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新春第一会”的绿色底色

热点资讯2023-02-03 07:58:37智慧百科

可持续专栏 | “新春第一会”的绿色底色

兔年伊始,中国社会就在各省马不停蹄的“顶层会议”牵引下转动齿轮。截止1月31日,已有23个省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其中,经济重镇广东的会议通知更是提前10天下发,会期后“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的特别备注成为行动紧迫感的鲜明符号。

这些会议无一不是释放出强烈的“保增长”讯息。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被官定调为2023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去年多数省份召开两会时自己公布的增长目标高于5%,在全球经济下行大背景中,冲击这一目标无疑会构成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似乎再次承载了来自国际社会的“经济火车头”的期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1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指出中国当下经济活动迅速反弹,去年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4%上调到了5.2%。

而正在登场的“保增长”大戏的幕后,另一个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对经济增速的强烈渴望会与减排任务之间形成紧张的斥力吗?会不会重返高碳资产的路径依赖?

绿色复苏?

有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围绕煤炭的数据暗含着对今年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隐忧。

据悉,由于俄乌冲突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2022年中国能源价格产生了一定波动。为了降低能源价格,确保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3月下发了《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释放煤炭产能3亿吨以上。

根据2022年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2022年,国内生产原煤45.0亿吨,同比增长9.0%。

“随着2023年各省各地政府对经济复苏增长的渴望,势必会增加对能源,特别是煤炭的需求,所以预计未来数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还会有所上升,这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其实是保持一致的。”长期追踪ESG投资的行研员姚嘉骏对华尔街见闻分析。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在2022年10月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也提到“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的目标。

更多观点倾向于今年“绿色复苏”的调性不会转变,“保增长”和“减碳”并不存在矛盾冲突。

计然集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马洪达对华尔街见闻提出了三个论据来支持上述观点。

“第一是习主席在‘二十大’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短短一句话其实已经蕴含了中国发展双碳目标的底层逻辑和要求,表述了在生态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与思考。”马洪达分析道。

而近期各个地方省市以及各职能委办局接连出台降污减碳的政策,也验证了这样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马洪达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以上海为例,从2022年的“百一行动”到今年刚刚出台《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来看,已经明确了是在深化过往降污减碳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3年工作内容的要求与部署。

姚嘉骏则指出,上海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上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减碳的决心。

“里面既提到了上海GDP增长5.5%的目标,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提出了下降目标,强调的是推进“双碳”实施方案、推动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设和氢能协同开发利用,并且明确坚决遏制‘双碳’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他如是解释道。

低碳经济账

事实上,低碳发展本身远远超过了道德、正义、公平这些伦理命题,在经济的天平上,它也绝对不是负资产。

“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很多理论和国家的发展经济已经证实,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政府和社会加大科技和环保投入,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邱程骋对华尔街见闻解释道。

在他看来,“保增长”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投资高碳企业来实现,投资绿色产业以及低碳转型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很多省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9.5%、暂居首位的海南省昨天发布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各项绿色金融措施,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同时再次明确到2025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20年下降13%。

陕西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5646亿元,其中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项目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等。

1月28日,济南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印发了《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未来三年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努力在十个领域“先行一步”。

1月29日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中,绿色低碳也作为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的“新赛道”被提出。

1月30日,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40%的增幅预期下,许多光伏上下游企业的净利润都得到了100%以上的增长,成为相关省市的GDP支撑之一。

马洪达则对华尔街见闻补充,这笔经济账还可以从适应气候变化的“减损”角度思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人类生存以及生产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威胁和破坏,从全球的森林大火到城市的洪水袭扰均产生了很大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看,减少碳排放其实也是对极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起到了源头把控的作用。”

绿色就业

GDP的深层逻辑同时指向就业,而绿色投资本身可以增长效益,带来了就业的机会。

“根据我们对东部省份的绿色投资效益测算,每1亿元的绿色投资可以带动2-3亿元GDP增加,并带来上万新增就业岗位。”邱程骋告诉华尔街见闻。

马洪达也表示,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到产业结构调整、再到生态固碳每个领域和技术,都收到了资本的青睐,因此催生了很多新兴的行业与岗位。

猎聘网在《2022Q1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中表示,2022年一季度的热度们细分领域中,新发职位增长最多的就是碳中和相关,同比增长了408.26%。相关人力资源的转移也在悄然进行,“双碳”相关从业者迅速从1万人扩增了10倍,2025年预计从业人员数量会增长到50-100万人。

“当下的技术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是毫不夸张的,有很多好的产品以及好的技术理念,是可以在兼顾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又能满足年底政府职能部门在降污减碳的‘期末考试’。”马洪达如是说。

邱程骋的观点也强调,重返高碳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不论是从短期的经济刺激还是从长期‘双碳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绿色复苏’都应该成为主导经济复苏的主旋律。‘绿色’成分在复苏阶段的占比和角色,将对双碳目标是否可以提前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回头拥抱传统高碳行业,是以牺牲未来更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为代价的短视行为。”在他看来,地方视角的出发点更应该看到及时迎接绿色转型挑战、占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位置才是未来比拼经济增长的方向。

“从中国对于气候变化应对角度、或是国际上对发展高碳产业愈来愈多的限制和环境成本的征收,如今对于高碳资产的投入最终将增大沉没成本风险,与所追求的‘保增长’终将背道而驰。”邱程骋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尽快让增长曲线与碳排曲线脱钩本身就符合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