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塞尔达做成了课堂教具,带领高中生们学习地理

游戏攻略2022-07-21 12:11:50佚名

他把塞尔达做成了课堂教具,带领高中生们学习地理


“大家跟上啦,参观完海利亚山,我们的下一站是格鲁德山顶。”

“第一,不要大喊大叫,文明游览!”

“第二,不许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第三,不许嘲笑老师的技术!”

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的课堂里,老何站在讲桌前喊出了这样几句话。他是这个班的地理老师,上课前的学生们仍然闹闹哄哄的,他尽量提高声量,让自己的话不被淹没。

课前和学生们的约法三章里,短短9条守则中就有4条是“不要大喊大叫”,这是因为接下来他准备的这堂课有些特别。他担心学生们在课上可能过头的兴奋和吵闹,会干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毕竟接下来他将用到的教具是一台NS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1

“开展实地考察,在考察路线上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并记录。”这是重庆地理新教材里,“观察家乡地貌”这一节的实践课内容。

三年前刚刚改制为新高考的重庆,高中地理课也换上了新教材。其中新增的一门课程“观察家乡地貌”,何老师尤其喜欢,因为这说明教材编撰者终于开始重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常被忽略的“地理实践力”了。


何老师称之为“这一章节的精华”

编者的设想是好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开心心地走出课堂,考察家乡山川河流的同时,既把知识学到了,地理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只可惜在现实里,“开展实地考察”远不只是短短的6个字那么简单。在学校和家长都允许这趟旅程的前提下,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消耗的时间金钱成本,各地的疫情相关政策,以及最重要的学生安全等问题都直接摆在眼前。关上课本后,学生们与值得考察的家乡地貌间,仍有不短的距离。

既然没能在传统教学方法里找到太好的替代方案,身为地理老师的何老师只好思索非常规方案,好在这时候他资深玩家身份,很快让他有了新思路。


和许多没怎么接触过游戏的教师同行不同,《纪元1800》《城市:天际线》等模拟经营类游戏是何老师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这多多少少和他地理人的身份脱不了干系。

对于包含沙盒、开放世界等要素的游戏,他也有着同样的偏爱,《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旷野之息》的特点,何老师的第一反应很特别。他没有感慨这个世界有多自由,或是大谈其中的玩法有多丰富,而是脱口而出一个我从未设想过的答案:“它的地图做得真是好”。


游戏内的地图一角

能和《旷野之息》在地图精致程度上媲美的游戏不少,但在各种地理知识的长期熏染下,何老师更欣赏地图里那些之于游戏可能没太多必要的“专业性”。比起更具代入感的“藏宝图”、更直观易懂的路线图,还是海拉鲁大陆专业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更让他印象深刻。

也正因如此,身为地理老师的何老师在“观察家乡地貌”一课遇到麻烦时,才马上想到了他作为塞尔达玩家的另一片家乡——海拉鲁大陆。

2

既然是一堂正经的课,自然不会只是走马观花地随便逛逛,细心的备课必不可少。为此,何老师给这堂用上《旷野之息》的课策划了一份特殊的教案,在海拉鲁大陆里挑出了几个值得带学生们一游的“景点”。

“海利亚山” “格鲁德山顶” “一始村旁的卡纳雷特山脊” “海岸边的两个山谷”等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这时还承担起了各不相同的授课功能。

“海利亚山”作为游戏里的一个制高点,在这里可以纵览整片大陆的全貌,正好可以用来学习描述一个地貌景观的特点。虽然试卷的标准答案不会是“海拉鲁大陆总体结构以平原地貌为主,分的结构则是四周高中间低”,但这种方法在实践和应试上都是通用的。


操控林克站在高点环眺远方,应该是每个玩家都做过的事

《旷野之息》地图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在普通等高线的基础上加上了颜色变化,不需要标注数值,仅靠颜色的深浅冷暖变化就能直观地体现地形高低起伏,直观且准确。除了不低的颜值,这应该也是游戏会选它作为表现形式的原因之一。

在这份地图的帮助下,“格鲁德山顶”多变的等值线疏密能被清晰地识别,非常适合用来实践等高线相关知识的运用。比如从哪处山坡上山更省力,从一点看向另一点是否会有遮挡的“通视问题”等。



比起考卷里的剖面图,在实践中直接用眼睛验证无疑更加直观

卡纳雷特山脊和海岸山谷的两趟旅程,何老师则准备带学生们重点参观两种特殊地貌:鞍部和山谷。特别是海岸边的两个山谷,它们的坡度缓急有明显差异,能用来现场出题考考学生们对上山策略的理解。

等高线更疏(坡缓)的山谷,林克骑着小摩托直接就能开出去,更陡的那个则没办法走直线越过。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从什么地方可以按之字形路线爬上去。

很多《旷野之息》的攻略里,爬山找神庙的教程其实也是类似方法的应用。虽说在后期我们能拿到各种上天入地的超现实技能,但在体力不够用的前期这依然实用。用何老师的话来说,这就是“地理学应用中地貌和交通之间的关系”。


脚踏大地直面山川做出猜想和判断的同时,立马就能用肢体和眼睛验证答案,再即时加以修正,这正是实地观察家乡地貌的意义。而作为替代者,《旷野之息》依然用它的交互性保留了一部分身临其境的优势,在生动程度上有着文字、图片和纪录片等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特色,这也是何老师最终选它的原因。

只是等真正到了课堂上,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和学案上的“游览路线”一样井井有条。学生们不确定的反应和各种小插曲,同样成了这节课有趣的一部分。

3

当何老师怀揣着一台NS和一份忐忑的心情走进教室时,他其实担心过不少东西。

除了文章开头被他反复强调了4遍的“不要大喊大叫”,守则里还有一条“不许宣扬老师在课堂带大家玩游戏”。可当他念到这一句时,立马就有个同学大声回答:“可是我已经在课间宣扬过了”,事后何老师才知道,其实在当时全年级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这事。


完整版《海拉鲁大陆地貌观察守则》

路线上的怪物袭击和操作失误,也是何老师提前预想到的麻烦,因此他同样在“守则”里打好了预防针。一方面这些和课程不相关的内容,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就算游戏里的怪物会刷新,他依然想避免“打打杀杀”,把实践课里该有的“生态保护”意识传达出去。

只是到了课堂上,同学们对袭来的怪物依旧反应热烈,“老师好能肝啊”、“哈哈哈”和“哎哟”之类的惊叹词此起彼伏。好在操作上何老师没再出什么问题,“嘲笑老师技术”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知道为什么我玩这游戏很少摔死吗,因为我是地理老师技术好”的玩笑。

平时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何老师,很快就“讲嗨了”,完全沉浸到了他海拉鲁导游的身份里。参观完提前计划好的几个景点后,他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所在,带着叽叽喳喳的他们逛了逛火山、双子山、冰川地貌等海拉鲁的标志性景区。


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日出

当然,这趟旅程中“何导游”也从没忘记他地理老师的身份,带大家“欣赏地理之美”的同时,也没忘记讲解知识点。

比如游戏里的双子山看似鬼斧神工,但在现实中也有类似原型,我国的三峡地貌就和双子山很像;冰川覆盖的地区,能看到雪山的明显特征“角峰”;山顶旁的U型谷一侧的“刃脊”地形则看上去很像由冰川侵蚀形成。


但正如何老师一开始担心的那样,课堂的热烈气氛还是有些分贝过大,这把巡视晚自习纪律的主任吸引了过来。但好在当主任循声而来探头看向投影布时,上面显示的内容是《旷野之息》颇具迷惑性的地图,他似乎并没看出它游戏的本质,在告诫一声“保持安静”后就离开了。


空气凝滞的一幕

当时的何老师虽然看上去很镇定,回了一句“欢迎主任来听课”,但内心还是有些慌乱的。学校在电子设备方面管得很严,可他在课前并没和领导打过招呼,告知他用游戏来上课的事。

于是在课后,他又主动去找领导聊了聊。

4

“没什么,挺好的,挺有意思的。”何老师设想过学校的很多种反应,但没想到回应会来得如此轻描淡写。

平时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余,何老师其实还会在用视频记录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这节课自然也被他录了下来。课后学生们都觉得上课的内容很有意思,问他为什么没把视频发出来,他心想也对,就又去征求了一下教研组长的意见。

教研组长虽然不太懂游戏,但在看过视频后觉得,课上内容的重点既然是在教学而不是玩乐上,就没什么好顾忌的。如果能把握好以学为主的脉络,形式是什么都无所谓,这反而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

获得了学校的支持,何老师才把视频上传到了B站。没想到不仅领导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视频,播放量也水涨船高地打破了他频道的纪录,获得了网友们的空前欢迎。


大家纷纷表示了对这种形式的肯定,表示时隔多年也能听懂这些深入浅出的知识,以及对视频里同学的羡慕。而相比于课堂里还需要遵守纪律的学生,视频外观众的弹幕和评论,自然就放肆和有趣得多。

例如当何老师带着同学们看到流星,提问“这是什么现象”时,弹幕会本能地贫一句“这是和《异度神剑2》的联动”;当师生一起在看日出的峰顶辨识角峰时,“这是什么”的问题一出,弹幕也会齐刷刷地回答“这题我会,这是呀哈哈”。


当然也不乏更严谨的弹幕,立刻替“呀哈哈”发声:“老子不叫呀哈哈,是克洛洛!”

按理说,学校、学生和网友对这种做法的反馈都很好,何老师没理由不把这个系列更新下去。但何老师作为资深玩家,以及一位把游戏带进课堂的老师,依然能无比理性地看待游戏。

他赞同寓教于乐的说法,但也是游戏能做到的极限了,只通过玩游戏让学习成绩进步是完全不现实的。就像《旷野之息》已经如此尽善尽美,但游戏内地貌为游戏体验服务的本质并没有变,就算大部分地形很科学地以现实作为参考,也依然有火山这些很壮观但不科学的地貌存在。


同时他也担心,评论里那些“妈妈你看这真的是一台学习机”的评论成真,被拿去忽悠家长买游戏主机。就算我们对游戏已经有了全面了解,但社会上看到的依然只有一角。对游戏的异议仍然很多,他不想好心办坏事,反而加重此种偏见。

所以何老师对待用游戏当教具这件事,一直持辩证且慎重的态度。

他觉得把游戏当做教具,始终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宣传这个游戏。所以在《旷野之息》这一课后,他只在关于“认识城市”的一堂课里用过《城市:天际线》讲课,并且也没准备再上传视频。

“让人知道游戏能做到这一点就好,再来就有点哗众取宠了。”同时站在老师和玩家的两种视角上,何老师解释说:“游戏嘛,还是让它单纯一点,也算是如今环境下对游戏的一种保护吧。”

本文标签: 地理  塞尔达  教学  游戏  教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