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今年最火爆的战争片,自然非《西线无战事》莫属,豆瓣评分高达9.1分。为什么像《西线无战事》这样的反战题材电影,一定要用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来表现反战主题?
【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今年最火爆的战争片,自然非《西线无战事》莫属,豆瓣评分高达9.1分。为什么像《西线无战事》这样的反战题材电影,一定要用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来表现反战主题?
《西线无战事》的片名源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同名小说,这个名字完全就是在反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西线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欧洲西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二战前期的西线,英法联军采取坐山观虎斗祸水东引的策略,玩了“静坐战争”的花招,说西线无战事还有几分道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西线,确实非常血腥惨烈,绞肉机一般的堑壕战,马克沁重机枪一天屠戮7万人的惨烈,毒气肆虐的战场,以及第一次开始大规模运用的坦克、飞机……要说无战事,反差实在太大了——堑壕战、坦克、毒气,这些在电影中都有表现。
原著小说是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撰写的长篇小说,1928年在《福斯报》上连载,1929年出版了单行本。由于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才不过十年,大家对那场战争所引发的苦难,记忆还很深刻,很容易就产生了强烈共鸣,所以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反战题材小说的经典。
如此成功的原著,电影圈自然不会错过了,所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前就已经拍过了两部,一部是1930年的黑白老电影,第二部则是1979年拍摄的,今年的这部已经是第三部《西线无战事》的电影了。
前两部《西线无战事》都是英国拍摄的,而这次是德国拍摄的,原著就是德国作家写的,而且影片的主角就是一个普通德国士兵,所以应该更能体会原著小说中蕴含的对战争深层次的感受。
整部影片的音乐也相当有特色,充满着浓郁的忧郁感,对于表现影片的反战主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的作用。而反战,无疑是这部影片最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思想。
片中有几个细节,将反战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个场景,大学校长慷慨激昂的演讲,把一帮学生鼓动得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这个场景和后面一个个参军的学生死在战场上,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
第二个场景,男一号保罗报名参军,领到了军装,发现上面还绣着别人名字的姓名标牌,以为是发错了,拿着军装去问军官,结果军官一把扯下姓名标牌,再把军装还给了保罗。而在军官脚下,已经有好多扯下的姓名标牌——这些军装其实之前都是阵亡士兵的,是从死尸身上脱下来,清洗,缝补之后再发给新兵。看起来这个细节表明战争已经将资源逐渐耗尽,不得不循环利用,但实际上还有更深的意思,那就是预示着保罗这些新兵和军装前主人同样的命运。
第三个场景,刚上战场的保罗,趴在战壕里发现了一名敌人,立即开枪射击。刚刚在为击中敌人而兴奋,一颗子弹飞来,正打在钢盔上,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保罗一下摔在地上——老兵告诉他,战场上开完枪就要立即离开原来的射击位置,因为开枪时的枪口焰会暴露位置,马上会引来还击。尽管很幸运钢盔挡住了子弹,应该是射击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才没能击穿钢盔,很多时候钢盔只能挡挡弹片,根本无法有效抵挡子弹的直接射击。保罗虽然侥幸捡了条命,但生死在一瞬间的切换,已经极大震慑住了保罗,战场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现实要残酷得多。
第四个场景,法军开始炮击,保罗和战友们躲进隐蔽部,炮弹在头顶上不断爆炸,尘土不断从头顶上掉落,猛烈的冲击波使得躲藏在隐蔽部里的士兵们胆战心惊,终于有一个士兵忍受不住,冲出了隐蔽部,刚冲出去还没走几步,就被炮火彻底撕碎!——而在真实的战场上,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往往会持续几个、十几个小时,要经受十几个小时炮弹不断在头顶爆炸的煎熬,心理素质差一点的,肯定受不了。影片很难表现这种长时间的炮击,虽然大部分对那场战争不太了解的观众是难以体会这个场景的。
第五个场景,停战协议已经签订,停战已经开始倒计时,但是德军将领仍不甘心就此结束,竟然在停战前几个小时组织了一次攻势,好不容易活到此时的保罗(和他一起参军的同学都已经战死),也只能和战友们一起冲向法军阵地,最后重进了法军阵地,和法军展开白刃肉搏,就在停战时刻到来之时,他倒在了对手的刺刀下!
在原著小说里,最后的结尾并没有明确说保罗是否死了。而影片则是将保罗的死和停战时刻作为结尾,更加重了全片的悲情色彩。让人不由对那位在停战前夕还要组织进攻的德军军官极为痛恨,这个军官无疑是发动战争者的化身,不惜用成百上千士兵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野心。这是用最真切的电影语言来诠释一个道理,战争就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来为几个决策者的错误买单。
对这位军官的痛恨很好理解,从某种意义,这就是暗喻那些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影片开头那位鼓动学生参军的大学校长,应该是更可恶可恨的,正是他的欺骗与蛊惑,将无数青年送上了战场,最可悲的是,那些不谙世事的青年,开赴战场时是何等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必然会成为英雄,而实际上,所有的士兵,都只是被牺牲的炮灰。那些激昂的豪言壮语,分明就是怂恿愚昧的青年们的催命符。二这位校长最可恨之处,就是他还是打着爱国的旗帜,更具欺骗性。
这部《西线无战事》中战争场面相当逼真,真实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狰狞战场,残酷血腥,被认为是今年最火爆的战争片,似乎只有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才能表达反战的主题。例如《血战钢锯岭》也都是如此,通过血腥的战争场面,引起观众对战争的强烈反感,从而传递反战的主题。
毋庸置疑,战争的场面自然是残酷血腥的,所以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没有一个人会爱上战争。老周采访过的老兵,都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只有切身经历过战争,才体会到战争的苦难。只有对战争的残酷血腥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狂热地叫嚣战争。
不过,也有反战电影并不是走血腥场面的套路,例如韩国2015年的影片《延坪海战》,这部以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战为背景的海战影片,同样是反战题材,但却没有太多的血腥场面,真正海战的篇幅并不多,主要的篇幅是战前这些参战官兵的日常生活,平静而平凡的日常,和海战中的伤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向观众传递了反战的主题。应该说《延坪海战》确实相当不错,最近几年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佳片不断。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聊聊《延坪海战》。
不管是怎样的表现手法,都是要展现反战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西线无战事》还是一部相当深刻的反战电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