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定谔的猹
2022年,对于低迷多年的香港电影本土市场来说,无疑是触底反弹的一年。古天乐的《明日战记》目前已经突破7800万港币票房,而黄子华的喜剧《饭戏攻心》(内地翻译为《还是觉得你最好》)也突破7200万,成为了香港电影市场本土片的历史前两名!
当然,很多内地观众可能会觉得,才7000多万有什么好大做文章的。但毕竟大家要考虑到,香港才700万人口的市场,肯定不能跟内地市场动辄几十亿票房相提并论,在香港市场能做到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不易。
除了刷新本土片票房成绩外,《明日战记》和《饭戏攻心》也双双进入了包括外国片在内的香港影史票房的前25——你没看错,即使这样,两部电影在本土市场也才刚刚追上好莱坞大片的车尾灯。尤其是排第一的《复联4》更是达成票房超过2亿的恐怖成绩,让港片望尘莫及。
而在这两年港片“回光返照“之前,港片在本土市场可谓被好莱坞大片打得节节败退。如果不算台湾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话,周星驰04年的《功夫》6000万出头的本土片票房纪录,一直到2016年才被《寒战2》给打破。
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香港电影已经惨到没有一部能进入年度票房前十,排第一的《廉政风云》才3100多万票房,离第十的好莱坞大片《狂野时速》还差了600多万,真的是跌倒了谷底。
甚至别说好莱坞大片,香港电影在本土市场就连韩国电影都打不过了,在今年之前,《釜山行》还以6800万的票房霸占着亚洲电影在香港市场的票房纪录。
不过疫情以来,就在人们以为港片票房要越来越惨的时候,却迎来了一波触底反弹。首先去年的《梅艳芳》超过6100万票房,再一次打破《功夫》记录,接着今年又出现《明日战记》《饭戏攻心》两部超过7000万的电影,向世人证明了起码“港片目前还没有死”。
但所谓风水轮流转,在30年前的1992年,那个香港电影最黄金的年代,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进入年度前十,港产片前十也就是所有电影的前十,而那一年周星驰也因为包揽了票房前五名,而让1992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周星驰年”。
但所谓盛极必衰,虽然不少网友一直把香港电影衰落的问题推到97回归以后,所谓为了迎合内地市场变了味以及广电审查的关系,才造成港片衰落。但实际上港片的衰落从93年就已经开始了。
就像王晶所言,首先93年因为周星驰高价卖出的《济公》在台湾的扑街,让台湾各大片商开始不再盲目购买港片,并要求放开美国片的引入,由此港片也失去了最大的海外市场。
而1993年,随着好莱坞数字特效技术的进步,《侏罗纪公园》在香港最早突破6000万票房的记录,一下把港片全甩开了一个身位。由此,从香港本土市场,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港片全面失守,面对已经进化的好莱坞大片,还处在小打小闹阶段的港片也彻底落后于了世界潮流。
反而是03年跟内地签订合作协议以后,港片能以合拍片身份进入内地市场,才又迎来了一波复兴。不过由此也造成了许多观众所谓的“港味越来越淡”的问题。 但毕竟如王晶所说,如果只有香港市场没有内地市场,港片根本支撑不起高投资,超过600万就没法回本了。
所以可以看出,虽然这两年港片有触底反弹的趋势,但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受疫情冲击,以及流媒体的崛起,好莱坞电影的统治力下降,再加上香港观众支持本土电影的意识增强,让港片才有了喘息机会。
但香港电影市场毕竟太小,只能算是配餐,真正的票房大头还是在内地。而像《明日战记》这样高成本的大片,虽然在香港创造记录,马上要突破8000万港币(约7500万人民币),但内地票房只有6.7亿,还是让投资成本高达4500万美元(约3.3亿人民币)的《明日战记》处于亏损状态。按照票房是成本的3倍来算,起码总票房要达到10亿人民币才能回本。
如果要支撑起港片市场,显然不能只靠黄子华的这类小成本喜剧,所以未来港片怎么在融入内地市场的同时,又能保持本土特色,争取在内地以外再重新开辟更多海外市场,才能算是真正迎来复兴了。但对于已经在内地市场逐渐边缘化的港片来说,显然是难上加难,港片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先“活下来”的问题。
不过目前已经有像陈可辛这样的香港导演,开始尝试开设流媒体公司,邀请成龙章子怡甄子丹等明星加盟,并跟跟亚洲多国的团队合作,拍摄面向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电影级别的流媒体影视剧。
或许流媒体时代,能让香港影视重新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