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原本是个地名,其意思是低地,范围包括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它们位于大西洋西岸,地势低平,海外交通十分便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西岸。
尼德兰早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6世纪,其资本主义已经颇具规模。北方各省中,荷兰、泽兰两省工商业最发达,毛、麻纺织业和造船业远近闻名。航海业和渔业的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南方诸省中,手工工场广泛发展。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模式。
尼德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时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改变。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在宗教信仰上他们选择了加尔文教派。
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西班牙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残酷压迫。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尼德兰要承担西班牙国库一半以上的年收入,5万多新教徒被宗教裁判所处死。继位后的腓力二世对尼德兰人民进行变本加厉的迫害。
尼德兰的银行因西班牙拒绝偿还国债而遭受巨大损失;尼德兰的手工工场因其擅自提高收购羊毛的价格而纷纷倒闭;尼德兰商人被禁止与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尼德兰的社会各阶层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深恶痛绝,极为不满。
1566年4月的一天,大贵族奥兰治的威廉、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身上穿着乞丐服,作为尼德兰的“贵族同盟”的代表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玛格丽特请愿。他们要求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予以废除,并且召开三级会议,撤退西班牙驻军。女总督对于他们的请求不屑一顾,并且将他们驱逐出了总督府。
正当他们考虑下一步的措施时,人民群众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对天主教的破坏圣像运动。群众心中的怒火像火山爆发一样发泄了出来,他们手持木棒、铁锤,一起冲向天主教堂和修道院,推倒神龛里的圣母像,摧毁教堂内部的设施。起义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到尼德兰17个省中的12个省。短期内,教堂和寺院被捣毁5500余所。
西班牙反动当局对尼德兰的革命运动极为恐惧,他们采取了两面手段,一面发表宣言,佯装答应群众的要求,停止迫害新教徒;一面拉拢起义队伍中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化瓦解革命队伍。随着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动摇和叛变,起义很容易就被西班牙反动派镇压下去,8000多起义者被杀害。
但是,这次起义意义深远,不久,那些没有被捕的起义者不甘心失败,组织起游击队,在海上和密林中对西班牙反动统治者予以袭击,最后终于推翻了西班牙反动统治,迎来了荷兰的独立。1648年,荷兰被欧洲各国所承认。
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
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后来欧洲风起云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树立了榜样。这次革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使人类历史的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