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文化历史2022-03-22 20:08:47未知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诸多,根据司马迁的的家庭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司马迁的游历经历这三个方面的探究来,这些都能成为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

何谓“封禅”?战国时期,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属泰山最高,帝王应该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

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太史令司马谈不能不跟随前去。可他仅随行到河南洛阳,就因病不能再继续前往,并因此发愤而卒。

司马谈在临死之前,拉着从外地赶来的儿子司马迁的手,与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把满腔的情怀向儿子倾诉。他说:

“我们司马家族的祖先,原是在周朝做太史的,在帝舜和夏朝时曾经功名显赫,执掌天官职务。后来家道衰落了。莫非现在要亡绝于我吗?你若也能担任太史,就可以继承祖业了。我死后,你必将接任太史,不要忘记我想完成的任务。

“我们中国人,非常注重行孝道。‘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是说,孝,最初是侍奉亲长,然后,表现为为国家出力,最终是立身。扬名后世,光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你当太史后,一定要继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不能忘记我终生的愿望啊!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从孔子作《春秋》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当初,天下都赞扬周公,说他能发扬文王、武王的德业,宣扬周、召二公治下的风气,表达太伯、王季的思虑,上溯及公刘,尊崇后稷。周厉王、周幽王乱世之后,王道缺损,礼乐衰败,孔子修旧起废,编订《诗经》《尚书》,作《春秋》,现在的读书人都奉以为法式。从孔子作《春秋》辍笔以来,已经有四百多年了,诸侯国家之间互相征战,关于历史的记载全被毁弃了。

“自汉朝建立以来,全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如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可是,我作为一个专门的史官,却没能写出一部史书,把这些优秀人物一一记载下来,断绝了历史。这是我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你一定要把我未完成的事业继承下来,以了却我的心愿!”

说着,司马谈不禁流下了眼泪。

听了父亲临终前的一席肺腑之言,司马迁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终于明白,只有完成父亲欲有所撰述的历史使命,才能使自颛顼以来司马氏就为史官的业绩发扬光大,也才能使汉朝以来的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的事迹不至于湮没无闻;同时,也才能借立言名垂后世,光宗耀祖,成就大孝。因此,司马迁流着眼泪,发誓说:

“请父亲放心,就是有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实现您的愿望,完成您的嘱托。”

父亲临终前的遗言,给司马迁以极大的激励。司马迁果然继其父担任了太史令。他充分利用皇室的藏书和自己到祖国各地亲自收集的种种历史资料,开始撰写《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不料,骑都尉李陵率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司马迁为其辩解,得罪了皇帝,受到了极为严酷的“宫刑”,即割掉生殖器。

他受到这样大的侮辱,身心极为痛苦,他曾一度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真想一死了之。但是,当他想到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想到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搜集来的历史资料,想到历史上许多前人的经历: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他以古人的事迹激励自己,觉得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死去。要重新振作起来,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屏蔽此推广内容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司马迁终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巨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于后世史学研究和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司马迁也因此成为世界名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做学问的诀窍。要做到前一条,还比较容易;做到后一条,就不那么容易了。

司马谈鼓励儿子司马迁,完全实践了这两条,终于使儿子继承父业,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