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意思,不结盟运动为什么叫不结盟

文化历史2022-08-14 19:23:30未知

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意思,不结盟运动为什么叫不结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

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给铁托很大的启发。1956年7月18日,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南斯拉夫,三位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两天会谈,商讨开展不结盟运动问题,他们决定“致力于使所有不在集团内的国家团结起来”。

7月20日,三位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又称“布里俄尼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表示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提出应该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1960年联合国第15届大会期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以及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还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首脑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1年2月,铁托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纳赛尔、苏加诺、尼赫鲁积极响应,他们达成先在开罗召开筹备会议的协议。6月份,有2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

1、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

2、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3、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

4、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

5、不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筹备会议即按这5项标准,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出席会议(其中亚洲国家12个、非洲11个、欧洲1个、拉美1个)。

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根本消除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宣言要求大国采取谈判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宣布支持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呼吁禁止核试验、控制军备、裁军。宣言声明,参加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非集团政策,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增加到47个(亚洲16个、非洲29个、拉美和欧洲各1个),几乎是第一次会议的两倍。本次会议更加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这时的不结盟运动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比较松散。从1965年开始,由于不结盟国家内部发生一些分歧,不结盟运动几乎停止了活动。1968年,铁托给不结盟各国首脑写信,建议召开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直到1970年9月8日,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才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共有54个国家参加会议。时隔6年之后,不结盟运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把斗争矛头指向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且将实现“经济独立”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目标之一。

从第三次首脑会议开始,不结盟会议走向制度化,首脑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1973年9月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设立了不结盟运动的协调机构——协调局,以加强不结盟国家的合作和协调。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从1973年起也每3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代表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愿望与要求,因此,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第六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发展为95个。到1989年,成员国达101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美17个、欧洲2个、大洋洲1个)。而到1998年第十二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已有113个。

不结盟运动自诞生以来,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本文标签: 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