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前苏联都是世界大国,尽管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交恶,甚至到了长期军事对峙的危险程度,但出于综合考虑双方始终保持着最后的底线,没有大规模交战,并且两国之间一直也没有公开断交。其实在苏联撤走全部专家的第二年,也就是1961年,中苏两国曾经有机会修补之前的裂痕,并且都一度向前伸出了缓和之手,但这对曾经的亲密盟友最终还是没有真正握手言和。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60年苏联将原先已经签订合同,并正在中国国内处于推进状态的200多个援助项目全面停止,命令派出的专家立即回国并销毁、带走相关图纸之后不久,苏联高层对于和中国关系的处理方式一度感到了过火之处。很明显中国从军事、地理位置甚至经济合作(中国为了偿还抗美援朝武器款,五六十年代持续供给苏联大量珍贵的稀有金属)角度,都是苏联在全球最重要的盟友,这样的合作关系,只要有一定的转圜余地,苏联也不想公开撕破脸。所以在1961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高高在上的苏联竟然主动提出借给中国50万吨蔗糖和100万吨粮食。而经过研究,我国第一时间回复并接受了苏联的蔗糖,对于其粮食援助则选择暂缓接受。
当时国内的背景是,遭受罕见的连续自然灾害,农作物空前减产,国内经济和民生面对极大困难。所以不要小瞧苏联提出借给中国民生物资的方案,其实还是比较大手笔的,也是苏联放出的一种明显的示好信号。我国之所以只接受了蔗糖而暂时不要粮食,也是在交恶过后不想立即使苏联有我方十分依赖其援助的错觉;另一方面,中国不是不要苏联的100万吨粮食,而是作为灾害面前最后的应急方案,选择暂时储备起来,而不是一上来就拉回国内。另外除了50万吨糖和100万吨粮食,苏联方面也在1961年将一部分工业设备运往中国,用以弥补前一年度撤走专家造成的恶劣影响。
苏联是20世纪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核威慑力量强大,甚至超过美国,这样的一个军事巨兽又是和中国接壤的邻国,中国自然也不想轻易和苏联闹翻。所以在这方面没有驳了苏联的面子,在1961年,中苏政府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恢复了正常的政务沟通,就国际关系立场问题上提前交换意见,来往书信也明显比前一年度增多。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赫鲁晓夫时期在政治主张、历史问题的态度及军事企图等方面与中方有着太多尖锐分歧,如此裂痕不是一两件事就能弥补得了。这一次短暂的缓和并未真的使中苏破裂的关系得以修复,而是朝着军事对峙方向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