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倡议。极小种群物种具有种群数量少、种群规模小、生境脆弱、易受扰动、极度濒危、濒临灭绝等特点。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都属于极小种群物种。
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率先在全国启动了112种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2008年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列入其中。2010年3月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其中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别都占全国总种数的50%以上,并且约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和三分之一的脊椎动物为云南特有或国内仅见于云南。
云南对极小种群野生动物建立了人工跟踪、红外相机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遥感观测等多技术集成的监管和动态监测体系。在无量山建立了西黑冠长臂猿和印支灰叶猴监测研究站,对栖息地、行为活动和种群数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创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亚洲象活动及其潜在肇事的及时预警,有效缓解了因亚洲象肇事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中国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120种,其中云南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62种。“一个物种有时可以支撑起一个产业,极小种群物种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中最为特殊的类群,如果灭绝了,我们可能就丧失了一次依托生物资源的产业发展机会。”杨文忠说,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