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孩非要嫁给中国人,母亲诅咒:你们结婚后,孩子一定自尽而亡

文化历史2022-07-29 09:26:13佚名

英国女孩非要嫁给中国人,母亲诅咒:你们结婚后,孩子一定自尽而亡

我们通常认为,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无法长久的。而在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一段婚姻能否结成的关键点,即使到了民国时期,自由恋爱依然要面临重重阻力,我国著名学者便曾与一个英国女孩相恋,却没想到迎来了女孩母亲的恶毒诅咒。


杨宪益,爱国诗人、翻译家、文学研究者,上个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开出高薪,请杨宪益去任教,国内沈从文等人也希望杨宪益去西南联大任教。面对条件的差异,当时身在英国的杨宪益毅然选择回中国,当时,他身边就带着比自己大4岁的女友戴乃迭(本名格莱迪丝)。

戴乃迭是英国传教士家庭的孩子,191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她的母亲却因为目睹了当时中国积弱的情况,对中国的孩子并没有好感,她不许女儿和中国孩子玩耍,怕女儿会染上什么砂眼之类。


没想到,戴乃迭从小就对中国的事物感兴趣,7岁那年,戴乃迭在母亲的安排下回英国,她始终念念不忘那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考上英国牛津大学后她便加入中国学生会,还把自己的专业改成了中国语言文学;也是在学生会里,戴乃迭遇见了留学青年杨宪益。

杨宪益祖籍江苏,原本出身富贵之家,但他5岁时父亲病逝,家里的房产田地也慢慢被叔叔们折腾没了。比起财产,杨宪益更钟情文化,他的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实际上也非常有才华,在牛津大学读书那段时间,出于好玩,他把《离骚》翻译成英文,惊动了中外文学界。


因为杨宪益身上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戴乃迭爱上了这个中国青年;与此同时,她的热情真诚也让杨宪益心动。他们成了一对志趣相投的恋人,可是杨宪益要回国,他委婉地告诉戴乃迭,跟他回中国可能要吃苦:“你受不受得了?”

原本杨宪益打算默认分手,没想到戴乃迭却坚持要跟着他走。戴乃迭的父亲不反对,母亲却非常生气,她对女儿说:我看过太多不幸的婚姻,如果你跟着这个中国小伙走,是不会幸福的!戴乃迭不听,母亲气得撂狠话:“要是你们真结婚了,你肯定后悔!你们的孩子也会自尽而亡!”


母亲的话没有吓倒戴乃迭,她依然跟着杨宪益走了。1941年,他们在重庆举行婚礼,尽管杨家长辈都不赞同这门亲事,却也拗不过杨宪益,只好看在他的份上,出席婚礼送祝福。没想到,这对夫妻婚后却非常恩爱,打破了杨家人觉得洋媳妇“配不上自家孩子”的刻板印象。

事业上,杨宪益和戴乃迭配合默契,他们一起工作,翻译了《资治通鉴》、《红楼梦》、《水浒传》、《聊斋选》、《鲁迅文集》等多达百本中国文学作品,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杨宪益翻译好的会送给戴乃迭润色,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们从来不闹矛盾,杨宪益说:“女人娶进家门,是让我来爱的。”


没想到,戴乃迭母亲的话真应验了。婚后,这对夫妻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杨烨,还有两个女儿;杨烨在特殊时期精神崩溃而自尽了,年仅38岁,这让戴乃迭备受打击。夫妻俩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幸运的是他们都挺过去了,重新开始生活后,这对夫妻依然相依相伴。

戴乃迭嫁来中国后便再也没有离开,她开玩笑说,自己是嫁给了中国文化,不是嫁给了杨宪益。1999年,戴乃迭在北京去世,陪伴了自己58年的爱人忽然离开,杨宪益悲痛万分,他停止了所有的翻译,无论谁上门来请,这位老人总是黯然神伤:“没了她,我没法再继续。”


其实,晚年戴乃迭老年痴呆,全靠杨宪益照顾,连饭也要他一口口喂,但他永远像哄孩子一样温柔地对待她,从未有过不耐烦。他始终记得妻子当初如何克服阻碍困苦嫁给自己,所以妻子去世后,杨宪益还写下了满怀深情的悼亡诗: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2009年11月23日,94岁的杨宪益也在北京逝世。也许他已经去了天上,和自己的爱妻重逢,再续前缘......

本文标签: 杨宪益  翻译  英国  沈从文  戴乃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