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卑微的中国文盲,却让美国人崇拜不已,失踪百年全世界寻找他

文化历史2022-08-20 08:27:11佚名

一个卑微的中国文盲,却让美国人崇拜不已,失踪百年全世界寻找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莫管职位有多低,拳拳爱国之心却是不容糟践。在百年前的美国,有一位平凡的华工,凭借自身的一番举动,让全美都对其崇拜不已,就连世界一流学府——哥伦比亚大学,至今都还存留着他的名字与事迹。

这位华工叫丁龙,出乎意料的是,他并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甚至没有上过学堂,堪称一个白丁。然而这么一个卑微的中国文盲凭何本事,在失踪后让全世界寻找他百年?

小事见人心

百年前的那个年代,中国仍旧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堪,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有的是被"淘金沙"的诱惑所蛊动,有的却是不明不白被卖到了美国当苦工,在那里,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统一称之为"华工",华工在美国的待遇相当恶劣,很多人都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和辱骂。

丁龙被卖到美国之后,为一位有名的将军卡朋蒂埃做仆人,负责起居生活。卡朋蒂埃自幼尚学,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开始经商,后来成为名震一方的商人"将军",然而卡朋蒂埃的脾气暴躁,动辄打骂手下,他的坏脾气和他的财力一样出名。


一次醉酒后,卡朋蒂埃不仅打骂仆人们,甚至放言要把他们全部解雇,仆人们早就不堪卡朋蒂埃的折磨,趁这个机会全部逃离走了。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卡朋蒂埃很是懊悔: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谩骂赶走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仆人们。

就在这时,丁龙端着早餐和剪好的雪茄如往常一般进来服饰卡朋蒂埃。卡朋蒂埃惊异:"你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走呢?"丁龙回答道:"孔子曾经过说过,既然选了君主,就一定要跟随到底,切忌中途易主。"

丁龙的回答让卡朋蒂埃立刻对他刮目相待,连忙追问道,是否曾经进过学堂。出乎意料的是,丁龙从未受过教育,只不过家里人常常用孔子的言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规范自己的言论,久而久之,孔子的言论成了丁龙的"老师"。

从此,丁龙在卡朋蒂埃心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仆人。自那以后,卡朋蒂埃意识到自身问题,行为上收敛了许多,纵然是醉酒后,也尽量不去迁怒甚至打骂仆人们。


令人意外的夙愿

经过多年的朝夕相处,卡朋蒂埃不仅把丁龙当作一个贴心的仆人,偶尔还能推心置腹地交谈一番。丁龙临近退休之际向卡朋蒂埃请辞的时候,卡朋蒂埃感念于这些年丁龙忠心耿耿的悉心照料,提出愿意帮助丁龙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夙愿。

若是正常人,这时候要个下半辈子都衣食无忧的荣华富贵都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丁龙的要求却十分简单:他想要把他这一辈子的积蓄用于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希望卡朋蒂埃出面请求这所大学能够建立一个汉学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真实面目!

这一年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算好,耻辱的《辛丑条约》更是让外国人越发瞧不起"东亚病夫",华工在国际上名声越来越差,而丁龙这个不同凡响的举动,却让世界看到了一点属于中国的独特形象。丁龙想让更多人带着理解和尊敬的态度看待中国,而不是一昧地贬低和看不起,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始改变观念。

卡朋蒂埃认为丁龙攒下的钱,只要不大肆挥霍,下辈子可保安稳无忧,然而他却一心想着远隔大洋的祖国,只想让在美国的华人们能够受到公平的待遇,美国人能够对中国人从汉语系开始改观。听完之后,卡朋蒂埃心生敬佩,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捐款事项。


然而是事情却并不如计划的来得顺利,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享誉国际的一流大学,先不说对专业的质量要求有多高,单是当时的美国排挤华人风气严重,要在大学建立汉语学系也非易事。

丁龙没有气馁,他言辞诚恳地给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表明愿意将自己所有积蓄捐赠给学校用于专业创办,卡朋蒂埃也写了一封信给校长,愿意出资帮助丁龙建立汉学系。

时隔百年的寻人启事

校长收到捐款之后,并不完全相信丁龙的自证,卡朋蒂埃作为最了解丁龙的一个人立刻给校长书信,以自己的人格担保这件事情的初衷和目的。甚至,他于书信中表示,此事全权由丁龙所提出,自己愿意每年以丁龙的名义都进行捐赠,而不必被提及。

于是,在丁龙的捐赠和卡朋蒂埃将军的极力举荐之下,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宣布成立了。这个新闻一出来,立刻成为全美的热门新闻,人们对于这个中国人的举措极为惊奇,丁龙这个名字几乎在当地成为一个神话。

当时掌权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听闻此事之后也是极为感动,立刻下令捐赠数千本图书运往哥伦比亚大学。就连当时的驻美大臣李鸿章等人也都纷纷也都有所捐助。


经过中间一番努力与争斗,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终于建成,他就是之后闻名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无数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从这个专业走出来的:胡适、冯友兰、徐志摩、闻一多等等,这些人几乎占据了民国文学的半壁江山,汉学系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传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建成后,丁龙毫不声扬地买了一张船票悄悄地走了,关于他留下的传说至今还在全美流传,却再也无人知晓他的下落。致敬于他做出来的成就,仍然有人锲而不舍地寻找他的下落,这一封寻人启事,跨越百年。

本文标签: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华工  孔子  大学  丁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