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告发布到终于上映,这部将我们期待值拉满的恐怖片《咒》终于上映了。然而,看过后的观众的评价却走向了两种极端。
“绝对是华语恐怖片前五!很有代入感,吓到腿软。”
“感觉被导演骗了,看完不觉得恐怖,只觉得晦气!”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大家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呢?为什么有些人会说看完感觉被骗了?相信这更是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恐怖片爱好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究竟,终于明白为什么它会令观众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电影之所以有代入感,是因为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采用双线叙事手法,讲述一名叫李若男的女子被诅咒的遭遇及,并由昔日的经历揭示其因由。
6年前李若男和她的男朋友及另一名男士好友组成探秘小分队,为了探秘陈家村所信奉的神秘宗教,他们暗中拍摄了大量画面,最后,李若男的男朋友和其好友进入陈氏宗族禁地,一个当场死亡,一个惊恐地逃出来,不久也诡异地死去。
李若男由于当时身体不适而没有一起进去,虽然幸免于难,但后来家人也相继意外身亡,由于被判定精神异常,她的孩子一直被幼稚园收养。
6年后,一切回归平静,她终于能够将孩子接回来,可是刚接回家,就出现了一系列诡异的现象,房间内有奇怪的响声,孩子说房间里有坏人,幼稚园照顾孩子的护工自杀,最后孩子身体开始腐烂,生命垂危。
此时,李若男明白6年前的诅咒并没有消失,为了救孩子,她不得不重新返回陈氏宗族禁地。
不论是伪纪录片的形式,还是故事本身都并不新颖。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并不具有吸引力。
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影片与观众的互动,这是营造带入感的关键因素。
比如开头通过飞驰的火车和转动的摩天轮的例子与观众互动,引出祝福原理:只要你意念足够坚定,你就能用意识改变现实世界。
祝福的原理也贯穿在女主李若男与观众的对话中,通过对祝福原理的强调和诠释,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恐怖氛围。
那么祝福和恐怖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是怎么互为联系的呢?其实咒也和祝福的原理一样,也是通过意念改变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是用来害人而已。
而本片所有人厄运的源头其实就是陈氏所供奉的黑暗佛母,其拥有可怕的诅咒力量,而面部是其诅咒能力最强的地方。陈氏的先祖可能想利用黑暗佛母的诅咒力量,然而后来事情失去控制,不得不将她封印,由族人世代在封印地守护。
李若男的男友及其朋友,家人,还有她请求帮助救自己孩子的法师的死亡,都是因为佛母的诅咒。而她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的母亲。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观众产生的只能是同情,不会大叫着说晦气和被欺骗。
其实陈氏一族世代供奉封印后的黑暗佛母,是希望将诅咒分散给更多的人,只要分散的人足够多,诅咒就会被完全稀释甚至消失。
而李若男违背法师施法期内不要给孩子吃东西的叮嘱,害死了法师,加重孩子症状实属作死,特别是最后回到禁地揭开佛母的真面目,而自己却把眼镜蒙住,就是极端的自私,自己害怕死亡而故意要把诅咒传给观众。
导演用电影给观众下咒,能不晦气么?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李若男在6年前的事故发生后不久,便来到云南向高僧请教,早就弄清楚了黑暗佛母诅咒的真相,然而却仍然执意要把女儿接回来,又瞒着其幼稚园的养父让其自己去调查真相导致其死亡。
而6年前李若男本来是不允许进入陈氏村子的,后来因为村里人看了她手相加上她又怀了孩子(其男友为陈氏族人)才让他进去,进去不久后便出现了一些不适的症状,实际上是因为她已经被选中献给佛母,在两男生擅闯禁地出事后,她在洞口和当时另一个被选中献给佛母的小女孩发生了争吵,这是因为女孩告诉了她真相的原因。
后来她执意要将女儿接回来,开始其实是因为想要将女儿献祭给佛母,逃避被诅咒的命运,这也是她不断让女儿说自己全名的原因,因为把自己献给佛母要完全忘掉自己,包括自己的名字,以表明已经完全把自己奉献给了佛母。
但是在接女儿回家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母爱又被重新唤起,这也是她中间许多行为令观众感到矛盾的原因。
也许事情的真相是,李若男深深地相信这诅咒的一切,当然这也是其被选中献给佛母的原因之一。
所以她在六年来计划着用一个苦情救女的故事让自己逃出升天,她神经质和易受惊吓的状态都是假装的,所以才能在危险临近时又表现出一副极度冷静的状态。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无力的母亲,她事无巨细的拍摄着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发生的一切,只为赢得他人和观众的信任,以便最终让她逃离厄运。
她深深地相信着诅咒,于是这个念头就如开头祝福的原理一样,改变了她的现实世界。
她坚信她遭遇的一切都与诅咒有关,于是她把身边的人都卷进诅咒里,虽然最后她企图蒙上眼睛,躲过那个巨大的诅咒,企图让自己得以解脱。
可惜,恐怖的不是咒语和佛母的脸,是她早就潜意识把自己作为祭品,献给佛母,献给恐惧。
黑暗佛母引领李若男一步步揭开封印,而她早已成为黑暗佛母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