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甲科幻元年?古天乐《明日战记》这次能翻盘,才不是卖情怀

热门影视2022-08-29 19:09:41佚名

中国机甲科幻元年?古天乐《明日战记》这次能翻盘,才不是卖情怀

吴京当初在拍《流浪地球》时,说过: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我想这句话放在《明日战记》上,也同样适用。



《明日战记》终于公映了,这出据说耗资4.5亿港币打造的本土制科幻片,引起了一阵热哄哄撑古天乐的旋风。

他为了圆梦而“豪赌”,很多人都替他紧张能否回本及赚钱,但商业的事留给商人考虑吧!

香港电影圈有像古天乐这种眼光独到的投资者,无论如何都令人振奋。



身兼监制和男主角的古天乐,为此片搏到声嘶力竭,更首度现身影院感谢观众支持。

一直以来,科幻片是好莱坞的强项,香港电影人竟然迎难而上,这种不可能的胆识和斗志,令香港影迷们称赞有加。

说没有古天乐费尽心力支持业界,香港电影真的变得:已死或许有些言重,但说没有他香港科幻片就真的“已死”了,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出产自香港的科幻电影,跟所有科幻片无异,都是涉及未来人类福祉危机的故事。

科学的发展,理应为人类迎来更好的未来,但往往因为人类的私心而引致恶果,科幻电影经常诠释及想像未来。

《明日战记》采用了“崩坏的未来”这一设定。

故事背景和“B16区”状况,由古天乐饰演的泰来在片首的旁白清楚交代。

离不开天灾、战乱及空气污染等因素,人民靠“天幕”保护,方能继续生存。

陨石坠落,带来外星植物“潘朵拉”,有危险但同时可以净化空气,于是军队制订了“改造”它的方案。


影片中的英雄们,要以一己之力对付外星生物,并拯救无数生命,打正旗号地制造大量的电脑特效,打怪物,救同胞。

片中的机甲部队,主要由三个男人——古天乐、刘青云和姜皓文组成。

可想而知,它是一出科幻动作片,科幻为引,主力仍是各式CG特技和大量动作,如真人打机的角色扮演游戏,古天乐和刘青云穿着机甲战服去打怪物。


近年一些外国的科幻大制作,都会选择来香港取景。

例如《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及《哥斯拉大战金刚》,吸引外国制片人的,离不开香港美丽的夜景,或混杂的城市景观。

当然也有想沾染一些东方神秘色彩。

“B16区”率先切割与香港城市群的关联,虽然仍然看到像香港的城市特色,但避开了可辨认的地标,这种做法观众能够理解。


《明日战记》的拍摄计划在2014年展开,原预算是由陈木胜执导,最后由擅长电脑特效的吴炫辉执导。

由于不想跟好莱坞电影情节相近,剧本改完又改,古天乐的说法是故事和剧情尽量简单,以动作推进,形式是冒险,危机主导,方法是动作,人物感情集中于三个男人身上,正是加进港片最擅长的男人戏公式。

老影迷一眼就能看出,《明日战记》的主演古天乐、刘青云及张家辉等,正是陈木胜《扫毒》的原班人马。


在香港电影圈其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科幻片是碰不得的!

要说科幻,除了倪匡早年的《卫斯理》外,便要数到两部徐克监制的作品、钟志文导演的《铁甲无敌玛利亚》(1988)及麦大杰执导的《妖兽都市》(1992)。

但细看之下,这两部作品都集中在“幻”而非“科”上。


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后,好莱坞的电脑特效一日千里,最终引出了十多年来的超级英雄电影及特技灾难片。

现在的年轻观众在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培育下,把科幻片看成是奇幻世界的大观园,少点电脑特效都不收货。

偏偏科幻不止好莱坞的一套,也有日式科幻,怪兽的类型,还有讲未来都市愿景,投射着人类内心的恐惧,更有甚者是对科技威胁的恐惧,像《哥斯拉》、《阿基拉》、《新世纪福音战士》等等,这是日本人的强项。


从小爱看科幻片、到今天拥有价值千万玩具仓的古天乐,早在2009年受内地媒体采访时就以表示想拍摄一部科幻片,最终透过2013年所创立的天下一电影公司一步步圆了这个心愿。

据说这部《明日战记》共花了10年时间来打磨,从制片商名单中看到有5家是内地公司,所以严格来说这是部合拍片而非纯港产片。

据说票房要收8亿人民币才可回本。

截止今日,上映24天,总票房6亿人民币。这个成绩还是勉勉强强的。

所以要评论《明日战记》,首先要明白它是一部合拍片。背后牵涉的资金来源很多,审查方面也会影响其创作方向。



科幻片离香港电影圈其实很远,因为没有传统和概念,亦缺乏资金和创意。

古天乐拍《明日战记》其实很“够胆”,难怪同行都挺身而出支持。

因为香港影圈仍是一个明星演员主导的工业,筹组资金及卖埠便多了保证,否则拍科幻片真是个无底洞。


举个例子,像《明日战记》有数场很重要的动作戏。

像机甲队在废置医院中跟外星生物交锋;

第二段是机甲队在废墟中寻找关键武器“基因子弹”;

第三段是古、刘、姜三人跟三个机械人大战等,纯从观影经验来说,已可过关。


别小看这动作片,为了要体现真实,其中机械人大战在香港的天桥取景,长48秒的特效镜头,1秒合成后汇出花上12天,整段短短片段便用了576天,典型烧钱的“自杀式”行为。

更重要的是,《明日战记》共有1900余个特效镜头,这解释了它的难度。

其实,动作特技和故事情节中,《明日战记》看重特技,剧情化繁为简。

也因此,内地口碑奇劣,网民狠批剧情薄弱云云,古天乐在内地宣传时,有感而发流下男儿泪。


就技术层面来说,《明日战记》绝对是大手笔,遵循着科幻类型片模式,应有尽有。

从动作场面的铺排,首先是空战部队对付“潘多拉”,接着战机坠毁,剧情转到地面发生。

荒废的医院内,队员泰来与光仔救了小女孩盼盼,被怪物围攻;然后是援兵队长郑重生及旧部臭鼬游大郎前来营救,加入多功能重型装甲车元素;

紧接着是泰来与郑重生穿上战斗机甲在危楼内寻找遗失的“基因子弹”。

随后众人被“邢天”及“穷奇”机械人追击,这幕主打是飞车及格斗场面;经过重重险阻,进入“潘朵拉”母体执行最后任务。


“潘多拉”的造型,是介乎植物与动物,像朵巨型食人花,它摆动的特技镜头,与部队的空袭构成的第一幕大场面,能够令观众眼前一亮。

随后的动作场面的编排都是很紧密明快,空间的转换,结合不同的动作对战模式,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穿上机甲的演员与机械人部队打斗,动作流畅,金属碰撞声音逼真。

与之前在医院打怪兽,玩恐怖片的感觉截然不同。

全片道具设计及制作很有心思,大量的特效镜头都很仔细,投入的资源加上团队的心血,绝对见到成效。


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是能够做到形神俱备:“形”是视觉及感官享受,《明日战记》在这方面成功了。

“神”是故事和世界观,涉及创作人对当下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想像。

在这方面,《明日战记》的处理未如理想。

科幻片可以天马行空,什么都可以发生,但文戏的元素很重要。

《明日战记》的文戏很薄弱,有些剧情甚至自设关卡,限制想象力。


“李升”这一角色很没趣,从登场的第一分钟,观众便察觉他有阴谋。

谭冰毫无高级军官气场,倒像是HR人事主管。

当李升的诡计被外头在拼命的泰来知悉后,指挥中心内竟然一点剑拔弩张的情况都没有(看《寒战》都有下属联合解除上司职务一幕)。

最惊喜的角色我反而觉得是苍松博士,当观众以为会有特别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原来没有,他真是一位安份的科学家,一个无关痛痒的工具人。


除了郑重生找臭鼬加入一场戏,见到较多“B16区”的人外,电影欠缺篇幅描述人的生存状况。

剧情交代郑重生不满Plan B疏散计划,军方打算牺牲附近16万人口来消灭“潘多拉”,但电影没有时间兼顾格角色的价值,甚或泰来和臭鼬的恩怨、拯救孤女盼盼,弥补丧女遗憾,也写得很浮面。

导演在视觉效果上全力以赴,敢于挑战难度,剧情上却相当保守。

经过无数好莱坞科幻片洗礼的观众,以为片中的Plan B一定会发生,然后再让主角力挽狂澜,或者改造“潘多拉”只是幌子,其实是军方另有阴谋……

但最终没有较大的转折,一切依计行事,化险为夷。



坦白说,《明日战记》的香港宣传,全靠古天乐撑着,一直在强调影片的诚意和难度。

古天乐亦都特意写下亲笔信向观众致谢:

“逆风迎战,永不止步。感谢感谢千万观众厚爱,承蒙院线同仁支持,《明日战记》将继续奋力振翅高飞,兴大家一起昂首共进。”



有不少香港网友表示:香港队输十球也撑,只要他们拼尽全力就好。

这句话也道出了不少内地影迷的心声。

戏里戏外,《明日战记》便是电影工业负隅顽抗的代表,在结合娱乐和科技的台阶上,迎战好莱坞,强弱悬殊,背水一战。

撑,相信是撑起一份斗志。

古天乐说,拍摄科幻片是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亦是他的寻梦之旅。

他也引用戏内对白勉励观众:“天可以灰,地可以灰,但我这样可以,一定要行落去。”


论故事情节,《明日战记》比起西方的同类电影无疑简单很多很多。

开篇短短讲及故事背景后,全部内容便旋即聚焦在整个改造巨物的行动上,几乎没有其他支节。虽然期间也抛出了不少小故事线,如男主角与女儿的亲情线、他与郑重生及臭鼬的兄弟情、通讯兵光仔与同为通讯员的小绿的爱情线,加上行动背后的阴谋线等。

而以这些足以富丰故事内容的章节却在片长所限下,全都欠缺进一步的描写,结果看起来不免给人相当单一的感觉。


剧情方面,对于喜好电玩的观众来说,不难发现本片根本就是沿着一个动作游戏的格式去发展。

从影片开头简单交代了整个行动的因由与终极目标,便随即出兵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关卡直至完成为止。

所谓的剧情不过是要来把各个动作场口串连在一起、让电影呈现出一个从头打到尾的状态,以至人物角色与事件细节均惯性地不作深究。

说白了,本片的故事基本可以直接拿去开发成一个科幻动作电玩游戏。



其实这种游戏模式的故事,以往很多西方动作电影都说过不少。

好与坏在于整个过程是否畅顺、有否出现关卡与关卡之间的衔接问题。

然而不知导演吴炫辉是否首次执导而在说故事的技巧上有所不足,定还是剪接不佳、片段被删剪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令只容数小时行动的剧情看起来一段段似的,倒是缺了一气呵成的快感。

这是我觉得有点可惜的地方。


无疑看得这种机甲类的科幻片,自然是望其少说话多动作戏,因此大多数观众的看点只落在耗上巨资后能得出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而作为没对电脑特技有太多认知的普通观众,在乎的是其未来世界的各种陈设与及逼真程度这两方面。

电影的重点放在特技场面,《明日战记》可归类为“机甲”式的科幻动作片:有战机、装甲车、战斗盔甲、枪械、机械人……全部物件设计都讲求美感与质感。

配合巨物“潘朵拉”及变种生化怪物,所有特技场面不惜功本,要做到一丝不苟。

场面调度及镜头运用、剪接和声效都要营造出这场未来大战的刺激感。


就前者而言,从两要角的战甲到机械特种部队,至地区建筑与景物,富日系感惟说不上创新,但这些足以出版一本设定小册子的东西出现在粤语电影里头,却又给人有种“终于有了”的莫名兴奋赶脚。

至于后者,有说影片是在2017年开始后期制作,接下花了4年时间去造出现在的成果。

只是过了五年时间,西方电影的电脑特效亦已跃进了不少。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影片的视觉效果确实难达至现今好莱坞的级数,其偏灰的色调感觉其技术层次大概就像数年前华纳电影的特效制作似的。



当然,与外国电影相比是不太公平的。

毕竟人家每部戏的制作资金最少也用上十几亿,而本片花费却只有别人的一半甚至更少。

无疑片中有些地方明显是因资金所限未能有更细致的制作、往往利用镜头快速瞒过去。

但从整体的视效来说也确难以作出更多挑剔,说其有力位于亚州真人科幻片的顶尖之列亦不为过。


角色方面,虽然有着影帝影后级人马的列阵,但可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角色一片空白、缺乏血肉下,根本没有大多地方给他们用上演技。

如刘嘉玲饰的上校谭冰与张家辉演的少将李升,两人几乎都是用一个表情演完整出戏。

前者犹如刚拍完化妆品广告便随即跑来演出般、用雪白无毛孔的妆容来扮演军将少校实在有欠说服力。

而后者既是掀动后半剧情的推手,理应比任何角色更要多些描绘,可是全片就只用一句台词去交代其想法,实在简单得过了头吧!

令渣渣辉全程只须坐着一脸怪相地讲少许对白便杀青了,他这趟片酬倒是赚得蛮轻松。


至于男主角古天乐,片中本可通过两个小女孩角色的来去给他发挥一下演技,可是相关的章节实在少得可怜。


相信也会有人拿本片与3年前的同类型国产片《流浪地球》来作比较。

但该片毕竟改编自小说,不管哪方面都有一定基础,然而《明日战记》却是彻头彻尾的自行创作。

可能两位编剧刘浩良与麦天枢也心知制作预算紧拙不足以支撑故事伸延得太广,虽然当中抛出了环保与权力私欲的议题,但最终还是选择不多搞什么旁枝末节、一切从简,让本身身为视觉特效师的导演集中资源去打造连串动作场面。


诚然,《明日战记》从视效方面确实看到制作方下了不少心血,由开初机甲部队队与巨物对碰的空战,接下幸存队员与怪物交手、满有《生化危机》感的室内战,再到末段小队与机械部队的地面对抗战,每段动作戏码各具特色,均让人目不暇接。

而当中不乏近身搏斗的场面(为此期间竟然反科幻地用上刀斧这类适于近距离战斗的武器),也算保留了港式动作片的武打元素。

以至末段套上港景为终极战的背景,对港片迷来说可是一个惊喜的加分项。


作为一出片长只有99分钟的科幻电影,在动作戏占上了八成时间下,故事变得薄弱也是可理解的。

其实简单当成一部犹如迈克尔·贝的电影去看的话,从娱乐的角度来说倒是没让人失望的。


既然谈及了《流浪地球》,也就借用主演的吴京为此戏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或许没有古校长这次不惜赔本也要率先跨出第一步,我相信在有生之年也不会有机会看到一部属于香港人制作的机甲科幻片,这种场面会越来越多的。

而若然本片最终出现巨亏收场的话,估计他日要再筹集资金拍制续集或同类电影该会相当困难,说不定这次的《明日战记》就变成一出可一不可再的类型电影。

所以作为忠实观众,还是值得到大银幕上体验一下的。

而最重要的是,这部难得的作品根本与烂片沾不上边,诸位大可一试。


最后再套用片中臭鼬的金句,《明日战记》的剧情只是“做咗”,特技是“做好”。

只能说文戏、武戏未能两全其美,有点可惜。

但古校长开创了中国机甲科幻片的先例,还算是值得赞扬的。

在这里还是期待古仔《寻秦记》电影版快快到来。


本文标签: 古天乐  明日战记  动作片  刘青云  好莱坞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