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战争是英国为了防止沙俄向南发展而打起来的,但导火索却是英国人在阿富汗胡作非为、沾花惹草引起的。
多斯特·穆罕默德撩拨了英国人“脆弱的小心脏”一下
英国和沙俄同时争夺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倾向于英国人,他的本意是借助英国的力量来抗衡俄国的压力;重要的是必须让俄国人明确,向南发展将得不偿失。
白沙瓦在印度人手里掌控着,多斯特·穆罕默德日夜都想收回;英国人从心底里不想让阿富汗收回;但是,阿富汗如果真的能成为英国抵挡俄国的防火墙,那么把白沙瓦给阿富汗也不是不可以,一个交易场所罢了。
在和布尔内斯聊完以后,多斯特·穆罕默德以为英国人应该主动和他商量白沙瓦的问题;英国人以为多斯特·穆罕默德应该全面断绝和沙俄的联系;沙俄当然知道问题所在,所以他们不断派特使到阿富汗,希望与多斯特·穆罕默德接触。
虽然已经对英国心有所属,但英国人这么不阴不阳地吊着,压根不理会“白沙瓦”之约,多斯特·穆罕默德认为应该给英国一点压力,方法就是接见沙俄的特使;为了使压力够大够明显,多斯特·穆罕默德不但接见沙俄特使,还多次接见,以撩拨英国人的“脆弱的小心脏”。
英国人降维打击,抓走了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
阿富汗国王的做法的确撩拨到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一旦阿富汗和沙俄结成联盟,沙俄对印度的侵略就不是理论上的东西,而是现实的危险。
怎么办呢?英国人的反应不是对阿富汗更好,而是恼羞成怒,觉得多斯特大王狡诈、不可信,再说英国人手里有个现成的傀儡——舒贾·沙阿。尽管这个舒贾没什么出息,那又如何,英国人要的不是能干的国王,而是听话的傀儡。
印度殖民地的英国官员奥克兰勋爵立即决定实施他计划已久的“前进政策”——武力侵犯阿富汗。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阿富汗不做防火墙,那英国就去建一堵防火墙。
奥克兰勋爵在自己签署的《西姆拉宣言》里公开表示:······英国人来阿富汗并非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确保阿富汗独立与领土完整”。······瞧瞧这文案,是不是跟现在美国人说的一样,连语气都是这么雷同。
1838年12月,总数约3.5万人的英国军队开进阿富汗;1839年3月,坎大哈不战而降;随后,英军一路东进逼近喀布尔。7月份,他们势如破竹地又打进喀布尔前哨城市加尼兹,喀布尔近在眼前,指日可破。
阿富汗人不是不抵抗,而是没法抵抗,他们只有大刀,而英国人用的是火枪。武器隔代之后,降维打击就是这样的。
最后,英国人占领了喀布尔,抓住了多斯特·穆罕默德;他们把多斯特·穆罕默德带到印度,关进了原来舒贾·沙阿住的地方,而舒贾·沙阿则被英国人弄到喀布尔,让他做阿富汗的埃米尔;当然,所有具体的工作有英国顾问干,舒贾·沙阿在王宫里吃好、喝好、玩好就行,他的王宫里有八百多妻妾呢。
敲诈勒索和奸淫掳掠,英国人在阿富汗快乐的日子
王位就这么轻易更迭了,混乱免不了,抵抗英国的主要是多斯特大王英勇的儿子阿克巴,他是个受人尊敬的人;还有多斯特的姐姐,她能够号召很多部落反对英国人的入侵。
但是,喀布尔的局势牢牢掌握在英国军队手里,在政治上,这里有名义上的国王舒贾;军事上,有拿着火枪的英国军队。
英国人因为现在的阿富汗如同印度一样,成了自己的地盘,他们做好了扎根下去的准备。官员、军官从印度把老婆、孩子、奴仆等接到阿富汗,更有权的把印度的情妇也接过来;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军队里的士兵没这些特权,他们就在外面干点见不得人的勾当:敲诈勒索和奸淫掳掠。
对于敲诈勒索钱财的,阿富汗社会反响不大,因为被敲诈的都有点钱,穷人你怎么敲也敲不到多少,所以,赤贫的人反而没人管;有时候,这些穷人没法子活,他们也进行敲诈和小打小闹地抢劫。
反响大的是英国兵强奸妇女,这在阿富汗本来就是个禁区,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怒火;被强奸的妇女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就会引起流血事件。
英国人也不管这些事,他们对于男女事情看得很开,何况这还是在“没有开化的野蛮人”的地区;他们甚至卑鄙地认为,大英高贵的人种干这事似乎是给你“福利”。
对于住居在喀布尔的上层阿富汗人,英国人则极尽拉拢之能事。,这些上层人士有的帮着英国人管理,有的是部落首领,很有影响力。
收买、拉拢阿富汗上层的方法很简单,随便拿点烟酒、玻璃器皿,让他们用玻璃杯喝葡萄酒,再“酒后一支烟”,他们就觉得自己过上了“先知”说的天堂里的日子;然后再来个戏剧,跳上一支舞,一切矛盾就烟消云散。
给英国当局提出这个办法的就是最先到阿富汗考察的布尔内斯,他了解这些部落文化生活的贫乏;他也因为“有办法”管理好阿富汗,被英国当局委以重任,常驻喀布尔。
如果一直这么岁月静好,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偏偏有权有钱的人要好上加好,在阿富汗的英国人要爽得无边。
普什图人的原则是吊死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人
一个阿富汗普什图族酋长阿卜杜拉·汗是个好热闹的人,也是个妻妾成群的人,并且他在喀布尔还有一个漂亮的情人。“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天下男人概莫如此,阿富汗普什图男人也有这个毛病。
酋长阿卜杜拉·汗对这个情人百依百顺,出席英国人搞的“烟酒招待会”也带上她;而这个女人一方面的确漂亮,另一方面,她不像别的阿富汗女人那么保守,而是大方得近乎风骚。在参加英国招待会时,一个英国少校对她大献殷勤,渐渐地,俩人就好上了,时不时背着酋长暗通款曲。
一次,酋长到军官住处谈事,发现军官满面春风,不觉多看一眼,竟然从没关严实的卧室门缝里看到自己情人的身影。阿卜杜拉·汗酋长大怒,顶着“绿油油”的帽子找布尔内斯反映情况:你看怎么办吧,普什图人的原则是吊死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人。
英国人布尔内斯口头答应调查,实际上就没有当回事,在他看来,这种事实属正常,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英国,女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太正常了。
酋长咽不下这口气,再说,普什图人也不接受自己的女人被别人勾引,即使看一眼也不行。并且,部落里的人都沾亲带故,一人受辱,如同大家全部受辱。
1841年11月2日,酋长带着部落群众包围了布尔内斯住处讨要说法,而喀布尔的老百姓一听说是男女问题,都加入进来,因为英军在喀布尔干的坏事太多了,大家早就恨得压根痒,只是没人带头而已,不然早爆发了。
布尔内斯怎么说也说不明白,他的房间里恰好还有两个女人,虽然不一定是阿富汗人,但一定不是英国人。愤怒的人群涌进他的家里,一顿打砸抢。可怜的布尔内斯是最早进入阿富汗的英国人,就这么活活被人踩死。“喀布尔起义”爆发了。
愤怒的阿富汗人越聚越多,他们到处寻找英国高官的住宅,随后就是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万多人的英国军队这时没有任何用处,只要出现就被人潮淹没,人潮散去以后,除了支离破碎的尸首,找不到一个活物。
陷入恐慌的英国人还发现,他们不知道找谁来谈判,以结束这场动乱。住在王宫里的舒贾·沙阿国王就是个摆设,阿富汗人压根就看不起他,还有更多的人不知道他的存在。那些酋长们也管不了这事,因为这些人已经不是一个部落来的,谁也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
只有一个军医活着回到贾拉拉巴德,喀布尔陷入混乱
“该尽快离开这个国家”,英国人不顾一切地往南跑,他们来的时候多么嚣张,跑的时候就有多么狼狈。冬天的阿富汗特别的冷,道路都是山里的羊肠小道,跑了一夜的英国人渐渐支持不住了,又冷又饿,不断地有妇女、孩子倒毙路边,接着,连男人也支持不住,不断出现伤亡。
1942年的1月6日,剩下的一万三千多的英国人跑到南部山区,还有60英里的直线距离就脱离险境了,但是这里是彪悍的吉尔扎伊部落的地盘,这里的路更加险峻的蜿蜒曲折的山路,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不断地有人倒地不起,不断地有吉尔扎伊武士冲进来砍杀······最后,只有一个叫布莱顿的军医活着回到英国的大本营——阿富汗的南部城市贾拉拉巴德。
英国人跑了,舒贾·沙阿也失去了任何用处,他被一个士兵砍死;这个士兵随便在舒贾·沙阿的儿子中拉出一个当王,他自己做起“太上皇”来,喀布尔陷入混乱。想想苏联当时离开阿富汗时的混乱,想想美国离开阿富汗时的混乱,这就是个吊打外来强权的地方。
丢失阿富汗,还死掉那么多人,英国人眼睛都红了。他们准备了九个月后,又杀回喀布尔;不过这一次不是要占领这里,而是纯粹的报复。1842年10月,英国军队进入喀布尔后,一把大火烧光了所有,连王宫都烧掉了,连带着把自己扶植的国王全部烧为灰烬。
多斯特·穆罕默德国王重出江湖
报复结束后,英国人不敢在阿富汗稍作停留,全部撤回。阿富汗怎么办呢?英国人想起了他们关在印度的多斯特·穆罕默德,这是个能镇得住阿富汗的人。于是,经过百般讨价还价,英国人和多斯特·穆罕默德达成协议:
多斯特·穆罕默德以喀布尔为首都,统治喀布尔以北大部分区域,但不包括白沙瓦;另外三个大的城市也转而自治(给英国留下施加影响的机会,英国人最会干这个);开博尔山口一带的地区割让给印度(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英国人要自己掌握)。
英方向多斯特大王保证:不干涉多斯特·穆罕默德统治的领地,相反,英国还给多斯特·穆罕默德一笔津贴;但是,阿富汗作为缓冲地带,必须死死遏制沙俄的扩张势头;阿富汗内部也分为国王管辖的区域、自治区域和印度占领区域,再也没有办法攻击到印度。
普什图人有句谚语:“在部落里,你最好有个大家族;在家族之中,你最好能有很多兄弟;在兄弟之间,你最好能有很多儿子。”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他再次当国王以后,让他的14房妻室一口气给他生了56个孩子。1863年,多斯特·穆罕默德去世,他的一个儿子希尔·阿里继位。
希尔·阿里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国王,他不服气英国对自己的控制,不理会英国人那颐指气使的外交团,找来了英国人疯狂的进攻,第二次英、阿战争爆发;俄国这时也在北部对阿富汗进行侵略,并且俄国人比英国人更坏,他们只要好处,别的什么都不管。
第二次英国和阿富汗战争时,希尔·阿里决定投靠俄国人但前往沙俄面见沙皇时,沙俄却不允许他入境,因为沙皇还不想正面对抗英国。1879年2月21日,非常有能力的希尔·阿里国王在悲愤交加中凄惨地死去,年仅54岁。
希尔·阿里中意的接班人在战争中死去,他不看好的儿子亚库布当上了阿富汗的埃米尔,接着,这个没多大出息的亚库布和英国签署了《甘达马克条约》:割让东部和东南部领土给英国;接受英国使团长驻喀布尔。阿富汗再次成为英国殖民地。
即使如此,亚库布也没有得到英国人的信任,他被英国人囚禁在印度,潦倒地过完一生。1880年,英国人找到穆罕默德的侄子阿卜杜尔·拉赫曼,让他继承了阿富汗的王位。
因为阿卜杜尔·拉赫曼手段强硬,深得人心,足以统御全国;另外,他是“多斯特大王”的众多子孙之一,王室血统纯正;更重要的是,他和英国人关系很不错。他虽然带领军队和英国人作战,但他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作风强硬。
实际上,英国人是真的怀念“多斯特大王”了,他们给阿卜杜尔·拉赫曼的条件是:不允许俄罗斯人进入阿富汗,阿富汗不能和英国之外的任何国家打交道。
阿卜杜尔·拉赫曼答应了这一要求,但他的条件是:英国在经济上要支援他,在军事上要帮助他;同时,在阿富汗境内,他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英国人不能干涉。
英国人答应了阿卜杜尔·拉赫曼的条件。阿富汗进入了一个和平时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