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居多,主要还是因为杨广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而且滥用民力,导致名不聊生,最后在全国爆发农名起义。那隋炀帝所做的一切都是负面的么?实际上隋炀帝也有一些成就,开科取士、修建隋朝大运河,开疆扩土这些都算。可能多数人通过影视剧了解的隋炀帝根本就是昏君一个,实际上大家对隋炀帝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误解。下面就尽量为大家还原出一位真实的隋炀帝,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吧。
经历了漫长的焦急等待,数以百万计的高考考生将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十二年寒窗苦读终将换来一种新的奋斗历程,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建国后的高考制度,相当于古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可以说今天的高考制度就目前而言是最为公正的一种手段,而一千多年以前的科举制度则是相较于大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和两汉以来的士族门阀制度来说更为科学,更为公平,为广大寒门学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打开了一扇大门,其开创者的远见卓识令人叹为观止。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这样一位首创科举取士制度的大一统帝国的皇帝,却被后世得益于科举制度的众多儒生们黑得最凶,究其原因,就是夺取其政权的唐王朝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正统地位,掩饰自己拥兵自立的事实而故意歪曲和丑化了隋炀帝,那些儒生士子们为了和统治者保持一致,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正确,必须以讹传讹,添油加醋。
丑化前朝末代之君是后世开朝皇帝的能事,翻开二十四史,但凡开国之君都是替天行道讨伐无道昏君,然后在众人的拥立之下登基大宝进而建立自己的王道乐土的,而前朝的末代之君无一例外都是昏庸腐朽、残暴嗜杀、沉迷酒色、劳民伤财、荒淫逸乐、穷兵黩武……
那么,隋炀帝杨广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一、雄才大略,丰功伟绩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系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颁布《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杨广是唯一一个亲自到河西走廊巡视的中原王朝皇帝,曾亲赴甘肃张掖召开万国大会,当时西域、西亚、以及中东、东欧小国派使节前来朝拜,对于民族大融合、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大一统国家的稳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杨广雄才大略,内心有一个结束割据政权重振中华大帝国雄风的大国梦、强国梦、统一梦,其远见卓识和励精图治把古代众位皇帝甩出了几条街。
二、徒有一腔热血,奈何生不逢时
第一,功勋卓著,但继位颇不顺利。
杨广和后来的李世民是表兄弟,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上天并没有眷顾他。他十二岁被封为晋王,十三岁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
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颇得朝野一致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是次子,不能继承大统。
等到三十一岁时,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在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下,杨广才被封为太子。
第二,社会动荡,国家内外交困。
杨广出生的年代正是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军阀林立,割据政权众多,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豪杰相争的乱世,隋文帝杨坚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但人心思变,社会动荡不安,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各少数民族政权更想问鼎中原,群雄并不真心臣服于中央王朝,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广在少年时便亲自披挂上阵,南征北战。隋文帝更是采取了严苛的刑法制度,乱世当用重典,无可厚非,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国家始终处在内战的状态之下。
为了稳固局势,巩固国防,杨广即位后积极进行变革,武力消灭各股军阀割据政权,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政权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疆拓土,为大中华后世子孙创下一片景秀河山。而且,正是由于隋炀帝重创了吐谷浑和高句丽,才为大唐建立之初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间,为其发展经济恢复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修大运河。被唐王朝批评为征调民力、劳民伤财,满足杨广的荒淫逸乐。这是明摆着抹黑和丑化杨广,试想一下,当时西征吐谷浑,北击高句丽,没有军费粮草何以为继?打仗打的是后勤补给,当时北方连年战争,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粮食银两收入极为有限,而南方一代则钱多粮广,隋炀帝杨广只能兴修京杭大运河,为前方战争征集和调运粮草。京杭大运河实乃统一战争的运输线、生命线,绝不是后世所谓的满足私欲的旅游专线!
一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为巩固国防和方便南北交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怎么就成了隋炀帝满足私欲的罪证了呢?
而且,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为大唐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隋炀帝举全国之力的苦心经营,就没有后世大唐的繁荣昌盛。
第三,革故鼎新,推行仁政。
杨广修订了法律,颁布《大业律》。由于杨广从小生活在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南征北战,解除了大量的下层军士和百姓,即位后,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这可是一件大事啊,都说杨广残暴,可是他怎么会改革国家严酷的法律制度呢?
只能说李渊为了自己的师出有名,故意抹黑杨广。“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
那么,大唐是怎样对待前朝《大业律》的呢?全盘否定吗?不!《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尤其是对于《大业律》制定的罪责刑名等几乎是全盘接收。
不是说隋炀帝残酷吗?大唐怎么就肯定了他的法律体系呢?也许,只有李渊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第四,科举取士。
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天辟地,成功推动了古代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文治武功,但难以改变失败的命运
隋炀帝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流传至今的佳作有《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江陵女歌》等,其才情颇高,文学造诣颇深,其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不是隋朝皇帝,杨广完全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引领风骚,千古留名。
然而,这样以为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皇帝,虽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并不能改变作为亡国之君被后世抹黑和丑化的命运。
同时,杨广的浪漫主义特质,他对待现实世界充满着幻想和理想主义,进而用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高调从事,不懂得迂回和妥协,锋芒毕露,甚至有点儿刚愎自用。
他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中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李世民也感慨地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整理古文典籍和藏书。年青时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组织知名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130部,17000多卷。他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400卷,和《区宇图志》1200卷,这对于保存中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然而,上天是不会因为你有远大的抱负,为后世做出一些旷世贡献就会垂青于你。就像北周时杨坚代周立隋一样,时任权臣李渊同样代隋立唐,还将杨广追加谥号为“炀”,各种丑化与抹黑。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在位时间仅仅只有十八年,就在全国农民起义的和军阀混战中被属下杀害,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简陋的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杨广遇弑的消息传到洛阳,洛阳群臣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追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农民军领袖窦建德追谥杨广为闵皇帝,同年,李渊逼迫傀儡杨侑禅让,建立唐朝,追谥杨广为炀皇帝。不久,洛阳权臣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隋朝正式灭亡。
李渊也好,王世充也罢,哪个不是大隋朝的权臣?然而,在那个群雄逐鹿,豪杰并起的烽火年代,与其低眉顺眼屈居人下,不如自己独领风骚来得痛快,什么君臣之义,什么忠孝节悌,一切在皇权面前都显得那么虚伪和无力。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即便你有雄才大略,奈何不能君臣一心、上下一体,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乌有。
好在,杨广为李唐王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亲征吐谷浑,既安定了西北边疆,推进了民族融合,又开疆拓土扩大了中华的版图。兴修大运河,使得大唐可以交通发达,粮草充足,往来便捷。兴办教育,开科取士,为李唐王朝培养了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幸好,杨广的失败给李唐王朝的后继者们一个前车之鉴,有了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