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尸的典故,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是怎么回事?

文化历史2022-03-22 19:57:49佚名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是怎么回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井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子胥费尽周拆终于投到吴王门下。帮助吴王整军经武,日益强盛起来。后带兵攻陷楚国都城郢,倔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痛斥平王听信谗言,残杀忠良一泄心中怨恨,不少史书对此事给以肯定,认为伍子胥为父报仇是正义的。

但是史学家们经过考证,伍子胥是掘墓鞭尸还仅是鞭坟三百?说法不一。近年来有的学者经过研究。甚至认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攻陷楚国首都的战争。那就更谈不上鞭尸之举了。众说纷纭。更使鞭尸之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鞭尸之说最权威的来源,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史记 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吴兵攻入楚国首都,伍子胥没有捉到楚昭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尸体,狠狠抽了三百鞭。到了东汉,越人赵晔在《吴越春秋》有了更详细的记载:不但鞭尸三百,还脚踏其尸,愤怒的斥责楚平王听信奸臣之言,冤杀父兄。鞭尸说便流传下来,并不断被渲染和加工。几乎已成定论。

鞭坟之说最早见于先秦《吕氏春秋·首时篇》,文中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墓三百,“荆”为楚国的别称,“平”为楚平王的简称。由于《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其所记载的内容可信性较高,史料价值为世人所公认。在《春秋梁传》《淮南子,泰族训》、《越绝书·卷一》中也都有“鞭坟”的类似记载。《越绝书》主要是根据收集的民间传闻而写成的。可见在成书之际,民间仍有“鞭坟”的传闻存在。从以上的史料来分析,“鞭坟’之说有根有据,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坟三百鞭而已。

另一个说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没有掘墓鞭尸,甚至可能都没有参加破郢之战。

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就是此说的代表。该文认为《春秋》、《左传》、《国语》是研究春秋时期史实最有权威的史籍,三种书内根本就没有提及鞭尸鞭坟之事。视犯上作乱为大逆不道的《春秋》对破郢之战仅有“庚辰、吴入郢,几字记载。如有鞭尸犯上之举,《春秋》一定不会放过,而大加鞭挞的。

《左传》用两千八百多字翔实记述历时一年多的吴破郢之战。书中不但没有记载伍子胥掘坟鞭尸或鞭坟之事,甚至在记述破郢过程中连伍子胥都没有提及。看来,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据《春秋公羊传》记载,伍子胥曾对吴王表示:“事君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表示将君臣之义置于父子之情之上,不干冒犯君王之事。由此可见,伍子胥本人也不愿意做犯上之事。

掘坟鞭尸之说始于司马迁,经他极力渲染后才流传开来。司马迁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宫刑之辱有关,他要大力赞扬“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怨恨。

两千多年来,伍子胥掘坟鞭尸的事被许多小说和戏曲传播,成为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但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这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