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生接班养猪业靠什么

三农助农2022-03-15 03:19:20未知

80后生接班养猪业靠什么

  随着时间推移和行业发展,养猪业人员年龄结构也在更新。以前熟手的老员工逐渐临退或返乡,长江后浪推前浪,陆续进入这扇大门的80后、90后已悄然接手。传统养殖在这样一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手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蓝厂长,掌管着河源两个猪场的生产技术,母猪规模超过一千头,是个标准的80后小伙儿。和他交流是在晚饭的餐桌上,恰逢当天猪场忙碌,姗姗来迟的他连忙说道:“不好意思,久等了!”谈话间更是流露出谦虚和稳重,并不是人们对80后放荡不拘的偏见形象。这或许就是其公司给予信任,将这样大规模猪场托付给他管理的原因。事实上现今已有许多公司都将重任交给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好学而付诸实践,稳重而追求突破。

  当谈及管理猪场的生产技术,他笑着说道他是学营养出身,抢了兽医的活。但正因如此,能从医学和营养两个角度一起看问题,没有走进只懂治病保健,不懂源头控制的死胡同。专业的敏感让他意识到传统养殖的主要瓶颈:对营养的不重视和对猪只食材要求不严格。与我们对猪场问题的分析不谋而合,归结起来有两大主要矛盾:一是洋猪土养;二是一手投毒药,一手放解药。

  一、洋猪土养。近年我国种群引种频繁,品种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养猪企业也期待这些高性能良种猪能带来高产,但却犯了一个严重问题:营养水平的设计没有赶上品种的生产潜力。十多年间的营养标准并未有太大改进,依然沿用老一代的“玉米+豆粕+麸皮”配方组合,而且原料品质却和国外大相径庭,说得严重点就是还用土杂猪的标准在养着洋种猪。

  二、一手投毒药,一手放解药。霉菌毒素是猪场万毒之首,对机体免疫机制、繁殖性能和消化吸收都造成极大影响。它广泛存在于玉米、麸皮、原料杂质和贮存时间较长的成品料中,并随着时间推移积累迅速。许多猪场面对这些问题通常选择添加脱霉剂、加强免疫和药物保健等措施,但效果甚微,还带来猪群应激、猪场耐药性加剧和隐性成本增加的恶性循环。

  矛盾在猪场的具体表现。

  一是失配率高,PSY低。生产上通常表现为母猪返情、流产、死胎、分娩延长、无乳症;哺乳仔猪精神萎靡,皮毛粗糙,易腹泻喘气,被母猪踩压死亡屡见不鲜。母猪营养供不应求,却长期处于中毒状态,极大影响繁殖性能及后代健康。我国猪场失配率高达20%以上, PSY普遍低于16,就是一个很直观的结果性反馈。

  二是死淘率高。仔猪潜在的体虚质弱、营养不匹配和饲料毒源性环环相扣,雪上加霜地造成猪群免疫滴度下降,蓝耳圆环猖獗,腹泻病、喘气症屡禁不止。这恐怕对行业猪只死淘率高于20%现象,没功劳也有苦劳。

  另外,猪场疫苗和药物防治的常规或紧急措施,在中国猪病交错丛生的复杂情况下,事倍功半,还带来不少额外的应激死亡。其中使用疫苗特别坎坷——使用说明书明确表明,接种对象为健康猪,而我国哪有多少健康猪,都是亚健康状态!

  三是料肉比高。品种优良,却与外国生产成绩相去甚远,在欧美美系三元杂180天齡125kg,料比低于2.5是平常事,而我国目前水平只能做到180天齡110kg,料比2.8~3.3。咋地一看,我国出栏1头猪要比人家多付出50kg粮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全国生猪出栏71557万头,那无形损失了多少粮食?——715亿斤!

  四是环保重担。饲料消化不完全,粪便排放增加,发酵加重,猪舍NH3、SO2恶臭污染扩大,而水冲粪造成的粪污排放倍增,众所周知现今猪场最难过就是环保关,面临随时被撤销牌照的困境。

  蓝厂长也坦然说,这些矛盾已意识到,但却未能找出解决之道。通过完善管理,猪场成本虽有降低,但猪肉成本仍然在7元/斤徘徊,赶上牧原、温氏、大北农等国内龙头企业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这次交谈中提及的,“智农6元养猪模式从原料、营养、保鲜和保健等源头解决两大矛盾”的方法路线,让其豁然开朗,对降低1元综合成本的效益更是兴趣盎然。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养猪生产效果说明一切”, 蓝厂长回去之后,就进行了规划,并开展母猪、肉猪各阶段试验方案的筹备,加速对比实验安排进程。

  这让我们看到了年青一代为何敢于在逆境中接班、为何自信能突破传统养殖枷锁,答案只有四个字:实干、创新!(智农生物投稿)

本文标签: 后生  接班  养猪业  什么  随着  时间  推移  行业发展  养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