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景点推荐之金銮殿:金銮殿历史背景、用途介绍!

文化历史2022-09-25 17:22:34智慧百科

沈阳故宫景点推荐之金銮殿:金銮殿历史背景、用途介绍!

进入大清门沿御路北行,正面就是清太宗时期的“金銮殿”——崇政殿。中国古代宫殿一般都是由“外朝”和“内廷”(或称“前朝后寝”)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朝区域是皇帝临朝理政和举行国家典礼的地方,崇政殿即是沈阳故宫外朝的中心。其正门前至大清门北侧石阶间的殿庭御路两侧,即是典礼时王公官员排班站位之处。殿左右连接翊门各三间,分别称为“左翊门”和“右翊门”,是平时进出殿北宫廷区的通道,而皇帝上殿退朝则是由殿内北门进出。

崇政殿在使用功能上与大政殿有显着不同。首先,作为皇宫的正殿,它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之处,也就是通常所说“上朝”的地方。在后金早期的宫殿制度中,俗称为“汗宫里的殿”或“内殿”,而大政殿则是举行较大规模的重要集会时的“大殿”,在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崇政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而大政殿则更像是一座“会堂”。

其次,清太宗时期国家的重要典礼,如元旦和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的归降等仪式,都是在崇政殿举行,而大政殿则是在元旦、万寿节等典礼的主要礼仪结束后大宴群臣的地方。第三,崇政殿也是皇帝接见宴请外邦宾客之处,在皇太极时期,主要用以款待前来盛京进贡、朝觐、通婚的蒙古诸部贵族,国内庆典时的一些小规模宴会也常在这里举行。

97fc948a902a2e847a297cdd706ed054.jpg

清朝入关后,从乾隆初次东巡开始,即规定皇帝亲祭盛京三陵的告成典礼于崇政殿举行,并由礼部编写出详细的程序仪节,正式载入《大清会典》、《大清通礼》等官修国家典籍之中,称为“崇政殿朝贺仪”,通俗地说就是群臣祝贺皇帝祭祀祖陵圆满成功。其仪式一般是在皇帝入驻盛京宫殿的次日或第三日,场面和礼节都要比入关前在此举行典礼时隆重正规。

清晨,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就要把所用的卤簿乐器、桌案彩亭、贺表诏书等一切物品陈设停当,时辰将至,随驾王公大臣、盛京地方官员等按品级高低从殿前一直排列到大清门外。届时,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维天眷我清,一统车书四海宁。

法驾莅陪京,祠谒珠丘展孝诚,陟降旧宫廷,思祖德、答天明,佳气绕龙旌”,皇帝入崇政殿升坐金龙宝座,百官进表称贺,三跪九叩。仪式的最后,还要宣读皇帝关于东巡大礼告成的诏书,等于正式向全国公布本次祭陵圆满成功,并以此告慰在盛京开创基业的先皇在天之灵,可见入关后清帝把这项典礼安排在崇政殿也是颇具深意的。

艳丽多彩的外观装饰从使用功能上说,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但是如果将二者的建筑规模作比较,平地起建的五间崇政殿,与坐落在高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的十一间太和殿简直无法相比,何况按照明清宫殿建筑屋顶样式的级别划分,崇政殿的“硬山顶”是最低的,而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的。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一个是刚刚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另一个则是统治全中国几百年的中原大帝国,“金銮殿”的规模当然会有区别。但是,大有大的风格,小有小的特色,崇政殿在建筑装饰方面的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宫殿都不能取代的。

9c275c6abe045189f56b23369b41e308.jpg

从建筑样式上说,崇政殿是在东北地区极为普遍的硬山式房屋的基础上,根据皇宫正殿的使用需要加以美化。其殿体高12米,下有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前后各有加饰石雕栏板望柱的殿阶和檐廊,这样,在造型上已与民间的同式房屋产生了本质区别,成为只有宫殿寺庙中才有的高等级模样。

最能体现崇政殿尊贵地位的,还是其与众不同的建筑装饰。

殿前后红色檐柱都是方形,下面是灰黑色覆莲式的柱础石,上部则用蓝、白、金等颜色绘“披肩”、莲花等图案,外侧是与大政殿相同的兽面。柱顶部分更是精彩,各有一形象生动的木雕龙头探出,而且两两相对,探爪戏珠。龙身和后爪则在廊内,既起支撑作用,又是别出心裁的美化,仿佛神龙自殿内飞出,高贵而富有生气。檐下的木雕莲瓣、蜂窝、如意等与大政殿一式,和方形的殿柱一样属于藏传佛教(喇嘛教)建筑艺术风格,枋上的二龙戏珠浮雕,金光闪烁,横贯外檐,增添了华丽精美的效果。

崇政殿的琉璃构件艺术风格与大清门如出一辙,但整体效果更为突出。墀头部位仍然是上下相叠的几组飞龙、麒麟和瑞草奇花,不过主体图案与大清门墀头色调相反,鲜艳中不失凝重之气。在殿顶和房山上端的正脊、垂脊、博风、山花等部位,也都有五彩缤纷的琉璃构件,以黄、绿、蓝为主要色调,行龙火焰珠为基本题材内容,殿顶四角的羊、狮、龙、海马等“脊兽”,也分别用白、蓝、绿、黄、红等不同颜色。

这些多彩的琉璃构件,再加上黄心绿边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木装修,使崇政殿殿体前后、正侧、上下每一个连接处都色彩斑斓、装饰富丽,与金红相间的木隔扇门、白石青砖的殿基月台,共同组合成崇政殿庄严华美的外观。相比之下,北京故宫“黄顶、红身、白座”的太和殿在视觉色彩上要单调呆板许多。

7f6dde8f2e3dd36d185408e73d11d886.jpg

建造这座宫殿时,满族人的政权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他们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房屋式样,吸取其他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按照本民族喜爱色彩鲜艳、火爆热烈的审美习俗,造就了大清国的第一座“金銮殿”,这就是崇政殿的价值所在。

清新华美的殿堂崇政殿室内,是不加天花板的“彻上露明造”,而且五间贯通,不设隔断,上上下下横直相交的殿柱梁架都可一览无余,因此,几乎所有外露的木构架表面,都装饰着彩绘或雕刻,形成了一处龙飞凤舞的空间。

室内的殿柱,下部为红、蓝、白三色相间的“立水”,再往上是翻卷的浪涛和腾飞的金龙,周围点缀火焰流云。七架大梁上的彩画也同样精彩。中段近似半圆形的“包袱”内为红地金龙和如意云朵,两端是各色奇花瑞草,既高贵深沉又祥和自然。五架梁以上及檐枋、角背等处是比较规范的“龙草和玺”类彩画,红蓝相间的主调衬托金色行龙,犹如在殿内搭起一道道腾空飞舞的彩带,再配以椽间望板上所绘蓝天白云,更增添了清新的意境。两侧山墙间外露的屋架,柱头部位仍然是奇异的兽面,连同隔扇门上方蜂窝、莲瓣等装修都是与外檐一致的藏式风格。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作的,在殿内正中北侧,是二尺多高的红漆木制地坪,前三侧二共五组台阶,周围是仿石雕式样的栏板和望柱,这种地坪古代称为“陛”,因为官员们见皇帝时都要跪在下面,所以才口称“陛下”。在陛上后部,又有一类似“殿中之殿”的“堂”,全部木制,外罩金漆彩绘,加饰行龙、兽面等精美雕刻,并特意保持与殿内外原有装饰风格基本一致。

其上方的“正大光明”黑漆金字匾,则是乾隆仿照北京乾清宫顺治所书匾题写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作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体现其唯一的使用者——皇帝的无上尊严。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是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作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

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专用于皇帝御座周围,既为熏香之用,也有驱邪诹古的寓意,使得“真龙天子”临朝理政之处更具有庄严神圣的气氛。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叩拜,庆祝自己祭陵大典的成功。

此外,为了表示对这座开国金銮殿的敬仰,从乾隆时起,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宝座前的“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蓝地金字对联,其上方的“御崇政殿受贺”诗匾,都出自乾隆皇帝手迹,殿北门内上方还挂有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诗金字木匾,也是他们留给这里永久的纪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