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为帝,大力推行改革,严打不正之风,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后半生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长孙,将皇位的继承权跳过众多的儿子们,直接传给孙子呢?
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仅儿子就有二十六个,但是成才的却不是很多。在朱元璋登基为帝之后,马上册立了十三岁的朱标为皇太子,为了让朱标能够胜任皇帝之位,朱元璋特地聘请了有名的宋濂为朱标的老师。但人有旦夕祸福,三十八岁的朱标因病去世,而朱标的长子更是早年夭折,只剩下次子朱允炆。
在父亲朱标生病期间,朱允炆刚满十四岁,但却表现的极为孝顺,日夜守护在父亲的身边,这种孝心深深感动了朱元璋,令久坐皇位的朱元璋又感受到了那久违的亲情。朱标死后,朱元璋又再一次为了册立继承人而头疼,在他诸多的儿子之中,四子燕王的整体素质是最为突出的,朱元璋也曾想过册立燕王朱棣为继承人,并为此询问过翰林学士刘三吾,但刘三吾的回答却令朱元璋改变了主意,刘三吾话语中坚决反对册立朱棣为继承人,大力支持立朱允炆为继承人,认为朱允炆仁义忠厚,定能治理好国政。
朱元璋在心中进行了多方位的综合权衡后,最终决定册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长孙,继任自己的皇位。
朱允炆登基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宗谜案,有一些迷案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其中明朝的第一悬案,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至今未明。六百多年前,年仅二十一岁的朱允炆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朱允炆的在位时间仅为四年,在短短的四年里朱允炆的政治作为都有哪些?朱允炆为何会下落不明,成为明朝的第一悬案?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自1398年6月30日登基为帝,在位四年期间也曾励精图治,希望能够将大明朝治理的更好,朱允炆登基侯的为政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革法制,这是朱允炆登基后为明朝做出的最大贡献。明朝开国以来,洪武帝朱元璋曾经颁布了一部法典,这部法典被称为《大明律》,是当时国家的法律准则。朱允炆未登基前,便认为《大明律》内有些惩罚太过于严厉,在他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着手修订《大明律》,废止那些过于严厉的条例,此举为朱允炆赢来了仁帝的名声。
第二、改革财政,一方面减轻某些地方苛重的赋税,令地方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另外一方面限制佛、道二教所能免税土地的数量。
第三、实行削藩的政策。为了保证中央集权,拨除有野心皇叔的势力,在心腹大臣的建议下,建文帝决定削藩,也正是削藩令建文帝招致严重祸端。
燕王朱棣不满朝廷的削藩令,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的攻占南京,在一场大火之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成为明朝的第一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