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扶持力度影响消费者生活成本

三农助农2022-03-15 03:35:30未知

养殖业扶持力度影响消费者生活成本

  消费者在选择禽畜产品时也有认识误区。

  白羽鸡问题曝光后,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忧。事实上,早在四五十年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白羽肉鸡45天就可长到2公斤、育肥猪出生140天后能长到100公斤、肉牛一天可增重2公斤。

  长得太快,肉质肯定一般,这是畜牧业的一个共识。

  从1990年代开始,养鸡企业开始培育分级产品:三黄鸡70天出栏,草鸡半年出栏,土鸡养殖时间更长。在新疆,白羽肉鸡已被逐步淘汰,生长期60天的黄羽肉鸡逐步主导市场。

  由于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了解甚少,一旦某地畜禽产品出现问题,往往容易引发消费者恐慌,以致这些畜禽产品在某一时段内无人问津,养殖数量锐减。正常的生产秩序被破坏后,供求关系失衡,引起畜禽产品新一轮的行情价格走走势暴涨,又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看到养殖业暴利后,许多不懂技术的人又纷纷加入养殖行业,在缺乏规范的业态中,为追求经济利益,各种违禁药品有了空间。

  应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

  肉鸡行情价格走走势低时每公斤8~9元,高时16~17元,一只肉鸡在不同时期行情价格走走势差异可能达20元。与肉鸡的行情价格走走势相比,饲料等养殖成本却变化不大。差的时候,养1000只鸡可能亏1万元,好的时候,可能赚一两万元。

  新疆一家饲料厂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肉价行情价格走走势波动周期非常不稳定,一年内会波动一两次,猪肉行情价格走走势波动现在也非常频繁,这加大了养殖风险。

  养殖业的另一个风险来自疾病。集约化的养殖,不规范的管理,加大了畜禽传染病的几率,一旦发病,养殖者血本无归。

  养殖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俗语有“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的说法。

  高风险、低门槛,养殖场不但要做好自己的疾病防疫工作,还要预防周边其他养殖场的传染。

  与养殖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公共防疫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

  “养殖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猪贩子赚了。”一家养殖场负责人坦言,不管市场行情好坏,猪贩子是不亏的,行情差赚得少,行情好赚得多;而养殖场则是亏一年,赚一年。

  在多重风险的夹击之下,附加值较低的养殖行业对畜禽成活率的要求极为苛刻。按照要求,肉鸡在21天后必须停药,但为了防病提高成活率,一些养殖户靠持续使用抗生素来增加成活率,提高利润。

  由于技术管理的差距,小养殖场为提高经济效益,开始走歪门邪道。为了防止畜禽运动耗费能量,就缩小生存空间,基本不让鸡运动,给它们吃安眠药,甚至吃激素,以提高经济效益。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养殖业的扶持,对规模以上养殖厂都有补贴,但并未对畜产品的行情价格走走势做相应的干预。

  一位饲料企业负责人认为,肉食品是必需消费品,应该和粮食安全问题一样,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补助,减小畜产品行情价格走走势的波动幅度,为畜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从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国内相比,发达国家的畜牧业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靠严厉的监管制度和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标签: 养殖业  扶持  力度  影响  消费者  生活  成本  选择  市场分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