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古代最初称为“牵钩”、“强钩”。相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与古时水乡拉纤和水军操练活动有关。春秋时期,楚国准备攻打吴国,曾以“牵钩”来训练士兵。这种牵钩是用竹皮做成的一种竹索,在水战中,这种工具可以紧紧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逃脱。
拔河就是从楚国这种用牵钩对拉的军事训练中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民间游乐活动。拔河活动曾在唐朝盛极一时,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中记载:“拔河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n),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朋齐挽。当大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
唐人薛胜还专门作了一篇《拔河赋》,全面翔实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一场声势浩大的拔河比赛,对场地、器材、规则、裁判以及比赛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都写得惟妙惟肖、真切翔实,其中还提到“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每队有500人参赛,声势之大,历史罕见,真可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有趣的是,拔河还曾经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被归入田径范畴,自1900年起连续举行过五次,从第七届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年)后,国际奥委会考虑到拔河缺乏基本的体育比赛条件,因而取消了奥运会的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