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有毒?欧洲人对迷惑香气的追逐,可上溯到木乃伊尸体旁的铜壶

女性时尚2022-11-08 12:27:52智慧百科

香水有毒?欧洲人对迷惑香气的追逐,可上溯到木乃伊尸体旁的铜壶


人类天生喜爱捕捉香气,鼻息为我们带来的刺激虽不直观,但恰恰是这种暧昧、空灵的感触为我们带来不同于视觉的反应。香水的英文名“Perfume”,源于拉丁文“Parfumare”,大意是“透过云蒸霞蔚的烟雾”。通过香水的词意我们不难想象,它起初是被应用在宗教场景的,它的起源与宗教神话有紧密的联系。

一、香水的原始概念

原始人类由于没有灯和长明火的出现,视觉功能的应用场景并不如今天广。因此在捕捉猎物之前嗅探气味,在采摘果实时记忆气味,就成为原始人类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原始部落祭祀活动

我们能在一些古老的部落中发现,初入文明的人类在祭祀中除了使用能带来视觉冲击的图腾、舞蹈、火焰和奇怪的妆容外,还会焚烧和点燃一些植物以示庄重。在缤纷火焰中献祭牲物,也有着气味方面的特殊意义。原始人闻到鱼腥味,脑海中就能想象到出海的画面。而想象到火焰炙烤动植物的气味,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神圣感。

因此,最初的香水并不一定是以“香味”而闻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会留恋或厌恶不一致的味道,被部落祭祀或领袖传承下来的特定味道一般而言是庄重的。

二、香水的宗教起源与应用场景

人们普遍认为,香水最初发源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考古学家最先在一些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城市遗址中发现了可能涂抹有香膏的人类尸体,遗体破损的衣物上带有颜色各异的物质残留,并且棺葬中还有盛装香膏的“化妆盒”。在埃及法老图吞阿蒙的墓葬中,学者们也在他的木乃伊一旁发现了若干盛放香膏或精油的铜壶。


法老王手执铜壶

古代近东的香膏基本呈固体状,而到了埃及王朝年代,人们则将香膏液态化,这被认为是字面意义上“香水”的最初起源。学者们分析,这可能与埃及炎热的天气和当地人喜爱的植物气味有关。近东人常用肉桂、丁香、甘松等植物制作香膏,它们的质地与形状更适合做成膏状。而埃及的水地条件则更适合保存一些乳、水状的液体香料。

结合考古学家发现的女性尸体及其墓地周围的陪葬器物来看,这位亡人可能是一位地位显要的“城市元首”。用香膏涂抹身体的习俗起源于近东神话中对“天堂”的向往,人们通过圣化自己,以便在死后接近神祇,香膏和衣物上涂抹的颜料均为此用。而在埃及法老身上涂抹香料的目的亦不仅仅是为其“保鲜”,也是为了突出其尊贵的、神子一般的至尊地位。


三、香水在上古、中古时期的发展

香水通过腓尼基商人传到了希腊。希腊人喜欢用棕榈和麝香制造香水,配之以薄荷、橄榄制成油状。这种香水被用来涂抹从额头直到颈部、从胸部直到腰身的部位,和今天运动员们涂抹橄榄油的方法有些类似。希腊人曾经有过疯狂迷恋香水的历史,传说在梭伦执政时期,曾颁布过禁售香水令来阻止香水的销售和滥用,但最终没有成功。


贩售香料的东方商人

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就曾利用她迷人的外貌和浑身的香气成功勾引了两大军事天才,凯撒和安东尼。据称,埃及艳后在洗澡的时候会让仆人用15种从东方带来的秘制香水缓缓倾倒在身上,馨香无比的气味在水池里混合、蒸发,最终将艳后烘托成一个“从花园中走出”的绝美女子。此外,艳后还将香水同化妆品结合起来,她的妆容里就混合有不同种类的香料。这使得艳后不仅看上去绝美无比,嗅上去也令人魂牵梦绕。


“香”“艳”的埃及艳后

四、中世纪到近代香水的变化

中世纪之后,香水的使用逐渐随着领地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不再将香水视为上层阶级专用的“魅惑武器”,甚至一些修女和农妇都能在商人手中搞到一瓶香水,以便在节日期间或重大场合喷洒自己,以此展示她们极少示人又得来不易的魅力。

中世纪时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发明了精油蒸馏法,由此香水不仅能够依靠捣碎和搅拌植物的方式制作,而且还可以通过蒸馏器提炼成型。通过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香水可以达到无色、溶于水的效果,更方便使用。从那时起,巴格达王公随即开发了当地的玫瑰种植业,此后当地就成为了东方玫瑰精油的中心产地。


阿维森纳调配原料

香水的使用不仅突出一种情趣,它还越来越发展出一种实用主义的功用来。15世纪之后,香水不仅被用来装扮身体,还被意大利人拿来装点货品。意大利商人常用一种叫做“杏花香”的香水喷洒在即将售卖的皮草和手套上,以便对皮料加以保养,另外也能依靠持久不断的香气博得顾客的欣赏。这种方法很快被法国、弗兰德尔等地的商人们学去,最终传遍了整个欧洲。

17世纪的法国是香水的天堂。当时的法兰西进入到了绝对君主制时代,贵族与王室时常要出席各种重要场合,方便携带、香味持久的香水成了时人的需要。红衣主教黎塞留就曾终日喷洒香水以示洁净,不爱洗澡的路易十四也靠香水为自己装点门面。喷洒香水成了一种高雅的风尚,各个阶级都争相模仿爱好香水的风气,于是巴黎被人们称作“欧洲的香都”。


外表光洁的红衣主教黎塞留

文史君说

香水在欧洲的走俏还在继续。18世纪时,德国科隆的玛丽亚·法利纳采用天然香料混同酒精制造出了一种既好闻又持久的新式香水,该香水被时人称作“圣科隆之水”,最终风靡全欧。王公贵族对香水的偏好还促使着香水业向奢侈品行业的转化。当时,成规模的香水厂家已经开始推出专供王室的名贵香水。其包装精美、用料考究可以和今日相提并论。用高端金银制造的器头、翡翠水晶点缀的瓶身,处处透露出香水使用者的高贵身份。人类对香水的喜好本身就透露出高雅的审美和自我修饰的情趣,香水业的兴旺恐怕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艺乙:《香水的历史》,《文化译丛》1984年6月。

爱德华·福克斯:《欧洲风化史:资产阶级时代》,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文标签: 香水  香膏  木乃伊  埃及艳后  精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