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舅治好了叛逆外甥的神仙内耗。
看完《新神榜:杨戬》,相信各位观众老爷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一吐为快。
豆瓣上的评分从开分的7.1分降到了7分。
网友们对这部《杨戬》的评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好题材,好美术,差剧情。”
《杨戬》豆瓣下边的评论都可以出部书了,短则痛惜内容,长则大段分析。
作为追光动画封神系列的第二部,可以说,《杨戬》上映前确实是期待值满满,在当时《哪吒》的彩蛋中,我们看到杨戬的身影,就明白了制片方以及编剧的野心。
《哪吒重生》的彩蛋
《杨戬》的观感看起来是对标上一部《哪吒重生》,其实产业上是想要对标美国的《复仇者联盟》。
但是,结果是,观众的观感一不如《哪吒》,二对标不了《复联》,好莱坞编剧虽然中规中矩,至少把一个故事交代清楚了。
然而,《杨戬》在剧情设定上漏洞频出。
实话实说,桃在看完杨戬后的反应是这样的:从震撼到意犹未尽,转为失落,最后回归平静。
相信观众和桃一样,震撼于《杨戬》的美术设计,确实厉害。主创人员在访谈时,提到《杨戬》的工作量是《哪吒重生》的数倍,我们确实看到了《杨戬》在美术特效上的飞跃提升。
电影开场,杨戬一行人驾驶着飞艇,穿梭于宛如赛博城的天界各洲,一个宏大的世界观缓缓展现出来。
女主婉姥姥的飞天起舞。
古塔里,酷炫申公豹与增长天王的元神大战。
以及最后玉鼎真人携众天王挥手一张太极图困住杨戬、沉香一行人,杨戬与恩师玉鼎真人以及三大天王神仙斗法。
《杨戬》在美术和特效上一下震住了观众们,不管是宏大的神界世界观设定,还是诸神的元神大战,已经算是达到了国产动画的高峰。
《杨戬》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家选址极佳,装修高调的网红餐厅,但是无论如何包装,电影和做饭一样,本质是让观众可以下咽。
“新神榜”系列的开篇《哪吒重生》就像一条老小吃街里突然翻新的一家超级网红餐厅,首战非常成功。
但是,《杨戬》就像美食餐厅老板想要扩张商业版图,于是决定加盖一层楼,很明显,野心太大,以致步子太大,扯到了自己。
《新神榜:杨戬》如果改个名字,叫《神话新说:劈山救母》,或许不会引起众多网友的吐槽。
首先,主题模糊了。我能理解编剧选择将沉香作为隐藏男主,是两人在民间传说里有过相同的劈山经历。
但是,前半段重心放在堕落天神杨戬身上,后半段却开始讲述杨戬的好外甥沉香想要劈山救母。
杨戬与沉香多年未见,杨戬对沉香充满愧意,沉香对杨戬充满敌意,观众们看不到两人在情感转换之间的过渡,只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
两位男主两段故事线上的割裂感,以及众多人物的塑造,就像网友对《杨戬》的尖锐评价:编剧野心撑不起来这个故事。
很多观众会发现,电影里很多人物角色只是出场几幕,最后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比如,杨戬飞船上的两个角色:一位师爷模样;一位烧火大汉。二人一上来,给人的感觉是,他俩是杨戬的左膀右臂。
哮天犬是杨戬身边最亲近的神兽,可是在最后大战的时候,杨戬身边别说左膀右臂了,连哮天犬都没出现。
另外,人物出场交代也不完整。
一开始,卖仙丹的葫芦小哥背着类似我爱罗的葫芦,最后也没有下文了。
所以,这些人物是否对整部电影起到作用?在前中期是有作用,但是全是些无关紧要的小情节。这些人物就像契诃夫的手枪一样,后期主线几乎没有参加,那就没必要发射出来。
现在关于《杨戬》的解读已经从单一的剧情解读拓展到各个层面,有从人物设定入手的,有从两性方面讨论的。
有人甚至脑洞打开,杨戬的天眼也成为某种奇怪的讨论点。
桃在这里不予否认,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不分谁对谁错。
很明显,编辑想用一部动画讲述过多的人物和事件。
但是,操作失误了。
桃记得上一部能够引发全国讨论和争议的国产动画电影应该是1999年由常光希执导的动画电影《宝莲灯》。
当年,《宝莲灯》可以说是集结了一众顶流,主题歌与插曲由两岸三地的著名歌手,如刘欢、李玟、张信哲等倾情演绎,留下经典的旋律。
配音演员阵容也是相当豪华,特邀陈佩斯、宁静、徐帆、姜文、胡歌等著名演员为人物角色配音。
《宝莲灯》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国漫低潮的力作,在商业上获得了的巨大成功。票房收入达到2500万元,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票房收入约1000万元)。
但是,在当年的观影环境下,评论也两极分化,有夸奖赞赏的,也不乏尖锐刻薄的批评。
来看看当年影评人对《宝莲灯》的争议:
民族性的缺失,简而言之,就是传统神话只是披在《宝莲灯》上的一层纱,内核是好莱坞式的叙述方式。
主题定位模糊,一方面是沉香与母亲的亲情,另一方面是哪吒与原创人物嘎妹之间的暧昧情感。
人物单薄,二郎神形象塑造得较平,作为劈山救母的先驱人,看到沉香重蹈旧辙,二郎神竟然没有丝毫同情、怜悯和思考。
如果把《新神榜:杨戬》套在当年的批评中,你就会发现,成就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尴尬的处境基本相同。
追光想要创造自己的动画系列,不管是《白蛇》,还是《封神榜》的众神宇宙,确实想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电影宇宙。
但是,选择《封神榜》风险很大,书中的神仙体量过于庞大,并且杨戬这一人物形象没有像哪吒或是齐天大圣那样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化模式,因此《杨戬》的创新很难让人接受。
《哪吒闹海》(1979)
我们从小看到的杨戬形象,有《封神榜》(1990)里大破殷商各路神怪,足智多谋的金霞洞杨戬。
有《西游记》(1986)里法力超群的灌江口二郎真君,可以与齐天大圣打得难分伯仲。
有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中维持天庭神秩,不顾亲情拆散母子的铁面二郎神。
换句话说,观众们想要看到的神话人物形象是传统中带着创新的,角色要有人物弧光。但《杨戬》里的杨二郎,虽然帅气潇洒,吹得一手好口琴,但倚在飞船边上总给人一种“星际牛仔”的错觉。
其实杨戬也好,沉香也好,婉姥姥也好,劈山救母、四大天王、申公豹……恐怕我们最后只惊喜于申公豹的个人形象和美术特效。
内容创作者们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这次杨戬舅舅为啥没能成为现象级的角色,也希望追光能够打造出属于国人的动画宇宙。
《杨戬》可以算得上是国产动画里的一面双色旗帜,一方面,国产动画特效已经上来了;另一方面,如何在国产动画里讲好一个故事,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路要走。
设计/视觉:壮壮
啥都好,就是剧情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