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中国成立以来 首个全国生猪发展规划出台!

三农助农2022-04-04 14:47:49未知

重磅│新中国成立以来 首个全国生猪发展规划出台!

  昨日,农业部公开辟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席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解读《规划》时指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幻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一是环境压力加大。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二是资源拘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要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三是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四是疫病隐患凸显。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重杂,防控形势依然严重,赠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五是市场波动加深。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总的来看,当前生猪养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幻,制约条件增添,不断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和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的踊跃性受到影响,可持续发展濒临重要挑战。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发生变幻的关键时期,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渐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规划》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成就、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濒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思路,贯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调结构、转方式两大抓手,推进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突浮现代种业、标准化养殖、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四个关键环节,确立“提素质、增效益、稳供赠、保安全、促生态”五大目标。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转变方式,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绿色发展;龙头带动,产业融合;消费引领,政策支持。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猪肉产量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稳定略增,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75%等。

  《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拘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适应农业供赠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八项任务。一是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准备,推进企业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二是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辟环保型饲料产品,哺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五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寒链流通、寒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促进屠宰行业结构调整。六是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七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八是强化生猪疫病防控。

  《规划》把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有五个方面。一是推进种猪联合育种。潞傍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准备》,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重点,推进企业集团育种与联合育种。二是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杜、长、大”品种的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赠率。三是强化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种猪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为基础,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央和遗传评估中央为载体,构建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推进种猪臃适优价。四是促进地方品种保护与开辟。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资源8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42个。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重点,建立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辟。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潞傍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良种补贴等政策项目的基础上,《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详见农牧发[2016]6号文件)

本文标签: 生猪  发展规划  中国  养猪行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