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把张无忌和朱元璋联系到一起,那么大家一定会想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张无忌跟朱元璋之间的二三事。
张无忌听到朱元璋和常遇春议论,说和赵敏走得太近,怕张无忌出卖明教。
如果张无忌这时远离那些情情爱爱,开始向政治人物转变,回到明教争夺实权的话,当时的明教高层有杨逍,范遥,韦一笑,剩下的就是五散人和五旗使。
如果跟杨不悔结婚,把杨逍稳住,范遥和韦一笑是个人崇拜者,五散人不足虑,当皇帝的可能性很大吧。以张无忌的武功和威望,在外领军打仗的徐达常遇春朱元璋根本没机会参与教主之位争夺,唯一的造反也没多大希望。
张无忌可以当开国皇帝的各种外在因素都具备,但从张无忌自身来说,完全是异想天开。可以说,当张无忌放下屠龙刀的那一刻起,他就就是扔掉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说到底,张无忌没有当皇帝的命,他不具备政治领袖的必有素质,一无战略眼光,从他接手开始就没提出一个如何打天下的战略方案;二无谋臣策士,手下尽皆武术豪士,而出谋划策的文人(读书人)连半个都没有;三无明确的漂白政策方针,明教仍混迹於武林江湖,没打出鲜明8bet政治旗号,这一点直至朱元璋坐得天下也没变,依旧被打压到社会的最底层,见不得阳光;四无一块属于他直辖的革命根据地,立足之地都没有,又没跑到属下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去创建明教中央政权,拿什么去打江山?
书中的张无忌是绝对的政治低手,就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1、娶赵敏,当时蒙古和汉人胜败未分,这种情况下收留赵敏这种屠杀过中原武林的蒙古人,这就是一个祸端。6大派不满的人肯定占据大多数。
2、包庇谢逊,谢逊杀了一堆的武林人士,这批人大部分都是类似地方上的豪强,张无忌在少室山上明罚暗保谢逊的做法,会让一大批地主武装力量极为不满。
3、明教内部矛盾:明教麾下的起义军各大统帅实际上已经对光明顶阳奉阴违,而张无忌却毫无察觉,徐寿辉收留陈友谅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人家不听你的了,真正的政治人物应该这个时候就出手要严惩徐寿辉才对。
撇开这些,再看张无忌性格上的不足:忍——张仅有容人之忍,而无政治之忍:坚忍、残忍;术——权术、机变、谲诈,张聪明但缺乏权术之慧;势——威严、权威,张易轻信,轻信则权去威减;法——严明的纪律法规,张对身边的亲近下属都做不到过必罚,尽是妇人之仁;最致命的是手无一支亲兵大军,不管如何,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是称王称霸的先决条件,他连这个重中之重都没意识到,哪有当皇帝的命?
他从小在冰火岛长大,从没有在幕后呆过,不知道人世间的权力斗争,犹如历史上的项羽,满足于自己的王者地位,而不知道称帝。
一句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张无忌手里没有一点兵力,都在他手下人带出去打仗了,而且有些缺乏做领导人的韬光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