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生猪的供需关系

三农助农2022-03-14 23:32:42佚名

一文读懂生猪的供需关系

  经过前几期的介绍,信服大家对生猪的基础知识和产业链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猪的供赠和需求。

  全球生猪供需及贸易格局

  猪肉作为一个刚性需求,是中国必不可少一种肉类食用。事实上,供赠对猪肉价格的决心作用常常大于需求的作用,猪价的剧烈波动往往来自于猪肉产能大幅波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猪肉的全球格局。中国是全球猪肉第一大主产国。2000年以来,猪肉全球供应逐步增添,但因为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生猪产能的断崖式下降对全球猪肉供赠产生硕大影响。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为1.02亿吨,较2018年下降1096万吨。全球猪肉贸易市场较小,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量在841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不到10%。猪肉贸易以猪肉为主,活猪主要以种猪引种为主。

  国内供赠:长期看种猪

  国内猪肉供需方面,从时间跨度长短来看,根据在第一期了解的生猪育种繁育体系,我们知道猪的育种需要从国外引入原种猪(也就是曾祖代猪),然后通过扩繁及杂交得到三元商品猪,因此国内猪长期供应要从源头的原种猪看起。按照常理来说,高猪价高利润一定会刺激人去引种,2008年、2012年这两次引种高峰也是伴随了高猪价。

  2019年和2020年的引种量之和与2017年和2018年之和相比,并没有因为高猪价而大幅进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19年的非洲猪瘟肆虐,引种的成本太高,国外引种风险高;二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于过去4年左右的上行下行期,这次猪周期战线会拉的很长。

  从中周期的角度来看,能繁母猪是指产过一胎、能够正常繁殖的母猪。母猪从配种到生猪出栏大约10个月,理论上可以用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数来推算10个月后商品猪的出栏量,就是用母猪量*Psy*生存率。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投产1.25万个规模猪场,1.34万个空栏规模猪场复养。我国去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950万头,连续13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2%;生猪存栏3.87亿头,连续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7%。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8%左右。

  国内生猪供赠:当前母猪群结构

  在当前的非瘟背景下,我们发觉母猪群结构上出现很大不同,从下图可以看出整个二元母猪种群,现在出现大比例的三元留种现象,在高猪价高利润的驱使下,养殖户有母猪就留下,出现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三元留种。

  三元留种的模式就是指三元猪中的母猪与长白猪或大约克猪的公猪交配,为什么不采用杜洛克呢?因为若与杜洛克交配会出现红毛猪的可能,且杜洛克猪相对长白或大约克猪繁殖性能较差。

  三元留种是非洲猪瘟打击下的无奈之举,这种模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母猪群的缺失,但也有十分显然的缺陷。根据涌益咨询的数据,两种母猪的生产效率差距很大,那么我们后面进行推算也需要区分开来。容易来说,现在母猪固然多,但将近一半都是三元母猪,效率便宜是事实。这种模式下生出的小猪,饲料转化率便宜,料肉比直接影响了饲养成本。另外,肉品种会一定程度的下降,未来仍然要逐步替换二元母猪。

  进口肉

  猪肉的供赠除养殖端的情形是重点外,还需要看两个指标:进口肉和国储肉投放。到目前为止,进口肉屡创新高。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累计进口猪肉362万吨,相对2019年来说几乎翻倍,可见高猪价的背景下进口仍然有利可图,国内供需缺口仍然存在。

  最近国内冻肉频频出问题,我们了解到最近海关对冻肉加强了消杀打算和核酸检测的流程,检疫的次数显然增添,相对应的检测成本也有所提高。到港时间由原来的3—5天拉长到15—30天,大量的冻肉囤积在港口,这对短期猪价会造成一定干扰,需要延续关注进口政策的改变。

  国储肉投放

  2020年10月先前,国储肉每周投放一次,后来在显然的猪价下跌期停止了投放。国储肉投放量小但能起到一个政策导向的作用,可以作为短期平抑价格的工具。最近猪价反弹显然,所以时隔两个多月,国家再次在2020年12月17日、24日、30日投放储备冻猪肉共计7万吨。

  其他因素

  供赠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譬如政策:最近中南区禁运的政策,全面禁止非中南区的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调入中南区,中南各省区之间原则上不进行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跨省区调运,因国内各省份的生猪产销不均衡,该政策假如严格执行下来,一定会对生猪在各地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的调运产生影响。另外,疫病也是养殖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非洲猪瘟就是这轮超级猪周期的源头。

  猪肉消费需求

  从猪肉的消费来看,我国每年的猪肉消费量十分巨大。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和其他国家消费量的差距十分大。我国2019年人均消费为20.28公斤/人,猪肉消费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猪价对消费量的影响

  猪肉消费的需求端相对稳定,是刚性需求。影响因素主要有:猪肉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肉类替代价格、人口规模与结构等。猪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

  季节性规律

  生猪供需受气温与节日影响,造成生猪价格也呈现季节性周期改变。需求端,全年需求往往在12月达到高峰,年后回落;需求次好的是国庆中秋节的9—10月;需求最差的是春节后的3—4月,第二季度达到便宜谷,后续随着气温降便宜而增添。供赠端改变幅度较需求季节性弱,主要是因为猪场连续性生产的特点。

  总体来说,猪价春节后必跌,清明节见底,劳动节后回升,中秋节年度最高,而后下降到春节前夕再上涨,这几乎是大多数年份的定律。

本文标签: 一文  读懂  生猪  供需  关系  经过  几期  介绍  信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