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配角比主角更精彩的电影

热门影视2022-07-27 15:02:44未知

这是一部配角比主角更精彩的电影

文 | 王重阳lp

“你看这些人命像割草一样全没了,要想不这么过,就得换个活法”。

一个人对着漫山遍野的尸骸边说边哭……



我看过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其中对故明时的人文风貌和政治权斗用一种极客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当然,这本很学术性的书适合深研明末社会的爱好者观看,可能因为是“英转汉”的缘故,书中许多句式读来有些生硬,相对于个人情感浓郁的《明朝那些事儿》,字里行间总不太“畅快”。

文字尚且如此,转换成画面可能就是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而我一直喜欢看大时代中小人物们的辗转腾挪,那种“张三抱怨今天猪肉买贵了”的只言片语,可能就会牵扯出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



因此,在看《绣春刀2修罗战场》后我觉得它是我想象中的明代风景,即便没有武侠元素,我也依然认可片中人物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特征。

因为它“文斗”、“武斗”都很精彩。



《绣春刀》总共两部,《修罗战场》是第二部,讲的是主人公沈炼(张震 饰)在第一部前发生的故事。不知道是导演路阳的灵光乍现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觉得第二部的故事比第一部更丰富,角色塑造得也更丰满。

在《修罗战场》的多个位面中,锦衣卫、江湖人、儿女情和权争各有人物代表,这些小民和大人们的举止行为、心思意念勾勒出了明末暴风雨前的肃杀和萧瑟:

你认为我是乱党,是奸佞。巧了,我也是这么看你的。



绣春的腰刀

北斋先生(杨幂 饰)位于一个微妙年代的事件漩涡中,好写字作画针砭时弊,类似如今的大V,言辞犀利辛辣的同时吸引到了沈炼的注意,后来相熟时她说“那个人”不爱她作画写词,因为“笔墨多生事端。”



这是《修罗战场》里的感情线,虽然这种感情设计得有些突兀。

正如后来裴纶(雷佳音 饰)说的:

“没睡?那你肯这么对他?他肯这么对你?”

这里的“他”就是两部《绣春刀》中的主角——

沈炼



当我看到沈炼开场时,字幕上跳动的是明末著名的战役,还有一群后金军人在“清理战场”:

一刀一人头,刀刀都温柔——今朝人不如狗,不如送尔西去。

自古以来战场杀人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沈炼见后金人杀人,看人家手起刀落身子还不由得一震,当人家接着砍时沈炼跳出来一番搏杀救下了陆文昭(张译 饰)。

这里我注意到当张译被绑着跪下时他的眼中是有“死意”的,而他被救下后眼望战后的破败时流泪的样子同样也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劫后余生的欣喜,反而有种“我看透了,但不是活够了”的悟。

因此我至今以为“陆文昭”才是男二,因为他与当年救下他的沈炼是一个时代的“一体两面”,也是人在劫后余生后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沈炼在本片中依旧保持着“单纯”的心思——

武功是有的,人品也是有的,家世一般,按朝代的设定,他该是“军户”,从父辈传下来的锦衣卫官职,这种“体制内”的人如果不是天生做官的材料的话,基本上对时代的暗流涌动缺乏敏锐的直觉,也不太会选择“站队”。

与陆文昭不同,陆文昭后来升迁成了他的上司,处处庇护他。他则没有做官人的觉悟,只有闲情逸致如现在的网友一样刷热点,偶尔也为一些“不当言论”点赞。但他特殊的身份注定要跟北斋先生的人生汇聚在一起。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具“无常簿”,影片中锦衣卫人手一本,对于巡察中自己所认为的任何可疑可查的言辞都会及时掏出来记上几笔,坊间的茶余饭后和内部的闲言碎语都难逃这本“无常簿”。



也因为这本无常簿让沈炼的好友兼下属殷澄(杨轶 饰)身死,让小人凌云铠(武强 饰)得志,让沈炼在随后的保卫北斋中误杀后者,接着引来一连串的故事:

夜闯庙堂拿罪证,匹夫皆是可怜人。



这种小人物被裹挟进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面对权贵时的不屑让天生正义又耿直,却总想当“日子人”的沈炼厌烦。

所以他才对信王朱由检(刘端端 饰)说:

“杀了你,她(北斋)会伤心的。”



所以在浮桥边,这个杀到厌倦一切的男人才会闭上眼想:

“生在这世道,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



这个人物在前后两部影片中都被动卷入了当时的“党争”中,这种设定与“龙门客栈”一样脱离了单纯的江湖恩怨,让所有武功天赋技能点满的人在互相砍杀中多了一种悲剧的意味:

龙争虎斗,都是命定棋子;红粉佳人,不过绝命毒药。



“党争”是伴随明朝始终的“特产”,尤其是从万历朝开始,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就没有停止过厮杀,在长期的认知中“阉党”必然是坏人,“东林党”必然是好人,因为前者都是些“没览子”的人物,不似士大夫们的美髯飘逸和宽袍大袖,俱都是不长胡子的小人。

而《修罗战场》里的人物却在尝试打破人物的认知——

阉党也许是坏人,但“正义”的也未必见得多正义。



从朱由检的跪拜、祈求、唯唯诺诺,到在朱由校临终时的忐忑,继位后的气场转变,这些一定要配合诸多角色的落幕和归宿一同观看才能品味出滋味。

在这场庙堂纷争的故事中,除了男主沈炼和女主北斋之外,有四个人物能把一场血雨腥风支撑起来,分饰的演员们表演得也极为给力,这里我姑且称为“四绝”。




“四绝”的生死

四绝之一的“厂公魏忠贤”(金士杰 饰)较前一部刻画得入木三分,在第一部中,魏公公还只是一个落魄躲藏的“首恶”,而在这一部中正是他风光的时候。

片中对于其权倾朝野的描述很侧面:

泛舟湖上的魏忠贤垂钓,岸边东厂和锦衣卫的头目相互通气——

“厂公身边的是什么人?”“那是我手下陆文昭,给了我一笔银子,为的就是能在厂公身边多伺候一会儿”,“真便宜他了……”



当时看只觉得这位厂公给人一种窒息感,而金士杰先生对这个人物的表演风格也从上一部延续下来,陆文昭跪下求他给个差事,厂公发出灵魂三联问:

“流寇、建奴、民变,哪样你搞得定?”随后他说“皇上缺了三条腿的蛤蟆做药引子,你去弄吧。”



陆文昭“感激”得痛哭流涕时,他眨了眨眼“乏了”,起身“这鱼赏你了。”

随后丢下了一个被众人簇拥的身影……

金士杰先生的表演一直都很“入世”,这场戏中甚至能让人品味到高位者对低位者的一目了然——

“我”知道你能站在“我”眼前是为什么,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这样的了然于心让魏忠贤可“看见”陆文昭的小伎俩,还可“看见”朱由检的小恐惧,然而他最终还是错了,他以为可以拿捏的人物都在最后反杀了他。所以当他心安理得接受一位亲王的叩拜时没有见到年轻人脸上的戾气,所以当他心安理得在新皇帝身边叮嘱“我只是让你坐在这里,没真的让你办事”的时候,他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这昔日对“我”毕恭毕敬的小子怎么穿上龙袍后变得像另一个人?还有那大殿上的小太监和护卫,怎么看“我”的眼神像在看一个死人?



魏忠贤终究还是大意了,他以为自己是大殿中生物链的顶端,殊不知他早已成了猎物。



此时,陆文昭已死,他也死在还没有当皇帝的朱由检手里。

我们眼见这个陆文昭从影片开场时的战场上侥幸存活,一直到独立于沈炼的另一条故事线索,当这个陆文昭在我们眼中以一种卑微的脚步亦步亦趋时,可能大多数人都以为他终于“活明白”了,殊不知他开始“反向操作”:

不但自己要换一种活法,也要这个朝廷“换一种活法”。

至于他后来是如何跟朱由检搭上关系的影片并没有交代,只知道他隐藏得极好。到雷佳音饰演的裴纶演了一半时从背后给了这个吃货一刀,一刀过后,陆文昭跟丁白缨道了声“师妹”时,裴纶傻了,我却恍然——

原来胁迫沈炼操纵杀人的幕后真凶是你?!

要注意,直到此时,裴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他是在告发沈炼时被陆文昭暗算的。



这个人物出场时就明摆着冲着沈炼来的,“无常簿去哪儿了?”便是他对沈炼的杀招,这招中还总是变化:

静海和尚那边他一边吃着斋饭一边摇头叹息“你不想清楚再说的话,这辈子你就完了。”

北斋先生那边他倒没当回事,只对沈炼羡慕“嫂夫人真漂亮,面也好吃,可我还是要针对你。”



直到他被捅了一刀后逃生,此时立场才不得不转换过来。

南镇抚司(纠察北镇抚司)是“管锦衣卫的锦衣卫”,除了拿人,就是栽赃,这地盘里跟东厂之间也在“卷”,朝廷中有的是握在手中的把柄,被冤枉不打紧,翻盘随时的事。



因此裴纶才有闲心如前面所言的询问北斋:

“你是跟沈炼睡了吧?没睡?没睡,你就肯这么为他?他就肯这么为你?”



可惜这还是一场为了爱怜的侠义,沈炼没有把名册交出来,他带着倒霉蛋裴纶和北斋一路东躲私藏,直到船上时,化装成军爷的裴纶叼着旱烟拿着《无常簿》苦笑一声随手扔进了水中。

当北京的钟鸣响起时,他却死在了乱军之中。

死前他也听见陆文昭的心语:

“沈炼,你怎么还不明白?活到这个岁数,情义,气节,都磨得差不多了,要是再没有这点念想的话,同死人还有什么分别。”



这是裴纶反杀陆文昭后眼前这人的嘶吼,这番话不见得裴纶能理解,毕竟他已经报了一刀之仇,也不见得沈炼能理解,毕竟沈炼也是个心思缜密却性直的人。但陆文昭的师妹丁白缨必然是理解的。



电影中丁白缨的身世来历也没什么交代,只知道她是陆文昭的师妹,且对师兄言听计从,最后眼见师兄惨死时放弃了生的希望,一袭白衣一斩刀,只身杀入军中,皇城的朱由检落定心意时,她也明白过来:

“师兄,我们在王爷眼中,也是破绽”,陆文昭恍然,苦笑着冲沈炼喊“你我终究逃不出这个修罗场”,再想用手轻抚师妹时却顿住,这一顿便是来世再见,也激起了丁白缨的死志。



辛芷蕾饰演的这个角色该是华语武侠史上较为经典且很有个性的人物。



最经典的肯定是初见沈炼时,男主以为她好欺负,结果刀锋已至,丁白缨睁眼,一刀斩下,镜头在此处定格,世间的一切似乎也被她一刀两断,颇有些温瑞安笔下“刺客唐斩”的风采。

在“丁白缨”之前,谈不上辛芷蕾的稳定戏路,在其之后,辛芷蕾又演了不少角色,但我始终对她饰演的“丁师傅”念念不忘,概因那竹林一斩和浮桥血染。



至于陆文昭,他终于还是“换了种活法”——

从正史记载的战场上苟活下来的小人物变成了宫廷权斗中的小旗子,并没有什么改变。

可能当年朱由检对他所说的和对北斋说的并无二样:

“这片天终究是要变的,我们要做的是杀阉党,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




修罗的战场

“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只告天地,即皇帝位。”

在朱由检的宣告中,人物们死的死逃的逃,沈炼被押入大牢。

眼前的魏忠贤步履蹒跚地走了,这位年号崇祯的皇帝在批审死囚时依样在折子上画圈,直到看到沈炼的名字……

后来在正史上这位年轻皇帝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知晓。

煤山枯树下,只有伤心人。



在影片中沈炼则从死囚牢中放了出来,降职留用,他走回家时看着门前的猫笑了……

而彼时杭州的竹屋中,女子画着画,画中那个英武的人还在。

当然,如果耐心把片尾看完会发现一个年轻人倒在地上哀告眼前背着大刀的泼皮,那个泼皮在第一部中也有了些名气,观众一般叫他“加钱哥”……





同第一部相比,在“绣春刀”之后缀上《修罗战场》十分点题:

影片以开场的萨尔浒残乱的万念俱灰一直到后面的浮桥之战,从锦衣卫们彼此间的交头接耳到大殿上的肃杀隐晦,无不在提醒观众:

“这里是修罗场,是众生厮杀的地方”。



相较于第一部,《修罗战场》又难以评断对错,除了沈炼以外,似乎所有人的心思都很矛盾——

北斋知道杀人不对,但为了“那个人”她愿意配合。

裴纶知道冤枉人不对,但他是为了给惨死的好友讨公道。

陆文昭知道权斗不对,但他从后金人的刀下死过一回后,对世道的看法变了。



至于信王朱由检,厂公魏忠贤等等,该说究竟谁“好”谁“坏”?

不过是为了那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罢了。

其实谁死谁活都没人关心,“好人和坏人”都不咋地。



《修罗战场》把明史中导致天启皇帝的落水事件全面扩充起来,将一个个围绕在这件事上的人物或虚构、或假设,以“武侠”的名义让每个面孔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心思,配上眼花缭乱的精彩动作戏。

相比最后北斋在西湖边的远眺思念,我更喜欢陆文昭临死前的大彻大悟:

他早该死在那年的山海关外,不应再坠入这场无聊的肮脏争斗中。





若以今人的渺小心思揣测,更是对他有了三分同情七分嘲弄:

“老板跟你画大饼,你居然当真了?”

但这才是“修罗场”的奥义,也是这个故事对“沈炼”最终的嘲讽。这种嘲讽从第一部延续到第二部,从“赵靖忠”嘴里的“小蚂蚁”到“陆文昭”口中的“天下义”,从刘诗诗的“万般无奈只有他”到杨幂的“扬州瘦马终要殁”……





那年那时那人那事,无不都用骨子里的鄙夷看待伫立在废墟上的小小的锦衣卫:

“这世道大家都在你死我活,偏偏你非要一往情深?”



本文标签: 魏忠贤  崇祯  金士杰  雷佳音  朱由校  沈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