心灵更有益处。
15%的农村人口从事旅游业
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英国人都是乡下人”,这里的“乡下人”不是种庄稼耕地,清闲几乎是乡村生活的第一追求,远离城市,就是为了充分享受自然带来的心灵愉悦感。不少英国朋友谈到理想的老年生活时,大都会说“在院里种花”。在伦敦,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公园,所以乡村更像城市的“后花园”。它们不依靠从事农业来满足经济需要,更多的是吸收来自城市的资金。
英国多地如火如荼的“农家乐”就是直接的证明。在威尔士地区,一家农场的“农家乐”项目就是遛驴。牵一头温顺的小驴,驮上威尔士风味的蛋糕和午餐,徜徉在威尔士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脚下是静谧的山谷小路,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眼中是绿色的田园风光……该项目已经成为农场特色,花费35英镑(1英镑约合8元人民币)就可以牵着驴跟自然亲密接触2小时,吸引着来自大城市的人前来缓解压力,舒缓心灵,圆自己的田园梦。
此外,放羊、给小猪洗澡、学编柳条筐等付费的体验项目也深受游客好评。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英国的“农家乐”迎来了一次大繁荣。去年夏天,不少农场的住宿预订量相较疫情之前翻了一倍多。远离人群的山区和湖区成了度假新目标。
英国是世界上农业旅游最成熟的国家之一,2018年,主要农村地区的旅游业总收入约为115亿英镑。2019年至2020年度,英国农村地区注册旅游相关企业6.68万家,占农村地区注册企业总数的11%。在农村,15%的人口从事旅游行业。
进城只需两三小时车程
城市生活经济压力日益增大,住房租金不断上涨,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很多人在家工作的时间增多,不少人认为,住在城市的必要性正在下降。对很多英国人来说,城市的很大作用是提供社交场所,如今社交需要逐渐变少,乡村的宁静生活显得更吸引人。
当然,生活在乡村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城市,英国面积不大,乡村和城市距离不远,即便住在远离铁路网的地方,想进城就医、购物、逛博物馆,开车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于是,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市民慢慢开始搬到乡村。
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但1000个英国人眼里,恐怕只有同一幅田园风光。英国众多文学作品中对乡村着墨颇多,深深的土地情结也强化了英国人对乡村的向往。浪漫主义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歌颂大自然,简·奥斯汀在小说中细腻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呼啸山庄》里刻画了狂风和孤寂的荒原……萦绕在英国人脑海中的乡村图景还将延续。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