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抗疫之战还在继续,随着各个街镇民生保障物资的相继发放到位,另一个问题正引发市民的强烈关心——食品安全。这些历经千辛万苦,送到市民家里的保障物资,安全吗,合格吗?
个别街道发放的生活保障物资,引发不小的质疑。有的市民拿到手的食用油,是闻所未闻、不见于任何电商平台的杂牌,乃至疑似山寨品牌。有个别居民反映,食用油所标注的生产日期竟然是昨天甚至是当天的。有的食品生产厂家被曝出之前劣迹斑斑,因为使用禁用防腐剂而被行政处罚,或者已经成为失信的被实行人。社交平台上流传的图片显示,一些预包装食品发生霉变,还有一些发放的肉类明显是不合格的“奶头肉”。
当然,这些问题的真实性,有待做出全面调查,但是,疫情期间食品安全的底线不容失守。市民吐槽和转发的背后,是对疫情期间食品安全的朴素期望。
此前,闵行区梅陇镇发放的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肥肉过多、变质变味等质量问题,引发了恶劣的影响。上海警方已对相关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拿出了雷霆手段捍卫上海的“舌尖上的安全”,让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者付出他们所付不起的代价。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全力以赴做好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各项工作,货源供给要更加充分,物流运送要更加畅通,社区配送要更加及时,食品安全要更加严格。
“食品安全大如天”,在任何时候都是底线,不容松动,绝不能因为抗疫之下的物资供应短板,就让一些山寨货、劣等货粉墨登场,跳上上海市民的餐桌。在目前上海处于静态管理的模式下,一旦食品安全出了漏洞,其造成的危害将远甚于平常。
上海正在经历一场极端严酷的考验,严格的防疫措施中断了原本成熟的食品采购链路,很多街镇以及单位的民生物资采购,可能出现“急就章”“拉郎配”,这就让一些无良厂商、黑心掮客有了可乘之机,让一些滞销货、山寨货有了去库存的机会。
当务之急是,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特事可以特办,但是食品安全不许打折扣,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盼望上海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主动回应、积极作为,发觉涉嫌食品安全违法的,绝不姑息纵容,发觉一起,严惩一起,捍卫特别时期的上海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