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年房企销售未迎“开门红”:去化压力大,拿地更谨慎丨焦点

热点资讯2023-02-03 18:14:47智慧百科

2023开年房企销售未迎“开门红”:去化压力大,拿地更谨慎丨焦点

2023年开年,房企销售业绩未迎来开门红。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为4223.3亿元,同比下降31.7%,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1.6%。销售额超百亿元房企有1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超50亿元房企有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3家。

克而瑞数据亦显示,1月百强房企操盘销售金额共3542.9亿元,同比下降32.5%,环比降幅达到48.6%。2021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额曾达到8705亿元。

市场低迷下,房企拿地投资动作更趋谨慎。数据显示,1月全国土地成交总价仅730亿元,是2016年以来首度跌破千亿元。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591亿元,同比下降29.4%。

去年底以来,房地产政策端利好不断,融资组合拳也已打出。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经济环境、房价预期仍有待修复,房地产市场企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未来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滨江集团(行情002244,诊股)董事长戚金兴在公司年终会上说,2023年滨江集团要做整个中国销售额的1%。

百强房企销售压力加大

经过5年高位运行后,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在2022年下调筑底。2023年1月,尽管疫情管控全面松绑、春节假期迎返乡高峰,但受楼市低迷、市场需求及购买力不足等影响,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数据显示,1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1.7%,环比下降51.6%;权益销售额和权益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5.2%、40.5%。

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77.9亿元,同比下降27.6%;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1亿元,同比下降29.3%;TOP31~50房企及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分别为27.3亿元和1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2.2%和35.7%。

在这份榜单中,保利发展(行情600048,诊股)一跃成为榜首,销售额为295亿元,较去年1月份增加了12亿元,同比增长4%。

在2022年1月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保利发展提出“进三争一”的新阶段目标。2022年4月举行的2021年度业绩会上,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又进一步表示,“进三争一”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榜单排名,而是综合实力的领先。

万科、碧桂园排在其后,销售额分别为278亿元、270亿元,同比分别下跌17%、45%。可见,相比于同行的“退步”,保利发展的业绩虽没有大的提升,但稳定性较强。一年时间保利发展暂时位列第一。

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行情001979,诊股)、中海地产、华发股份(行情600325,诊股)、滨江集团、龙湖集团、建发房产分列4至10位。这7家房企中仅中海地产销售额同比下滑19%,其余6家均保持同比增长。

销售榜单10强中,央企、国企坐席增加到7家。去年1月10强阵营中的融创中国、金地集团(行情600383,诊股)已退出,珠海国资房企华发股份、杭州房企滨江集团、厦门国资房企建发房产晋级,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17%及29%。

据记者统计,30强房企中有11家销售额同比上涨。其中,越秀地产、保利置业涨幅均超60%,华发股份、滨江集团、建发房产等涨幅均在15%以上。

30强房企中,销售额同比跌幅较大的有融创中国、金地集团、碧桂园、世茂集团、中梁控股、金科集团、中粮大悦城(行情000031,诊股)等。其中,融创中国1月份销售额71亿元,比去年1月份减少了201亿元,同比下跌74%;中梁控股、金科集团销售额同比跌幅均高达57%;中粮大悦城、碧桂园、旭辉集团、世茂集团等销售额跌幅均超40%。

托底者仍是国企、央企

去化困难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动作继续大幅收缩。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投资百强企业新增土地储备货值总规模为1744亿元,同比下降37%,较2021年1月更是大降72%;拿地金额总量仅526.5亿元,同比下降37%,较2021年1月下降79%;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661万平方米,同比降3成,较2021年1月下降6成。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克而瑞发布的新增土地货值TOP100企业榜单中,位列其中的销售百强房企仅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建发房产,且只是少量拿地,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情况。去年全年,有近4成百强房企投资拿地摁下“暂停键”。

绿城中国位居榜首。1月,绿城中国以累计83亿元新增土地货值占据榜单第一;华润置地新增土地货值28亿元,排在第18名;建发房产排在第32名,新增土地货值19.6亿元。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对于百强房企而言,短期企业保交付、保现金流依然是“主旋律”。在楼市尚未复苏背景下销售端仍未改善,房企拿地态度也将延续保守,2023年还将是土地市场“小年”。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1月份重点城市中仅1个城市进行了土地集中拍卖,叠加春节假期错峰影响,土地供应量呈季节性回落,房企拿地节奏明显变缓。

土地市场依然要靠地方城投平台“托底”。在新增土地货值TOP100企业中,地方城投平台上榜数量近50家,拿地金额更是占到一半,仅3成拿地金额来自规模相对较小的本土民企,这也预示着2023年土地市场上地方国企仍将担当重要角色。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中指院数据显示,1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24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溧阳城发集团拿地金额为18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

“地方政府要意识到正在与其他城市竞争房企投资额度,建议多次分散供地、优化供地条件、降低参拍门槛,非核心城市应下调地价。”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表示,2023年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需求端刺激政策仍需加码,房地产市场面有望边际改善,但土地市场热度难有根本性恢复,地方国资企业仍将“托底”,2023年土地成交规模将进一步小幅回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