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视角看1.6万平方千米的北京是什么体验?
全文3561字,阅读约需7分钟
▲3D俯瞰北京三大文化带:千年运河、百里城墙与孕育之地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ID:xjbdxw
烤鸭、豆汁儿、炸酱面,这是北京;京剧、胡同、天安门,这也是北京;中国首都、超大城市、文化中心……没错,这些都是北京,但你是否想过,这些与北京三大文化带有什么关系?
━━━━━
北京从哪里来
从数千米高空俯瞰,在中国地势二、三阶梯的交接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在此交汇,环抱着华北平原北端。在这片1641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占到了2/3,太行山脉的最北段如腾蛟起蟒,这就是被称为“神京右臂”的西山,一个人类文明将从这里孕育。
西山脚下,一条河流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砾石,奔涌而来,泥沙不断沉积,经年累月形成平原。这里物产丰富、水源充足,吸引了50万年前的古人类——北京猿人在此聚居,也成为了北京文明繁衍的根基。
但河里携带的大量泥沙,也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史料记载以来,1949年以前,这条河曾发生81次决口、9次改道,洪涝灾害时有发生,人们戏称它是“浑河”、“无定河”。康熙年间,人们修筑河堤、疏通河床,并给这条河改名为“永定”。这条承载着安定愿望的河,让这里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高原、山地、平原,海拔影响的不只地貌,还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类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
为了同时控制两大文明区,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皇帝都选择了这里作为都城,他们在都城周边的山脊上,利用山势险要之处,加上土、石、砖砌成了墙,保卫疆土、阻止外族来犯。
城墙沿西山和燕山山脉蜿蜒520.77公里,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长城。八达岭长城是北京长城中,保存较完整的一段,3741米长的城墙上,隔不多远便建有敌台,上层有垛口,用来射击和眺望,下层有洞,可储存武器和住宿。
敌台之外,还有烽火台用于传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来源于此。这样一座军事防御工程,为都城的子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另一个防御工程,也能保护都城。明朝时,以紫禁城为中心,北京城被分为了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由4个城门守卫,而内、外城又分别设置了9个和7个城门,“四九城”的俗称也来源于此。600年来,紫禁城几经易主,历经沧桑却仍屹立不倒。
跃至紫禁城上空,一个“凸”字出现在眼前。一条“脊梁”,贯穿其中,这就是串联北京文化脉络的中轴线,从南至北,天坛、前门、故宫等建筑一字罗列,东西对称工整,北京城为何一定要对称?
古代先民认为,“中”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春秋时,孔子提倡“中庸”思想,主张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古人认为“中”应是帝王所在之处,故而紫禁城在北京正中的位置,而按照古人崇尚宗庙祭祀的规矩,其他宫殿、坛庙都要依附“中”而建,因此形成了中轴对称的格局,直到现在,北京四合院的布局,仍然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
纵然北京城布局森严,但并不影响这里的人们和外界交流往来。当我们从空中俯瞰,或许更容易找到答案。在华北平原上,江河多为自西向东而流,只有它纵贯南北,以一己之力沟通了五大水系,这便是大运河。隋唐时期,大运河第一次开通到北京,人们终于可以走水道运粮,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至今,大运河已流淌了两千多年。
如果说中轴线勾勒出了北京的骨骼,那么长城像是护卫北京的父亲,永定河如孕育北京的母亲。如今,长城虽然不再有军事防御作用,但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而西山永定河、大运河构成的文化带,将北京散落的800多个文化遗产连接起来,绘就了一幅壮丽图景。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格局,铸就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底蕴。
走在北京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与它们不期而遇,感受到跨越时空的震撼和冲击,身在北京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样的文化滋养着,拥有属于这里的骄傲和底气。
参考来源
[1]范炳远.城之轴——北京中轴线[J].建筑,2022(03):58-61.
[2]程天赦,杨文静,代鹏,张杰,邓晓红,冯杰,武军杰,刘东明.永定河冲洪积平原南部QHJ01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环境意义[J].华北地质,2021,44(04):47-54.
[3]南华.清代康熙年间直隶地区水利概况——以永定河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49-51.
[4]赵勇,杨誉博,李瑞杰,杨吉龙,王强,李亚林,王纯君,魏波,方同明,王志辉.永定河中下游MIS7以来地层沉积演化及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J].中国地质,2021,48(04):1188-1199.
[5]张婧,桂敏,王鹏,徐新容.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价值与教育意义——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再思考[J].地方文化研究,2021,9(03):106-112.
[6]郗志群,匡清清.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多元性与整体性[J].新视野,2021(02):109-115.
[7]王长松,何雨,王亚男,朱永杰.北京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与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2):66-73+33.
[8]潘明娟.地中、土中、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认同:基于西周洛邑都城选址实践的考察[J].中国史研究,2021(01):5-20.
[9]李建平.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04):1-7+87.
[10]李新峰.明代北京皇城城门俗称考略[J].明清论丛,2018(02):5-22.
[11]陈习刚.隋唐大运河研究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2):1-21.
[12]张中华.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文化记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13]齐莹,冯冰鹤,蔡雨维.消失的边界——北京皇城门户建筑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0(01):127-135.
[14]朱永杰,王亚男.运河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兼论运河文化带保护和建设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2):44-48.
[15]孙燕,郑楚晗,李梦静,邵龙飞.浅析作为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现状[J].世界建筑,2019(11):80-87+139.
[16]王佳宁,孙静,王君也.新时代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报告——8省市基本态势、总体评估和趋势展望[J].人口与社会,2018,34(06):4-24.DOI:10.14132/j.2095-7963.2018.06.001.
[17]赵红军,胡玉梅.谁影响了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的兴衰变迁?——一个基于量化经济史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9,18(01):281-310.
[18]张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历史考察(2006~2017)[J].农业考古,2018(04):237-244.
[19]王洪波.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理念与实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3):60-67.
[20].《北京人文地理》简介[J].北京测绘,2018,32(03):373.
[21]葛剑雄.大运河历史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刍议[J].江苏社会科学,2018(02):126-129.
[22]王长松.北京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与保护传承创新[J].人民论坛,2017(34):128-129.
[23]杨家毅.浅析大运河(北京段)文化带的内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28-34.
[24]李建平.“三个文化带”与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15-21.
[25]程尔奇. 明清北京皇城的历史演变及文化意蕴[C]//.北京史学论丛(2015).,2016:93-100.
[26]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一章 长城关隘军事文化[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04):17+19-39.
[27]周金鑫. 明前期都城选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8]李建平.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积淀与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02):1-5.
[29]王岗.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政治意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02):6-10+30.
素材来源:
1.CCTV央视网
《世界遗产在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BRTV北京卫视
《永定河——上善若水》
《永定河——风土人情》
《永定河——火尽薪传》
3.大明说书人
《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4.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
Spectacular views of Hukou waterfall during spring floods
5.上海大象无形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之它山堰》
6.视觉中国VCG
《长城日出》
《北京四合院》
《八达岭长城》
《山河无恙,大好河山,壮哉!》
《航拍上海广富林历史遗迹建筑风光》
《蜿蜒在北京附近的山顶上的中国长城》
《云海中的司马台长城》
7.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
《北京雨燕唠中轴》
8.新华社
《无人机视角看夏日长城》
9.BRTV新闻频道
《95秒航拍带您俯瞰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
10.星球研究所
《永不停歇的京杭大运河》
11.北京文化论坛
《北京文化故事宣传短片》
统筹 | 郭春晓
编导 | 侯丽君 覃 琳 左宜卿(实习)
分镜 | 宫 洁
动画 | 魏雪东 王梦涵 张茄琪 姜云洁 苏鹏 张博 管航
制作 | 雷秀坤
配音 | 徐世昕
运营 | 徐世昕
值班编辑 李加减 康嘻嘻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动新闻”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