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南麓杨柳关,宣汉开州交界岭

旅游攻略2022-11-04 12:00:49智慧百科

巴山南麓杨柳关,宣汉开州交界岭

杨柳关,地处大巴山南麓,属观面山系大梁子支脉,峰脊绵延数百里,并作为了重庆市开州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一道天然政区交界线。这里因垭口关隘上昔日多植杨柳树而得名。但如今杨柳树已不多见,主体植被为针叶松林与针阔混交林态,另还开有部分杜鹃花,点缀于山丛间。



大梁子.杨柳关的区位影像示意图。此次探寻我从宣汉县东部的南坝镇出发,乘坐宣汉—开州班车(经停南坝与杨柳关),在杨柳关垭口下车即可,南坝到杨柳关班车约1小时,票价15元。

大梁子.杨柳关沿袭了大巴山脉一个显著的地貌落差现象,即“北缓南陡”。从山梁北侧宣汉县境内上坡至杨柳关垭口,路面虽有盘绕,但总体趋于缓和,很快就能到达。但从垭口南侧下山梁,则是一路陡坡相随,杨柳关到三汇口,仅8公里,但却因山路陡急,车辆需放慢行驶,则会感觉耗时很久。



杨柳关垭口全貌。图中左侧指示牌上所标注的“天池寺”,地处于宣汉、开州、开江三县(区)的交界点(地名称‘天池山’),也是当地乡民信众一处重要的祭祀祈福之地。但天池寺距离杨柳关垭口还有十多公里,没有自驾车过去非常不方便。此次自助探寻,只得选择放弃。

杨柳关垭口南侧(开州境)的原红军战壕遗址,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立定为了开县的文保单位。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曾在此与川军王陵基部展开过激烈战斗,属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的战役组成。按照当时的四川军阀防区划分,宣汉县属刘存厚部,开县与开江属刘湘、王陵基部。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击垮了刘存厚,兵锋直抵杨柳关,所以当刘湘发动“六路围攻”反击时,一场恶战在此将不可避免。如今留下了“战场喧嚣后,林涛寂静声”。



镌凿在垭口处一块岩石上的“杨柳关”三个大字,为后世所刻。下侧方框中的文字是对1933年红、川两军“杨柳关战斗”的简要介绍。



杨柳关垭口宣汉境内的地名标识牌。左侧那座白色房子,是由宣汉所设立的“煤炭验票站”,负责对过往的煤炭运输进行票据检查。某些特殊时期,更作为临时检查点使用(如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而在宣开交界的大山区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采掘量且较大,所以相关运输业务便也很多。



杨柳关垭口北侧,1933年的阻击战遗址区,也是宣汉县的文保单位。开州与宣汉两县(区)均在杨柳关拥有文保,开州是红军战壕,宣汉则囊括了战斗全过程。



宣汉县的文保碑后边,是涉及杨柳关战斗的一些细节说明,这些史料是从哪里获取的呢?反正个人感觉是在阅读一段小说文字。



站在杨柳关垭口北侧,瞰望大巴山南麓支脉—大梁子(观面山系),峰峦褶亘,此刻完全置身于大山的怀抱中。山脚下有零星的梯田耕植蔬菜类农作物。远处公路边的那排房屋,便是宣汉县上峡镇杨柳村所在地。



杨柳关垭口处是公路所途经的川渝分界点,还矗立有官方政区界桩,为2017年新勘界后所立。四川境内为宣汉县上峡镇,重庆境内是开州区三汇口乡,并由川渝两省(市)民政单位共同管理。这里也是四川与重庆之间的第2号省际界桩。





杨柳关每天仅有两趟宣汉与开州的往返班车途经,公共通达不便。随即在垭口北侧找到宣汉境内一户农家,让他们帮忙联系了摩托车搭乘到三汇口(20元),再转客运班车返回开州,结束了此次探寻活动。



三汇口乡位于开州区西北部,邻靠观面山与四川宣汉交界,因有三条小溪在此汇流而得名,是典型的山区岭谷聚落,自然资源丰富,主导农林耕植。南北朝西魏时,这里作为“西流县治所”(分巴渠县地所置),如今古县遗址已湮没在而后修建的“三汇水库”中。西流县曾流传有“八景”,其中涉及杨柳关的一景叫做“杨柳晴雪”,源于杨柳关海拔高峻,冬季山垭积雪覆盖,每待阳光照耀,突显晶光闪耀,景致浓墨重彩,夺目吸引!

点校版民国《宣汉县志》中,对杨柳关的记述,是为宣汉通往开县、万县的大道上。在从杨柳关垭口搭乘摩托车下山的途中,也看到了正在对当年途经这里的古道碥径、关口遗址进行开发打造,力争在情怀方面还原历史景象。无论如何,也没有忘记这片僻静之地,这对当地挖掘文化旅游,带来系列化新机遇,以使乡土资源的软实力,获得促进提升。



点校版民国《宣汉县志》对宣汉县域的描述中,对杨柳关的提及为“东南至杨柳关一百三十里,抵开县界”…… 杨柳关作为边隘重地,由历史渊源所带来的指向性节点,功能彰显明确。



感谢宣汉县图书馆提供的点校版民国《宣汉县志》。

本文标签: 杨柳关  宣汉  宣汉县  开县  垭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