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三三制战术,到底是怎么用的呢?

文化历史2022-08-31 08:25:22未知

著名的三三制战术,到底是怎么用的呢?

在防御作战时,每个三人作战小组通常会这样分工,1名拿着步枪的步兵精准射杀敌军,旁边1名轻机枪手打出短点射,用以打乱敌人攻击队形,为战友提供支援火力,再由另1位战士用手榴弹杀伤敌人,使敌军无法接近己方战壕。一旦敌人逼近,则全体战士端起上好刺刀的步枪迅速起身,准备进行白刃战。志愿军防守作战的另一个特点是很讲究火力配系和梯次配置,很重视单兵掩体,战壕,立射/卧射工事,重视步兵五大战术技能:射击,刺杀,爆破,投弹,土工作业。


战术单位,比如班排连,不能挤做一团,即使基本单位,也要明确分工,冲锋,掩护,支援,从一开始就有区分。冲击密度要结合对方的火力,不能总是人海冲锋(事实上,突击战术也可以理解为人海战术),一个战斗单位要按照分工交替掩护,层层推进。


排进攻、连进攻队形都是这样。不过地形局限,不可能像电影里面那样摆出很标准的三角形。训练有素与否,就看你的战术动作是否到位,队形保持是否稳定了。包括冲锋的时候,同样需要保持的。这也就是我们的“人海战术”区别于日军的“万岁冲锋”最大的不同。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八路军缺乏重火力掩护,常常以密集阵型攻击日本坚固阵地,造成大量的伤亡,林总针对我军火力弱,日军火力强的特点,提出著名的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即在中高级指挥官战略上注重集中优势兵力同时,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杀伤,强调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本文标签: 三三制战术  日军  步枪  队形  战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