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培育的蚤种,要求个体强壮,体色微红,最好是第一次性成熟的个体,如用显微镜观察,可见肠道两旁有红色的卵巢。而身体透明、孵育囊内附有冬卵、种群中有较多雄体的都不宜用来培育。
人工培育水蚤虽工艺简单,效果显著,但是种群的稳定性仍难以控制,甚至短时间(一昼夜或几小时)内会发生大批死亡现象。为了便于管理,培育池面积宜小而数量宜多。在正常情况下,水蚤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种群生长迅速,但是环境条件一旦恶化或变化剧烈,蚤类即行两性生殖,繁殖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培育时应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避免饥饿、水质老化及温度、pH值大幅度变化。同时应注意观察水蚤的状态,如发现水蚤肠道呈蓝绿色或黑色,卵呈浅蓝绿色,并出现大批雌蚤和冬卵的个体、种群中幼体数少于成体数等现象,都是培育情况不良造成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或重新培育。
培育池四周不应有杂草。因为杂草丛生不仅消耗水中养分,同时易使有害生物繁殖。夏秋傍晚时分,应用透气纱窗布将培育容器盖严,以防蚊虫进入培育池中产卵。小型蚤类繁殖快,鱼类适口性好。如果需要培育小型种类,则可用极低浓度(0.5×10)的敌百虫药液控制培育池中的大型种类。
如需要连续培育,应将每次采收蚤类的数量控制在培育池中现存量的20%-30%。采收成团群体蚤类的工具是使用手抄网。当培育结束的时候,如需要为下一次保留蚤种,可在培育达到较大密度时.且在20℃-30℃水温条件下,突然中断投喂饵料,饥饿数天,即可获取大量冬卵。然后将冬卵吸出阴干,装瓶封蜡,存放在冰箱或阴凉干燥处。也可以不吸出,留在原培育容器或池塘中,再次培育时,只需排去污水,同时注入新鲜淡水,蚤类的冬卵即会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