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它曾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它是位于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县。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塘县都藏着哪些宝藏!
坐落在川西之巅的“阿尔卑斯山”
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川西甘孜州海子山下巴塘县县城北部措拉区(茶洛乡)境内,东起毛垭坝与理塘县接壤,西至海拔4860米的亚素高山,南从列衣、沙溪乡以上至扎金甲波神山与白玉相邻,方圆九百平方公里。这里浓缩了川西藏区的美景,雪山、草原、森林、湖泊、寺庙。措普沟上的措普湖被誉为“康巴第一圣湖”。
措普沟景区由华山、雪山、湖泊、森林、河流、峡谷、瀑布、温泉、草原、野生动物和寺院等人文景观组成。它四面环山,紧靠峭壁嶙峋、山体裸露、山型奇特无比的扎金田博神山,它的正面是尼特岗日峰,周围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翠绿草坡环抱;湖区景色秀丽妩媚,波光粼粼的湖面,清碧亮丽的湖水,平静无语地置于灿烂阳光下。
措普湖
措普湖景色秀丽妩媚,波光粼粼的湖面,清碧亮丽的湖水,平静无语地置于灿烂阳光下。湖边的森林里有很多珍禽异兽栖息,湖里成群的鱼儿自由穿梭,但人们从不捕杀这些动物,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十分幽静,犹如世外桃源。
措普寺
措普寺是一个庄严宝殿,系藏传佛教中“宁玛”派寺院,全称为“吉祥措普佛法讲修兴盛洲”,背依扎金甲博神山,面对措普湖。寺庙气势恢弘,庄重古朴,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寺庙大殿内雕刻、壁画工艺精湛,寺院四周经幡随风飘扬。寺庙僧人不多,可体验藏僧生活,品尝不一样的酥油茶。
地坑温泉群
措普沟内有四川省十大地质公园之一的地坑温泉群,有众多的气孔、沸泉、脉动喷泉、地面温泉等,有的水温高达60℃以上。当地的牦牛常常会来到温泉边享受蒸气浴,路边的简易温泉池里,赤身裸体泡温泉的僧人也不避讳行者,这里毕竟是人迹罕见的世外桃源。
章德草坝
在雪山的环拥下,章德大草原像一幅碧绿的画卷。生羊在草地上悠然自得的漫步,牧民的帐篷升起袅袅炊烟,青藏高原独有的高海拔草垫和灿烂的鲜花,映衬着湛蓝的天空,草原上一望无际、姹紫嫣红,绿色的地毯上点缀着各色娇艳的花朵。
措普沟风景区一带牧民精湛的马术在康巴藏区颇有名气,享有“藏族马术之乡”的美称,相传起源于藏族英雄格萨尔时代的一年一度的措拉区赛马会,于藏历六月在措普湖畔的草原上举行。节日期间,除举行全区四个乡的赛马活动外,还要进行由措普寺主持的祭山祭湖活动,举行各乡村锅庄舞比赛。届时,人们身着艳丽的服饰,骑上肥壮的骏马,带上丰盛的食品,驮上帐篷和卡垫,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绿草茵茵,百花盛开的草地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过上一段古朴、浪漫的节日生活。
措普沟风景区内,松耳石般碧绿的措普湖面向辽阔的章德大草原,三面是杉柏森森的原始森林。圣湖秀美之景首推色彩多变的湖色,晴日湖色由近到远呈现出来的银白、湛蓝、深青、墨绿的神奇色谱;夕阳之下,湖东染金、湖心翠绿、湖西石绿之色相;月色之中湖面好似景泰蓝底子上泛着白光的湖光夜色;微风吹拂,波光粼粼,呈现出千万条银鱼跳跃之奇丽景观。
“瀑布状的高山草甸,空灵静谧民族风浓郁”
四川格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以晶莹的宏伟冰川、雄奇的俊秀山峰、广袤的原始森林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
四川格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位于甘孜州巴塘县格木村,海拔3700~4000米,面积约为2100公顷,以其晶莹的宏伟冰川、雄奇的俊秀山峰、广袤的原始森林。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公园四周环绕着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许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就有10多座,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高山桧柏林、冷云杉林、杨桦林、落叶松林、高山灌丛林、高山草甸灌林等原始森林。
四川格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那原始神秘、空灵静谧、妩媚生动而五彩缤纷的自然特点是影像拍摄、户外探险的最佳去处,更是旅游爱好者心中的向往之地。它地势起伏,由南呈梯坡状渐次向北递升,是一块巨大的长条形的瀑布状的高山草甸。草原所在格木村世居藏族为主,民族风情浓郁,金沙江支流定曲蜿蜒其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俨然一幅世外桃源。
“风光旖旎,构成了一幅醉人的天然画卷”
巴塘措普沟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北部措拉区318国道。其风光秀丽,四时不同,是川藏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热炕温泉
热炕温泉群,大大小小的泉眼,形态各异,散落在山坡上、公路旁、森林中、田野里、悬崖下、河水边,弥漫在整个山谷,升腾着一股股热气。
海门石
海门石高4米左右,石刻莲花生大士像,作为措普沟镇湖降妖的神石,莲花生大士是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创始人,集智慧、慈悲和伏恶的力量于一身,拥有无边的法力。在末法时代,祈愿莲师非常重要,不管是为了自己修行顺利,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加持。莲花生大士普在措普沟修行,加持所有草木溪润,为世间留下了这样一处殊胜之地。
巴塘措普沟旅游景区是集华山、雪峰、冰川、原始森林、湖泊、河流、峡谷、瀑布、温泉、喷泉、草原、牧场、藏居、寺庙、野生动植物、藏族康巴风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类型丰富,景点密布,风光旖旎,风情万种,这在世上实属罕见和难得。
“戴着面具演绎的百年藏族戏剧”
藏戏(巴塘藏戏),四川省巴塘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是康巴藏戏的一个流派,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康巴藏戏藏语称作“江嘎虫”。
是藏戏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其后又在巴塘不断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戏演出样式。其演出分为舞台演出和坝子演出两种,而以坝子演出为主。
巴塘藏戏是藏戏重要流派之一,是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是原始戏剧的遗存,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康巴藏戏的唱腔曲调或柔婉深情,或粗犷豪放,使它成为藏族民间音乐的宝藏,它的唱词丰富了藏族口头文学,它的音乐渗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种艺术门类,其古老舞蹈的艺术价值亦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舞蹈界的重视。保护康巴藏戏,对于保护整个藏族的戏剧艺术,研究藏族民间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巴塘藏戏在解放前,每年农历五月、八月在龙王塘演出藏戏。因为臧历的五月一五日和八月十五日前夕为藏传佛教的迎夏节和送夏节,而这时的巴塘气候宜人,又值农闲,丁宁寺(现康宁寺)就组织喇嘛到龙王塘搭上帐篷一面念经,一面演出藏戏,每次历时三至五天,僧俗百姓均可前往观看。解放后,每年农历八月在龙王塘进行为期七至十天的藏戏(含弦子、歌舞等)演出,同时举办文艺调演、物资交流会等。此外,巴塘藏戏还于每年的春节以及喜庆日子在广场进行演出。
“绽放于指尖的藏民族文化技艺”
郎卡杰唐卡绘画技艺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一种民族宗教艺术,它被誉为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宝。17世纪出生在炉霍的郎卡杰以超于常人的艺术天赋,形成了让世人为之倾倒的郎卡杰画风,呈现出其吸纳众所之长的胸怀、高深的佛学造诣和精湛的绘画技艺,被誉为“神变画师”。郎卡杰唐卡画派的绘画技艺得到了稳固传承和发扬光大,是甘孜州最为古老,传承最为久远的唐卡画派。
郎卡杰唐卡绘画技艺400年来的历史传承与艺术价值,促进这棵在唐卡艺术史上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宝,能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郎卡杰画派艺术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而朗卡杰唐卡画派凭借其精湛的画技更成为其中的翘楚。为了这门藏文化独有的传统技艺能够传承下去,郎卡杰画派的故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于2012年成立了炉霍县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主修郎卡杰画派的唐卡画师。在将郎卡杰唐卡艺术传承下去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可谓是一箭双雕。
郎卡杰唐卡作品《佛本生传记》、《二圣六庄严》和其他作品与勉唐画派、钦则画派等藏区五大主流画派的风格作对比,郎卡杰作品在线条构图、结构布局、拥塞格调等各个方面,无论是背景配置中意境神秘、形态自然、线条造型中刚柔相融、柔和流畅,还是施色轻薄中色彩多样、艳而不俗、沉着细腻,至今不失贵雅,甚至主题构图中怒相张扬或文相飘逸,均达到写实与表意,动物与静物的完美结合。
“果肉薄辛辣味强,为醋海椒的主要原料”
巴塘南区辣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特产,具有形美、皮薄、味足的特点。其大小均匀,色泽光亮鲜艳,果肉薄,辛辣味强,常作为藏族地区醋海椒的主要原料。
在当地通常将巴塘南区辣椒做成醋海椒来食用,其做法是将新鲜辣椒洗净,置于阴凉处沥于水份,用牙签点几个眼子便于入味;酱油和醋按各人口味二合一调制好,酱醋汁在旺火上烧开后又冷却,倒进密封好的罐子或坛子里,放入海椒、捣细的冰糖或红糖、花椒、蒜若干,把口封牢实,两周以后就能吃了。
“一道细若银丝又多汁醇香的巴塘特色面食”
历史上,常年奔波于茶马古道的晋陕商人,擅长面食,来到巴塘后,在长期的民族交流与交融中,丰富了巴塘的面食,于是巴塘金丝冒面由此而生。
巴塘金丝冒面酥脆肥美的肉入口即化,面筋道顺滑,多汁醇香的汤水,咸香中弥漫着一丝清甜。
巴塘人吃金丝冒面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的早上必吃金丝面,寓其新年吉祥,意其幸福生活像金丝面一样美好流长;其次是在一年一度的“央勒节”期间必吃金丝面,寓其节日快乐,意其送夏迎秋,庆祝丰收;再则是宴请宾朋、迎来送往之时必吃金丝面,寓其欢聚喜悦,意其祝愿平安、顺利;还有就是在老人过生日时必吃金丝,寓其健康长寿,意其晚年幸福、生活美满、合家欢乐。
巴塘金丝冒面做工考究,做法主要有“四用”:一是要用特别好的面粉;二要用鸡蛋、豆粉辅佐;三要用灶灰土制的碱水;四要用手工操作;这样每做一刀金丝面,才会味香可口。
肉质绵沙,富含花青素的“黑美人”土豆
巴塘黑美人土豆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特产。巴塘黑美人土豆,富含自由基清除剂“花青素”。因其皮肉皆为黑色,特别是肉质部分呈现蓝宝石般晶莹亮丽的色泽,故冠以“黑美人”土豆之名。
巴塘黑美人土豆富含花青素,达到了每千克含量1700毫克。“花青素”药用价值很高,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生命要素。
“外形别致,舌尖上的藏区美食”
团结包子流行于四川藏族地区,它外形别致,似包非包,似饼非饼,可大可小,小的一个可供五口之家一顿食用,大的一个可供一排人果腹。主食副食兼有,味道鲜香、油而不腻。每逢过年过节或者亲友团聚,常常蒸制这种团结包,以示庆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藏区,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于是,就尊称他们为“金珠玛”。为了表达对“金珠玛”的深情厚谊,就蒸制“蒸肉”来款待。但是,家用的笼屉小,蒸出的数量有限,就到喇嘛庙借来大笼屉,一屉就够一排人食用。军民共食蒸肉,畅叙友情,洋溢着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欢快气氛。为了永远纪念这次难忘的会见,大家就把蒸肉改称为“团结包”。
团结包子并非是十八军进巴塘才开始发明的,其确切一点说叫“蒸肉”,早在几百年前巴塘老祖宗就会做了,而且传承至今,说通俗一点叫大包子,在解放前,其制作需要的成分多而贵,限于经济条件和当时的物质匮乏,大多数家庭不敢“青睐”,只有极少数富家人享有,因此在过去显得微不足道,当今媒体传播团结包子由来也有其原因,那就是打造巴塘风士文化,让外面人进来尝尝巴塘的传统独特的美食而已。
为了表达藏汉团结、军民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意,当地将包子取名为“团结包子”。因为十八军进藏正值端午节,此后,每年端午节,巴塘城区家家产户都要吃团结包子,以此纪念十八军进藏,也意寓全家团团圆圆。从此,巴塘的“团结包子”不但成了特色名小吃,而且还成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
“瓣大汁多,辛辣味浓的紫皮大蒜”
巴塘紫皮大蒜是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特产。巴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质、土壤及气候资源,保障了紫皮大蒜生产全程的有机栽培。巴塘紫皮大蒜含有200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除蛋白质、维生素 E、C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外,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S一烯丙基半胱氨酸(SAC),以及极具杀菌力的大蒜素。
巴塘紫皮大蒜与白皮大蒜的口感不同,巴塘紫皮大蒜的活性成分比白皮大蒜更加高,所以巴塘紫皮大蒜中的抑菌效果比白皮大蒜要明显一些,味道也更加辛辣一些。巴塘紫皮大蒜与白皮大蒜的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白皮蒜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可以降低人体的胰岛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而巴塘紫皮大蒜含有的花青素较多,多食用可以增加免疫力,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