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德国的屠杀,俄国对犹太人的政策,甚至比中国都要高明得多

文化历史2022-07-08 09:25:37佚名

相较于德国的屠杀,俄国对犹太人的政策,甚至比中国都要高明得多

我们对于犹太人的认识,一是二战时期德国人的大屠杀,二是犹太人会赚钱。可是总体印象中,犹太人主要就是在德国,可是从很久之前,俄国也有大量的犹太人存在,俄国对于这个民族的政策,十分的温和,虽然失败了,可是也很值得借鉴。


首先我们要分析下,大量的犹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俄国。

犹太人的族地,是上帝之都——迦南。这个王国灭亡之后,开启了流亡的生活。公元135年,犹太人反罗马起义之后,犹太人开始全世界范围内流散。

大部分的犹太人来到欧洲,由于地域性的政策不同,让犹太人的聚集地经常发生变化。

10-12世纪,西班牙对犹太人非常的好,于是这里就成为犹太人的聚集地,然而1492年,伊丽莎白和费迪南德,开始实行犹太人驱逐政策,大量的犹太人开始逃亡。

15-16世纪,波兰对犹太人政策好,于是又成为犹太人的聚集地,尤其是16世纪欧洲进行宗教改革,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反对犹太人,波兰就成为犹太人最为集中的地方。


1500年左右,波兰的犹太人只有5万,可是经过150年的繁衍,人数达到50万。

1772年-1795年之间,波兰被俄国占领,因此大量的犹太人成为俄国的臣民。

面对如此大的群体,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开始的时候俄国也采取了驱逐、排斥的政策,同时同化这群犹太人,也成为当时一项很重要的国策,如果能把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融为一体,是最完美的方法。

所谓的同化政策,各代的沙皇,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主要分以下两种。


一,“伊凡雷帝式”,通过武力强制性同化,逼迫他们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

当时的沙皇认为,绝不允许自由主义,必须要有专制主义的信仰。俄国从犹太人中征兵,然后让这些士兵强行的改变宗教信仰,然后选出优秀者,制定一个榜样,让国内的犹太人改变自己的信仰。

这里的征兵条件十分苛刻。犹太人的服役年龄,被限定为12-25岁,1000个犹太人中,必须征兵10人,还有东正教信徒1000人必须征兵7人。

然而服兵役的年限,并不是从12岁算起,而是从18岁算起,也就是说如果12岁被征兵,服役的时间就要延长6年之久。

如果年龄太小,不适合大量的军事训练,那么这些犹太青少年,就会接受所谓的“同化”训练,第一步就是强迫他们改变宗教,强制他们听东正教的传道,甚至会用毒打、折磨的手段,一直到他们同意改变宗教为止,否则一直折磨致死。


二,“亚历山大二世式”,循序渐进、温和的同化政策。

这种方法效果,从长远来看,比“伊凡雷帝式”的效果要好,很多的犹太人主动地接受了俄国的语言和文化,甚至还会主动加入俄国的学校,接受俄国的教育。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俄国的沙皇,对于犹太人的同化上面,主要集中在教育上。

从资料记载上,就可以看出。1840年俄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2866名中,只有15位犹太人,中学80017名学生,犹太人只有48名。

而到1880年,犹太人中学生有8000人,占据学校人数的10%,大学生556人,占比为16%。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俄国继续推行这种措施,再过上百年,犹太人真的可能会被同化成斯拉夫人。


可是到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之后,亚历山大三世又开始对犹太人采取强硬措施,直接让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亚历山大三世时期,有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被驱逐,三分之一被杀害,另外三分之一被同化。可是小编认为,被同化的部分,有点不合实际。

值得一说的是,1881-1914年之间,有180万的俄国犹太人,开始迁移,有155万人都前往美国定居。所以说,我们要改变一个观念,二战时期德国被残害的犹太人,并不是犹太人的全部,在美国还有这么一大支群。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俄国经过几十年的同化政策,真正改变信仰的犹太人,还不足5%。因此可以看出,他们所谓的同化,还是有强制的意味,并不是中国古代各个民族于汉族之间那种,共同生活潜移默化的同化。

本文标签: 犹太人  俄国  亚历山大  德国  二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