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蹄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三农助农2022-03-14 22:58:57佚名

种猪蹄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据资料分析,淘汰种猪中近三分之一是因为运动障碍,而蹄病和腿病是导致种猪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蹄裂和蹄叉腐烂是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疾病,给养殖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首先是种猪采食减少,营养不良,容易引起流产、早产、产弱仔;其次是母猪分娩后采食量低,产奶量少,母猪带仔能力差,断奶仔猪数少;三是断奶后母猪膘情差,不发情或发情延迟,或配不上种;四是种公猪不能正常运动和采精、配种。体裂在秋冬季多见,蹄叉腐烂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1、体裂和蹄叉腐烂发生的原因 1.1品种 由于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蹄壳薄,蹄部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蹄部所承受的压力迅速加大,易出现体裂。 引进的品种体裂的发生率较地方猪种偏高,这可能与地方猪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有关。 在引进品种中,长白猪蹄病发生率高,大约克次之,杜洛克发生率低些。猪蹄的强壮性是可以遗传的,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善。 1.2环境因素 1.2.1温度 秋冬季节,天气由暖转凉,体表毛细血管收缩,物质分泌减少,蹄壳逐渐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裂。 1.2.2湿度 湿度低,气候干燥,蹄裂容易发生;湿度大,蹄质变软,耐压强度差,容易被一些腐生菌腐蚀,造成蹄叉腐烂,这些疾患在南方猪场发生普遍。 1.2.3消毒剂残留 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大部分不是酸性,就是碱性,在做常规消毒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及时冲洗干净。一些未冲洗掉的残留消毒剂易烧伤蹄质,导致蹄裂或腐烂。 1.3设备设施 1.3.1地面或床面 种猪在每次起立时,都是后蹄试图滑向外侧,易致悬蹄撕裂;如果新建猪舍或是长久失修猪舍,粗糙边缘、尖锐突起、积水地面,因擦伤而引起感染腐烂。 简陋、粗糙床面,空隙间距大,蹄部易因破损致腐烂。在生产实践中,产床底部使用圆钢较使用其他形状型材会明显减少蹄部损伤。 1.3.2地面的倾斜 猪场为了冲洗地面方便,会将场地设计坡度提高,由于坡度大,造成限位栏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匀,后蹄易损伤。 1.4饲料营养 1.4.1生物素的缺乏 生物素参与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当生物素缺乏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被毛粗糙,皮炎、蹄裂,脚垫裂缝出血。 生物素缺乏的产生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因限饲,种猪采食量过低而造成的生物素不足;第二种是全价料中生物素添加量达不到最低营养标准,主要是预混料中生物素添加量不足;第三种是预混料添加量足够,因某种原因导致生物素的损失,造成临床上种猪生物素缺乏,其中主要有霉菌毒素、配方不合理,高蛋白低脂肪、某些生物素拮抗物,胆碱或酸败脂肪,造成生物素活性失活,导致长期的生物素缺乏。 1.4.2硒中毒 硒中毒会造成蹄冠皮肤破溃。在配合日粮时,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富硒区或日粮混和不均匀时,可能造成硒中毒。 1.4.3缺锌 缺锌常出现皮肤角化不全,皮炎,脱毛,蹄裂。 2、综合预防措施 2.1猪舍建设与环境控制 2.1.1猪舍设计 在猪场建设设计时,要注意冬季防寒保暖,避免种猪冬季环境气温低、气候干燥;夏季防暑降温,如果使用水冲地面清洗猪舍,要安装轴流风机,尽快降低舍内湿度。 产床漏缝地板间距合理,不可过大,扫平尖锐突起;地面粗糙的适当打磨。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与上图比较,圆钢床面较其它形状床面对蹄部损失小。 2.1.2环境控制 不论哪个季节,如果冲洗地面,应尽快采用通风方式使圈舍干燥,以免种猪蹄部长时间浸泡在粪尿中。及时清扫积粪尿,最好是干清粪。 2.1.3清洗消毒剂残留 使用强酸性或强碱性的消毒剂做空舍消毒时,要及时清洗干净;做带猪消毒时,避免使用强酸性或强碱性的消毒剂。 2.2避免生物素被破坏 2.2.1原料 原料质量新鲜、无霉变。 在目前的原料霉变不明的情况下,使用优质脱霉剂,预防霉菌毒素的危害。 2.2.2拮抗物 避免长期使用生鸡蛋、磺胺类药物,以免生物素被拮抗。 2.3预防硒中毒和缺锌 定期检测猪场全价料,对全价配合饲料做全面分析。 3、治疗 3.1添加大豆油 饲料中添加1%~3%大豆油,可以有效改善蹄部质量,减少蹄部病变。 3.2早发现早治疗 饲养员要经常观察、检查猪的蹄部,秋冬季节发现干燥的,每隔4天涂一次凡士林或植物油。 3.3治疗 已经发生蹄部病变的,用熟的大豆油或茶籽油喷涂;夏季蚊蝇孳生的,可以在熟的大豆油或茶籽油中添加10%的敌百虫。 4、总结 种猪蹄病的发生,与生产管理和气候、营养等几方面有很大关系,应结合本场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使种猪蹄病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不发生或极少发生蹄病问题,减少因蹄病而导致的种猪淘汰。
本文标签: 猪蹄  病的  发生  综合防治  资料  分析  淘汰  种猪  三分之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