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越治越严重,不治反而更好?

三农助农2022-03-14 22:57:56佚名

猪病越治越严重,不治反而更好?

第一,肝脏的损伤可以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主要器官,是血浆中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运载蛋白和部分酶类)的主要来源。肝功能不全时,血浆清蛋白减少,轻者生长减速、贫血、抗体水平下降,重者出现水肿、腹水。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人对乳猪教槽料过分强调不拉稀,于是有的饲料企业过量添加氧化锌等药物。如果对小猪从教槽到保育结束期间一直饲喂这种饲料,就会使其肝脏受到极大的破坏。   第二,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通过氧化、水解、脱氨等方式将体内代谢产生的、从肠道吸收的(如氨、胺类、吲哚、酚类等)以及来自体外的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在肝脏损伤时,肝解毒功能下降,毒物积聚引起中毒。所以临床上经常见到猪患病后,打抗生素会导致猪的死亡、不打反而更好的现象。肾脏病变引发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时死亡率会大幅上升。慢性肾变性还可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呈现出血倾向,极易引发胃肠出血,甚至猪背部毛孔出血的症状。   目前我国对猪病的治疗已经陷入“机体脏器损伤—病毒感染—接种疫苗—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近一步受损—代谢受阻”的恶性循环。对于猪病“防大于治”的观念应改为“养大于防”。这里的“养”有三层含义。   第一,这个“养”不是指给猪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而是要强调平衡。蛋白过高同样会导致猪的肾脏代谢负担加重,高能量加快了猪的生长速度,却导致猪血脂过高,血黏稠度高,加重了心肺的负担。目前口蹄疫引起的心肌炎与心肺功能负担过大有必然的联系,口蹄疫本身不会导致猪的死亡,但会使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继发溶血型细菌感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   第二,这个“养”还指给猪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其中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水的压力度最为重要。“养”还包括老板对员工的关心,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爱心。   第三,这个“养”还指要给猪提供抵抗疾病的原料,让猪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力。而现在我们的做法大都是依靠外部力量来对抗猪病,而忽略了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功能。猪自身免疫系统长期不工作,就会逐渐丧失战斗力,而病毒就无时不在伺机侵入猪的体内,我们人只有等到微生物在猪体内猖獗的时候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如果把猪生病过后使用的药钱用来购买合格的多维或者复合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来增强猪的体质,猪自身免疫系统的“作战能力”提高了,患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避免“亡羊补牢”的做法。   目前,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猪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保育舍温度不够,另外怀孕母猪限位栏的使用,使母猪缺乏运动,出现便秘现象,诱发乳房炎,导致产后无奶、产后恶露不尽、断奶屡配不孕以及蹄、腿部疾病增多等情况。以冬季为例,冬季猪呼吸道疾病多发,罪魁祸首就是氨气,氨气破坏了猪的鼻腔黏膜,使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临床上可以通过提高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减少蛋白质的添加,或者添加酶制剂、芽孢杆菌等,还要通过改善通风等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氨气的浓度,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消毒是养猪人经常提到的话题,但是消毒很难做到彻底,猪场内可以无死角,但漏逢地沟却很少能够顾及。对于空气消毒养猪人更加无所适从,再加上猪场的消毒剂合格率不高,这就意味着要想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几乎不可能,所以对于病原微生物不能做到“净化”,只能做到“驯化”。这里解释一个生物学概念——稳态,稳态就是病原微生物可以和宿主和平共处的状态。从宏观上讲,就是猪群在病原菌微生物存在的状态下生产性能仍然持续保持稳定,猪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蓝耳阳性猪场,有的猪场的猪发病,有的猪场的猪不发病。   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的首要任务是快速繁殖。所以,所有的疾病在高致病性流行过后,最终都将与宿主达到一种稳态。比如蓝耳病,致死率不高,却可以导致母猪返情率升高、其他抗体下降过快、保护时间缩短等。我们必须相信,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比人的技术研究快,抗生素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关键是要合理使用,平时预防保健用些发酵中药制剂,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本文标签: 猪病  越治  严重  不治  反而  更好  第一  肝脏  损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