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建设方法

三农助农2022-03-16 01:27:17佚名

泥鳅池塘建设方法

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而且在平时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泥鳅的养殖也成为了致富的好项目,在养殖的时候方式也比较多,其中池塘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泥鳅池塘建设方法及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建造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因此应选择土质为腐壤土带中性或弱酸性,且日晒容易、温暖通风地点作养鳅场地。 1、面积:养殖泥鳅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利于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如资金、人力、土地面积、水量、饵料和肥料来源、技术、市场等进行规模设计。可单池建造、连片建造和苗池、种池、成品池配套建造。初期可尽量利用原有塘、坑、洼地等略加改造成池,以减少基建投入,有赢利后再安排扩大或改建。 泥鳅鱼苗池(兼为产卵、孵化池)每口8~12平方米,鱼种培育池每口16~40平方米,成鳅池每口100~200平方米。可根据以上比例灵活安排配套水面。 2、土池:选择保水性能好的黏土地进行挖方建池,池壁有一定的倾斜。有一定条件的可用砖、石护坡、水泥勾缝。池底及四壁必须夯实。池深0.6~1米,水深30~50厘米。 3、水泥池:可建成地下式、地上式或半地上式。池壁多用砖、石砌成,水泥光面,壁顶设约12厘米的防逃倒檐(约半块砖)。水泥池池底的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应先打一层“三合土”,其上铺垫一层油毛毡或加厚的塑料膜,以防渗漏,然后再在上面浇一层厚5厘米的混凝土。池深根据饲养方式而不同,有土饲养时为0.7~0.8米,无水饲养时为0.5米。回填到池底的泥土最好用壤土而不能用黏土。 每口土池和水泥池均应设独立的进、排水口、溢水口。池底应有2%~3%的比降,以使水能排尽。进水口高于池水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集鱼坑的底面。集鱼坑大小根据池子的大小建造。有土饲养时在集鱼坑四周应设挡泥壁,并在泥面水平处增设一个排水口,以便于换水。进、排水口及溢水口均应设防逃栅罩。 二、池塘养泥鳅技术 1、池塘消毒和整理 在放养鳅苗前,应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和消毒。在池中设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排水口要设放逃拦网,防止泥鳅在进、排水时逃逸,以及在进水时野杂鱼或凶猛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塘,影响饲养效果。防逃网的材料可用尼龙网片或铁丝网制成。要清楚池埂上修进护坡,或者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在池埂上围造;池埂应高出水面约40厘米,防止泥鳅在雨天溢水逃逸。将池塘底部整片弄实,略向排水口处开挖一个 面积约占全池面积1/5~1/3、深30~50厘米的鱼溜,以便在高温季节泥鳅钻泥避暑和在捕捞时集中池中的泥鳅,减少劳动强度;在池底铺上一层腐殖质较多的黏土层,上面再铺一层淤泥。如果池塘中淤泥过厚,则应清楚过多的淤泥,使淤泥的深度保持在30厘米以内。 池塘中四角或对角,应搭设1~4个固定的食台。制作食台的材料可用网片、木竹、竹篾席等制成,面积5~8平方米。食台的四角用竹竿捆扎固定,插在离池底约10厘米处即可。在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和敌害。施用生石灰时,将池水排干或保持水深6~10厘米,每亩用70~15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然后灌水20~40厘米;使用漂白粉可带水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后再在池塘四角和鱼溜中堆放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使鳅苗一下塘便 可摄食到天然饵料。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50~250千克。施肥后7~10天左右没吃啥毒性消失,池中天然饵料生物如枝角类、挠足类等出现,水体透明度达到20~25李民基,即可投放鳅苗。 2、放养密度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的放养量与鳅苗规格、池塘条件、饲料来源和饲养水平等因素有关。规格为400尾/千克左右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3万~3.5万尾;规格为300尾/千克左右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2万~3玩尾。鳅苗在下池前,要进行严格的鱼体浸洗消毒,除去鳅苗体表的病原菌,增强抗病能力。浸洗时间与所用药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浸洗时的水温有关。鱼体浸洗消毒的常用药物有饰演、硫酸铜、漂白粉、高锰酸钾等。 浸洗消毒的方法是:在养鳅池边,将鳅苗集中到一个大容器中,水温10~15摄氏度时,先用3%~5%的食盐浸洗鱼体10~15分钟,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然后放入池中;也可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8克或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浸洗10~20分钟。具体的消毒时间视水温的高低、药物的浓度以及鳅苗的耐受反映情况灵活掌握,一旦发现鳅苗耐受不了,应里兑入清水,并将鳅苗捞出,放入池中。鳅苗下塘的时候最好选择在清塘下午进行。鳅苗下池时要注意将有病、有伤和死亡的鳅苗捞出来,在远离养鳅池的地方,采用焚烧或家生石灰深埋的方法处理,避免病菌污染饲养水体,使病原扩散,引发鱼病。 3、饲料投喂 泥鳅为温水杂食性鱼类,在进行池塘饲养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猪血、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菜饼、豆渣、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饲料,也可用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泥鳅的食性与水温密切联系。水温在16~20摄氏度时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摄氏度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超过24摄氏度时,增投动物性饲料为60%~70%。泥鳅的最适饵料配方见表4-1 泥鳅池塘饲养,投饲方法与“泥鳅水泥专养’略有不同。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末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 投喂饲料要做到四定。 1)定时 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每天定时投喂饲料。一般日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在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左右还应投喂第三次。 2)定量 每天投喂的塑料量,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池塘水温高玉3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日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 3)定质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要根据泥鳅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喜食性不同的特点,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生长。 4)定位 饲料要定点投喂。每次投饲时,要将饲料投喂到搭设好的食台上,不能随意投放,避免浪费,避免泥鳅由于不能定时定点找到食物而影响泥鳅的生长。投喂时要将饲料均匀撒在食台上,便于泥鳅集群摄食。定点投喂饲料的另一个好处是:饲料不会到处漂散,避免造成浪费;泥鳅能均匀摄食;便于检查和确定泥鳅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当池塘中的泥鳅需要投喂药饵时,能使泥鳅集群均匀摄食,提高药效。 4、日常管理 池塘饲养泥鳅,日常管理主要集中在水质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防敌害生物和防逃等几个方面。 1)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饲养池塘的水质要求:“肥”、“活”、“嫩”、“双”。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应追施有机粪肥,增加池塘中的桡足类、枝角类等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了解是否缺氧或缺氧程度。夏季清晨,如果只有少数泥鳅浮出水面,或在池中不停上下蹿游,这种情况属于轻度缺氧,当太阳升起后便会自动消失。如果有大量的泥鳅浮于水面,驱之不散,或散后迅速集中,同时伴有水色发暗,池水过浓,成茶褐色,有大量蓝藻繁生,池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就表明水质恶化,缺氧比较严重,此时要加注新水或者泼洒增氧剂,环节池塘缺氧情况;在高温季节要暂停施追肥,适当加深水位,定期开启增氧机。 在饲养过程中,要每星期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漂白粉或光和细菌,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杀灭致病菌。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漂白粉的用量为每月施用1~2次光和细菌,每次用量为使池水体液度为5~6克/立方米。施用光和细菌5~7天后,池水水质即可转好。最适宜泥鳅生长的水温为23~28摄氏度,当池塘水温高于30摄氏度时,泥鳅便会停止摄食,钻入池底淤泥之中避暑。为了延长泥鳅的生长期,在饲养过程中的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并在池塘宽边或四角栽种莲藕等挺水植物遮阴,降低池水水温,使泥鳅能快速生长。种草面积应控制在15%左右。每天投喂饲料前,要先检查和清扫食台,观察泥鳅的摄食情况,及时捞出食台上的残饲,防止残饲腐化分解,败坏水质,引发疾病。 2)防止疾病的发生 泥鳅在适宜过程中发病很少,泥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一种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止泥鳅发病的发生要注意以下九点。 一是你去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和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整、消毒,并在池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高一个遮阴、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有利于繁生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高天然饵料。 二是要选择体重强壮、活动强烈、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苗种。在鳅苗下池前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同时使鱼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泥鳅分泌大量粘液,在下池后,能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三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太稀,则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放养过密,由容易导致泥鳅生病。如进、排水方便,有利流水等条件好的池塘可增加放养量,否则要减少放养量。 四是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调节池水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在加注新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在换水时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时,要进行充分的曝气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发疾病。 五是加强饲料管理工作。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是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发肠炎等疾病。 六是投喂饲料前要先检查和清扫食台,及时捞出食台上的残饲,每半个月对食台及食台周围泼撒生石灰;食台要定期清洗消毒,如果有条件,可以每半个月将食台取出曝晒,换上新的食台,轮换使用。定期投喂药饵,并结合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进行食台挂篓挂袋,增强池塘中泥鳅抗病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七是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调节水质,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放养后根据水质使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八是捕捞运输过程中规范操作,避免因认为原因而使鱼体受伤感染,引发疾病。 九是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避免发生营养性疾病;在每天巡池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池中有病鱼、死鱼,要马上捞出,查明发病死亡的原因,采取治疗措施;对鱼病和死鱼要在远离饲养池的地方,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病原扩散。 3)防敌害生物 泥鳅的敌害生物种类很多,如水蛇、鸥鸟、鸭子、鲶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以及与泥鳅争食的生物如、蝌蚪等。泥鳅个体小,容易被敌害生物猎食,在饲养期间,要主要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鲶鱼由于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够在饲养泥鳅的池塘中生存,并且由于其食量大,吞食池塘中饲养的泥鳅,影响泥鳅的饲养效果,因此,这些凶猛肉食性鱼类要彻底清除出养鳅池。预防的方法是:在鳅苗下池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敌害和肉食性鱼类进入养鳅池;对于池中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可采用钩钓的方法清除。禽鸟可采用和枪杀的办法清除;驱赶池边的家畜。鲤、鲫鱼可采用同凶猛肉食性鱼类相同的方法清楚;青蛙是益虫,应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预防,如果池塘中有蝌蚪及蛙卵时,请千万不要用药物毒杀或捞出干置,应用手抄网将蛙卵或集群的蝌蚪轻轻捞出,投放到其他天然水域中。 4)防逃 泥鳅善逃,当拦鱼设备破损、池埂坍塌或有小洞裂缝外通、汛期或下暴雨发生溢水时,泥鳅就会随水或钻洞逃逸。特别是池塘高密度饲养泥鳅,即使只有很小的水流流入饲养池中,泥鳅便可逆水逃走,往往在一夜之间逃走一半甚至更多。防止泥鳅逃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清整池塘时,清除池埂上的杂草,加固加高池埂,避免因池水浸泡发生坍塌龟裂。 二是加强巡塘。在饲养的期间,要经常割除池埂上的杂草,便于查看池埂是否有小洞或裂缝外通,如有则应马上封堵;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是否损伤,一旦有破损,就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是在汛期或下暴雨时,要主动将池水排出,整固池埂,疏通进、排水口及渠道,避免发生溢水逃鱼。 4、收捕 泥鳅具有钻泥的特性,因此捕捞时就不像捕捞其他鱼类那么容易。根据泥鳅逆水钻泥的生理习性,可采取冲水捕捞、网捕、鱼笼诱捕、草堆诱捕、迫聚诱捕,也可以进行干池捕捞等方法。 1)冲水捕捞 可在靠进水口的地方铺上网片,网片的大小以进水口的大小而定,一般为进水口宽度的3~4倍,网目大小为1.5~2厘米,网片的四角系上提绳,放置于进水口处的池底,然后从进水口防水,用微流刺激,泥鳅就会慢慢群集到进水口附近,间隔一段时间后,提起网片即可捕捞,连续进行多次,即可将池塘中的泥鳅捕起70%~80%。 2)网捕 将网片铺设在食台底部,当投饲后泥鳅变集群摄食,此时提起网片即可捕获。 3)笼捕 在鱼笼中投放泥鳅喜欢的饲料,然后放置于池边浅水区,泥鳅会因觅食而钻入笼中,数小时后提起鱼笼即可捕获。采取次法诱捕泥鳅最好是在夜间进行,因为泥鳅多在夜间活动和觅食。此法在闷热天气或雷雨前后施行,效果最佳。采用食物诱捕方法捕捞的泥鳅五损伤,但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15摄氏度时,泥鳅因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诱捕效果较差。 4)草堆诱捕 将喜旱莲子草或野杂草堆成小堆,放在岸边或塘的四角,过3~4天用网片将草堆围在网内,把两端拉紧,使泥鳅逃不出去,将网中的草捞出,泥鳅便落在网中。草捞出后仍堆放成小堆,以便继续诱泥鳅进草堆然后捕捞。 5)迫聚诱捕 此法是利用药物的刺激,造成泥鳅不能使用水体,强迫其逃窜到无药效的小范围或集中捕捞。药物可用茶枯(茶枯是油茶果实榨油后的余渣,其中含有一种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对水生生物有毒杀作用),先用急火烤热、粉碎,装入桶中用沸水浸泡1小时,然后泼洒入泥鳅养殖池中,用量为每亩5千克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泼洒药物时要留小部分水域不施药,使泥鳅集中到这部分水域,然后捕捞。 6)干池捕捞 池养的泥鳅在入秋后,由于水温下降,泥鳅活动减弱,开始钻入泥中越冬,此时可采取排干池水的方法捕捉泥鳅。先是将池水缓慢地排出,使泥集中到排水口处的鱼溜中,待池水排干后,即可在鱼溜中翻泥捕捞。如果要将池养的泥鳅回捕80~90%,在捕捉完鱼溜中的泥鳅后,还应将整个池底分区,中间挖出排水沟,使泥鳅集中到排水沟做,然后用手抄网捕捞,最后在池底个小区进行翻泥捕捉。干池捕捞多在水温10~20摄氏度时采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泥鳅池塘建设方法及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池塘养殖泥鳅可以是土池、水泥池,可根据生产目的,放养不同规格的鳅种和稀放鳅苗,控制鳅苗的放养密度,以达到收获不同规格要求的商品泥鳅的目的。
本文标签: 泥鳅  池塘  建设  方法  一种  价值  高的  鱼类  而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