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的

文化历史2022-09-18 17:22:26智慧百科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的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

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原官》所说:“官分文武,君主二术。”如赵惠文王便曾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京剧《将相和》演唱的便是他们二人交好的故事。

“相”有扶助之义,是由搀扶盲人、主持仪式者而演变为辅佐国君之人的名称。春秋时的齐桓公和秦穆公已开始设置“相”(如齐桓公以管仲为相),至战国时,相已成为“百官之长”(《荀子·王霸》)。如《战国策·齐策》说:“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相的名称也不尽一致,或单称“相”,或曰“相邦”、“相国”、“相室”、“丞相”,而楚国则称“令尹”(次于令尹者为“左徒”和“上柱国”)。至于“宰相”之称,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不过它除了曾被辽朝用作正式官名外,一般都被当作中枢职官的泛称,历代关于宰相的具体职称和名目也很多。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将君主总管家称呼的“宰”与具有辅助之义的“相”合称,并作为专制君主下面最高执政官的通称,这实际上是反映了战国以后中枢职官的实质,即用家臣的头目以掌管国事。

“将”职则为一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其地位仅次于相,由擅长作战的武将担任。有时为了强调某些将的统帅地位,还设有“上将军”、“大将军”之职,犹如春秋时晋国的元帅。而各国对将的称呼及级别也名目不一。如楚称最高武官曰“上柱国”,秦的高级武官有大良造,而赵、秦两国又设“国尉”以掌管军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太尉作为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可能即与此前曾设国尉有关。

除相、将外,战国时期国君秘书人员的职权也加重了。君主的秘书本是从史官分化出来的,至战国时则已有了御史、主书、御书、掌书、尚书等不同的名目。这些秘书人员不但负责国君的文书档案,而且已开始具有监察其他官员的职能。后世作为监官的“御史”之类,便是由此再行分化、发展而形成的。

至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职官,各国还常常沿用司空、司徒、司寇等旧的名称。有些国家也设置了一些新的职官,如秦国掌管司法的“廷尉”,赵国掌管租税的“田部吏”,以及秦、齐用以备顾问的“博士”等。

在中国官制史上,战国是一个转变的时期,即中枢职官由以巫史和宗室贵族为主,而转变为由国君臣仆来充当。这样,国君对中枢之官便操有生杀予夺之权,而不必有所顾忌了。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二府制是什么制度

辽金元的官职制度简介

大学士和内阁制是什么制度

本文标签: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