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陆这么穷造什么原子弹?还是做几条裤子穿吧

文化历史2022-07-14 09:25:17佚名

金庸:大陆这么穷造什么原子弹?还是做几条裤子穿吧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不断恶化,昔日的老大哥不仅撤走对华全部援助,还在公开场合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赫鲁晓夫提出建立联合舰队,以此控制中国出海口的企图被拒绝,加之此前产生的种种分歧,真正对中国撕破了脸。



在撤走原子技术援助的同时,苏联为防止技术泄露,不仅悉数运走各类研究设备,连记载稍有相关的图纸、文字信息也烧毁殆尽。对此苏联象征性给出的理由是与“美国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虽然嘴上说着核不扩散条约只为世界和平,但美苏双方却依旧疯狂扩充核弹头,防止在冷战对抗中处于劣势的,以及维系自己的霸权。

当时的中国工业实力尚且薄弱,苏联撤走援助之后,国际社会并不认为我们能独立自主的造出原子弹,西方世界不以为然,赫鲁晓夫也只是风轻云淡的说道:“离开了苏联的帮助,他们的原子响不了”。



苏联嘲笑中国无能, 中国人民连裤子都不够穿,竟妄想制造核武器。 对此,1963年10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在北京对日本记者团发表了著名的“核裤论”,驳斥苏联的嘲弄,并郑重声明,不管中国有多穷, “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面对种种奚落嘲笑,陈毅外长并没有作出辩驳,只是坚定的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如今的中国有多贫穷,就算我当掉裤子,也一定要造出原子弹”。

贫穷与落后是当时的基调,那是个充斥着饥饿的年代,那是个外患不断天灾四起的年代,但也是个充满着理想与热情的年代,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那些最可爱的人啊,甘愿放弃优渥生活奔赴西北荒凉萧肃的戈壁滩中,只为了完成心中的信念。



设备尽数撤走,图纸则被屡次烧毁,面临的难题犹如古时的蜀道令人束手无策,所以我们要退缩吗?要气馁吗?要束手待毙原地踏步被人卡着脖子吗?

苏方撤走时,已经烧毁了全部资料。我们面临的是完全空白。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只有几台老式的手摇式计算机。研究人员更多只能依靠纸笔、计算尺等原始的工具。但随着纸张不断加厚,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也一步步推进。当时负责原子能工作的聂荣臻经常深入实验基地,无论是邓稼先,还是钱三强,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我们当然不。

于是在那荒凉的戈壁滩之中,一支支甘愿奔赴的科研队伍蜿蜒前行,他们隐姓埋名、他们时刻准备着、他们像这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将那句“不要问干什么,不要问到哪里去”的奉献精神代代相承。



昔日的“老大哥”苏联陈兵北方,南海是第七舰队气势汹汹的挑衅,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美苏两方的核讹诈,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我们能否凭着自己造出原子弹,便是能否破局的关键所在......

就在无数科研人员在的戈壁滩的荒原之中,努力攻克着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之时,远在香港享用着港英西餐红酒的文人查先生,在明报发表一篇社论《宁要裤子,不要核弹》来讽刺陈毅外长。



某居然说到“即使全部无裤,也要自拥核子武器”,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实在是不胜愤慨。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实说,那绝不是好的。我们只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愤激之言,未必是确定的事情。 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一定不会稳固的。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联吗?当这些光屁股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一一炸死吗?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拥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恫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地收兵。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多做几条裤子穿吧!——《宁要裤子,不要核弹》

金庸认为当时的大陆贫穷至极,不知有多少人连裤子都没得穿,居然想要痴心妄想造出核子,对这句“当掉裤子也要造出原子弹”更是极尽讽刺,就算勉强造出枚原子弹来又有什么用处?难不成还能赶上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纷争时的成就?



此篇社论发表顿时激起千层浪,众多文人志士对金庸这番话极为不满,以廖承志为首的五大报纸《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晶报》,一时间对其群起而攻之。陈毅在得知此事后,亲自指示廖承志等人要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面对别人的批评要胸怀大度,无须过分苛责。

在此之后,这场关于核子与裤子的论战才逐渐平息。

实际上,要裤子还是核子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典型的逻辑陷进,与如今“无数非洲孩子面临饥饿,国际社会却将钱花在探索太空当中”这样的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展航空事业与粮食生产矛盾吗?制造核子与发展经济冲突吗?两者之间事实上并无因果联系,气象卫星对粮食的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拥有核武器才能安心轻工业,保证所有中国人都有裤子穿。

非洲国家有许多人处于饥饿,这与人类探索外太空冲突吗?两者之间同样不冲突。

探索与进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假若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没有选择跳下树探索陆地,而今的人类文明是否还会存在呢?



而华夏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进步,不停的进步。正如陈毅外长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只搞轻工业,大家都在这儿吃鸡蛋糕,都很高兴。你在那里很高兴吃着鸡蛋糕的时候,人家拿几万吨钢往你头上甩下来,你还有什么?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挨打不挨饿只能优先解决其中一个,正是因为先辈的付出才有你我如今欣欣向荣的生活,如今的我们,不会因为裤子而发愁,也从未尝过饥饿之滋味,但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理所应当的坦然接受这一切,因为如今的安宁,正是那些先辈最好的馈赠。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荒凉萧瑟的罗布泊戈壁滩上空升起一朵蘑菇云,无数科研如愿喜极而泣...当此消息公布之后,无数海外华人奔走相告,与世界各国相比,日本的反应显得尤为低调克制。次日,周总理为安抚日本情绪,便向日本发函道:第一、中国研制原子弹属于自卫,并且打破大国核讹诈。第二、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会率先使用核武。第三、不会对无核国家动用核武。



同时郑重建议世界各国销毁核武器,中国将致力于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实现。

当时是优先发展民生,还是能够自卫的原子,实际上要看当时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任何事物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当面临各种外界因素的威胁与打压时,倘若我们没有反抗的实力便只能任人宰割,想要长远的发展便只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

我同《明报》那个查先生的社论、两家的话合起来,就全面了。今后,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裤子,又有核子!我说裤子,当然是个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国人丰衣足食,手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核子弹。



从最初的蘑菇云飘散在大漠上空,东方红的歌声响彻云霄,到现今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先生早已离去,而精神却始终传承。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却始终秉承谦卑低调之态度。而今的我们,有九天揽月舞袖广寒的嫦娥,亦有潜下深渊探访龙宫的蛟龙,我们建造了独一无二的“天宫”,我们在无垠宇宙中开始新的长征......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这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本文标签: 原子弹  金庸  核武器  苏联  核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