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痘是一种笼养鸟易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最常发。幼鸟和雏鸟易感染。潜伏期4-10天。鸟类感染后会产生抗体。
【病原】引发本病的病原是属痘病毒科的多种病毒,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皮肤接触传染。
【易感鸟】笼养鸟中的鹦鹉、八哥、金丝雀、椋鸟、鸽等常会发生,以春夏吸血昆虫活跃的季节多发。
1症状】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3种类型。
(1)皮肤型病毒先感染皮肤,在皮肤细胞中生长繁殖。多在头部皮肤和无毛区皮肤上长出大小不同的丘疹,随后变成水泡,含水样液体并发亮。水泡渐长大,变黄,破裂后形成结节。患部皮肤坏死,渗出液和坏死组织结为痘痂,脱落后留下平滑的凹陷,痘痂一般3-4周才会脱落。病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下痢。严重时可在l周内死亡。
(2)粘膜型病鸟口腔、咽喉、甚至气管和食道的粘膜表面均
会出现白喉样假膜。病鸟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废食,呼吸困难,严
重时会死于窒息。
(3)混合型病鸟同时上述两型症状和病变,全身症状更为明显,致死率也比较高。
【预防】
(1)加强日常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灭虫工作。
(2)蚊虫活动夏秋季节,可用笼罩等覆盖鸟笼,防止蚊虫叮咬。
(3)对敏感鸟类接种相应的弱毒疫苗。
【防治】
(1)皮肤型用消毒剂冲洗后,小心剥除痘痂,涂上碘酊、龙胆紫或蛋白银软膏。
(2)粘膜型剥离痘痂后,用碘甘油涂布。眼部病灶先小心挤出干酪样物质后,用2%的硼酸水冲洗,然后滴上5%的蛋白银液或氯霉素眼药水。
(3)全身症状较明显的病鸟,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应给病鸟口服病毒灵、抗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药物,预防继发性感染,促进病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