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年,在今以色列的哈丁平原,风儿甚是喧嚣。
地上散落着两万多具尸体。他们几年前辞别欧洲故土,怀着满腔热枕来到新月沃地,企图夺取财富与名望。但现在他们腐烂眼球中倒映着的,只有秃鹫和乌鸦。
哈丁战役后,十字军失去了耶路撒冷,但世间最不缺雄心壮志之徒。英、法、德三国君主集结起半个欧洲的力量,再次扑向茫茫沙海。5年后,北意大利侯爵康拉德被推举为新一任耶路撒冷王。康拉德体壮聪颖、雄心勃勃,渴望重建“地上天国”,取得不朽声名。
1192年4月28日,三个基督僧侣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他的营地中。他们彬彬有礼,见到谁都会鞠躬并用手在胸前划十字。在当时,这样的僧侣遍地都是,便没人放在心上。直到他们踱到康拉德身前。在鞠躬时,三人的手没有划十字,而是拔出了袍子里的短剑。
康拉德双眼看到的最后一幕,是三个僧侣束手就擒,嘴里在嘀咕“虚幻·····许可····”。
无论怎样的严刑拷打,刺客都缄默不语。直到被当众剥皮,临死之前,他们也只是在默念什么。此番情景令围观者毛骨悚然,但在政治动荡之际,也没人太在意这几个无名之辈。
法国香槟伯爵第一时间娶了康拉德的遗孀,希望继承大位。当他的车辇行进在今天德黑兰北部的阿尔伯茨山附近时,发现了一座修建在绝壁边缘的大型堡垒。这座城直入云端,奇绝险峻,城堡尖顶有苍鹰盘旋,气势不凡。
在他们一行驻足观赏时,一人如鬼魅般出现在车驾前,代表城堡主邀请他们入城休整。这在当时是普遍的礼仪,伯爵欣然应允。
入城观之,一切井然有序,仆从尽皆白袍,堡主一袭黑衣。后者对他们介绍:“这些人对我的服从,远远超过了基督徒对他们主人的服从。”伯爵正要辩驳,但堡主的左手轻轻放下,一个年轻人便从最高的塔楼上纵身跃下,摔成了八瓣。伯爵目瞪口呆,久不能言。
"凭借着这些值得信任的仆人" 堡主微笑解释,"我解决了我们团体的敌人。"
离开后,伯爵在大路上回头仰视。城堡已然消失在雾霭中,刚才的惊魂一幕,仿佛一场噩梦。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几个月前,正是这位堡主发布了一道简洁的命令:刺杀康拉德。1197年,埃及苏丹围困雅法城,就在香槟伯爵调兵遣将准备救援时,却离奇地从自己戒备森严的宫殿中坠楼而死。加之后续的一系列挫折,终于让欧洲放弃了十字军的梦想。
但历史是有记忆的。八百年后,他老家法国的一家游戏公司育碧(Ubisoft),就以这个神秘的团体为蓝本,打造出了该厂的金字招牌,如今全球玩家无人不知的《刺客信条》。
该系列至今已推出12部正作,DLC和外传不计其数。从黎凡特的滚滚黄沙到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从独立战争的北美到风情旖旎的加勒比,再到巴黎、伦敦、希腊、北欧,刺客的脚步已然踏及世界。
近日,育碧宣布下一作《刺客信条:幻景》将抛弃神话元素,在玩法上回归系列初心,舞台也定在了刺客组织最早的大本营西亚地区,这一消息不禁让我这个老粉心潮澎湃。
在9月11日育碧公布更多消息之前,我们策划了针对刺客信条历史背景的内容,也就是本篇文章。虽然相关内容汗牛充栋,但希望本篇能以讲武堂一以贯之的深度与硬核,让大家更明晰地了解历史上刺客组织的起源、经过与落幕。
尼扎里派
首先,从来就没有所谓的“阿萨辛派”。至少从当事人穆斯林的角度看,不存在这个教派。
“assassin”与“暗杀”的渊源我不再赘述,西方学界中的“阿萨辛派”由此而来。但从穆斯林的史料看,那支藏匿于深山高堡,行事诡谲激进的组织应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伊斯玛仪派的一个分支,尼扎里派(Nizari)。
7世纪,针对“谁才是穆罕默德的衣钵传人”这一重大政治、宗教分歧,伊斯兰教发生分裂,产生了西边的逊尼派和东边的什叶派,再往下又分支出无数派别。我们无需搞清他们的区别,只需要明白一点:所有派别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统的伊斯兰教。
阿拔斯王朝在我国史书上称为“黑衣大食”
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极盛,统治着从突尼斯(意大利南)到呼罗珊(新疆西邻)的广袤领土。但什叶派爆发了一次重大分歧,也就是第七任伊玛目的人选问题。伊玛目(Imam)直译为“族长”,可以理解为宗教领袖。
其实事情也简单,第六任伊玛目很喜欢他的次子,就立了他为继承人。但一大群穆斯林当时就不干了,认定第六任的长子伊斯玛仪才是真正的伊玛目,伊斯玛仪派(Ismailis)诞生。
10世纪初,阿拔斯王朝衰微,深受压迫的伊斯玛仪派第十代伊玛目趁机割据北非,宣布己方是先知女儿法蒂玛的后裔,法蒂玛王朝煊赫一时。但100年后,法蒂玛王朝也衰落了。
伊斯玛仪派的阿拉伯文“狮子”书法
1094年,法蒂玛哈里发去世时指定他的长子为继承者,但架空他的军阀却选择次子继任,长子兵败身亡。大部分伊斯玛仪派实在不想再折腾,捏着鼻子认了。但还是有一波人头铁,打死也不承认次子,这群坚持长子及其后裔才是正统哈里发的人,就被称为尼扎里派。
派系分裂可不是大学生辩论,在当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什叶派从诞生的一天起,就遭受逊尼派的全力剿杀,历次军事斗争也都寡不敌众,屡战屡败。高压下,什叶派养成了对领袖绝对服从,低调隐秘的组织形式。
而作为绝对小众的伊斯玛仪派下的尼扎里派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更加极端。他们坚持游击,扯旗自立,脱离了法蒂玛王朝。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个个皆是狠人。
而领导这群狠人的,就是狠人中的狼灭:哈桑·萨巴赫(Hasan-i Sabbah)。
万事皆虚
1050年,哈桑出生于波斯库姆,青年时代在波斯的伊斯兰教法之城雷伊接受了伊斯玛仪派联合创始人的亲手教导,并成为掌握手相、外语、哲学、天文学和几何数学的小镇做题家。在创始人的教诲下,哈桑毫无疑问成为伊斯玛仪派的忠实信徒,也同时成为帝国的通缉犯。
17岁时,哈桑准备前往法蒂玛王朝首都开罗深造,沿途经过伊斯法罕、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又掉头向南穿过伊拉克经过大马士革,最后在1078年抵达开罗。沿途一面躲避官府,一面与各地的宗教领袖激烈辩论,有时是物理辩论。这里可以看出哈桑特别坚韧,也特别轴。
在开罗的大街上闲逛时,哈桑被一阵整齐划一的诵经声吸引,传出声音的建筑就是伊斯玛仪派的“学习之地”。这里可以看做法蒂玛王朝的官方大学,从军事到科技,授予学生当时西方最顶尖的知识。但哈桑呆过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这里并不简单。
简而言之,“学习之地”的另一幅面孔是法蒂玛王朝伊斯玛仪派的秘密结社。与一眼望到顶的金字塔结构不同,“学习之地”的圆形结构让掌权者位于层层包裹的中心,让普通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离核心有多远,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藏匿核心人员。
毕业的学生要想进入高层,必须要经过九个阶段的入会程序。起初是倒空学生的现有信仰体系,让他们依赖老师,并宣誓效忠。然后是灌输教义和冥想。第七阶段至关重要,它教导学生所有人类和生物是统一平等的,包括积极和消极权力。学生可以为了创造或毁灭运用他们的权力。最后,学生得知,世界上并不存在宗教和哲学,只有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洗脑过程中,任何反抗的学生都会被清退。
这九大阶段的核心论纲可以提炼为一句话,“一切皆虚幻,万事都许可”。
哈桑牢记在心。
以哈桑的轴劲,再加上“学习之地”对他的影响,接下来干什么都不意外。
上文提到过尼扎里派的创建原因是他们支持伊斯玛仪伊玛目的长子为真正的继承人,这群人中领头的就是哈桑先生。于是他被军阀扔进了监狱。但根据未标记出处的史料援引,监狱塔尖莫名其妙的倒塌,这在当时寓意着上帝并不想让他关禁闭,于是哈桑被释放并驱逐出境,重获自由。
在狱中,哈桑反复思考“学习之地”的九阶仪式训练法,认定只要加以改良就可以凭此攫取权力。出狱后他在自己的追随者中实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让他信心爆棚,坚信自己要为伊斯玛仪派做点什么。此时的他已经是尼扎里派的创始人兼CEO了。
哈桑早年在波斯各地传教时,就留意到北部靠近里海的地区独立性很高,并不完全接受政府号令。这里由阿里的追随者组成了一个什叶派据点,与自己一样痛恨逊尼派,尤其是霸占旧阿拔斯王朝地位的塞尔柱突厥人。
865年,一位割据的什叶宰德派领主在附近打猎时见一险峻之所,苍鹰栖于山岩,扼守一条长50公里的山谷,地势险要,战略位置非常突出。念及于此,他便破土动工修建堡垒。当地人称此城为“Aluh āmūt”(鹰之教诲)。译为阿拉穆特堡(Alamut Castle),200年来世镇于此。
宰德派又称赛义德派(Zaydism),是什叶派最古老的分支。740年,什叶派第四任伊玛目之子宰德针对吏治腐败,政令不公而发动武装起义,但兵败身亡。其后裔和追随者遂建立宰德派,宰德派强调正义和责任,认为穆斯林有道德和法律义务对腐败、不义的苏丹和哈里发发动武装起义。
两百年后的1088年,哈桑发现了阿拉穆特堡。此处是他割据一方,施展抱负的天赐之地。哈桑耐下性子耗费两年在周围传教,终于将村庄长老全部纳入尼扎里派,并逐步渗透城堡。1090年,哈桑与手下混入城堡,兵不血刃控制关键隘口,逼迫堡主接受自己3000第纳尔的出价,“卖”出了城堡。
这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阿拉穆特堡遗迹与位置
根据阿拉伯传奇历史文学《大学者回忆录》和《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山谷中有一座奢华漂亮的大花园,到处都是喷泉别墅和俊男美女,鲜花锦簇,果树飘香,美酒珍馐不限享用,组织利用这“地上天国”来吸引年轻人到此。
且不论这个传奇色彩的说法属不属实,至少在哈桑统治的35年里,约束门徒的主要是伊斯兰教法。哈桑虽然是尼扎里派领袖,但他从来没自称为伊玛目,只以“胡加”自称。他的亲生儿子就因为违规饮酒而被处死,哈桑本人也没有像后世传说的冷血变态或暴君一样为所欲为,而是一直居住在房间里,主要的时间都是阅读,翻译、祈祷、苦行,撰写教辞,发布命令。他还收藏了大量的哲学、科学文献和科学设备的书籍。
胡加(Hujjah)意为“证明、证据”,是伊玛目隐遁时的代理,系什叶派高级圣职
但是别忘了,尼扎里派和哈桑能进入史书的原因可不是搞学术,而是Assassin。
十步杀一人
为什么尼扎里派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行事?这又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前文我多次强调,尼扎里派生于伊斯玛仪派,后者的教义在政治和军事高压下不可避免地走向强调权威,对领袖的绝对服从、隐秘低调和革命颠覆的道路。伊斯玛仪派认为“真主指定的伊玛目才是真正的伊玛目”,其他伊玛目皆为叛逆罪人。
当时政局混乱,各地军阀支派林立,都是高度集权的个人独裁统治。这类组织的弱点是一旦权威人物身死,该政权就会受到沉重打击。所以,伊斯玛仪派就会训练一部分精锐强干,具备奉献和绝对忠诚的人通过暗杀活动来打击震慑敌人,扩大势力范围。这类刺客被称为费达伊(Fedayeen),阿语译为“自我牺牲者”,指代为了崇高目的牺牲自己的军事人员。
而训练刺客的办法就是九阶仪式,刺客行刺的信条就是“万事皆虚,万事皆允”!
史料记载的第一次著名暗杀行动是1092年10月,一名伊斯玛仪刺客打扮成跳舞的苏菲修炼者,转着圈靠近朝廷宰相的车辇,然后掀翻轿子,将跌倒的目标捅成马蜂窝。因为这位宰相深恶伊斯玛仪派,多次派遣大军征缴。他死后,伊斯玛仪派获得了喘息之机。
此时天下大乱,塞尔柱军阀和阿拉伯贵族势同水火,内乱外战。在塞尔柱苏丹的默许和支持下,哈桑组织了近50次暗杀。刺客(费达伊)是当时最优秀的间谍和杀手,他们知道如何获取对方的信任,知道目标的喜好习惯,为了一次机会,情愿蛰伏数年。为了置目标于死地,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他们充当了高层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也用受害者的鲜血成就了尼扎里派的恐怖威名。在刺杀之后,刺客故意大摇大摆离开或束手被擒,只为宣传他们悍不畏死,见血封喉。
这里应该说明,尼扎里派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刺客国家”,更不是只有一个阿拉穆特堡。而是一个高度集权、组织分工明确,有常备武装力量的割据政权,控制着波斯北部的大片土地。在哈桑的家乡,当地人群起响应,掀起公开叛乱,当地总督就是哈桑亲自任命的。所以搞暗杀,只是尼扎里派最有名的副业而已。况且在当时,政治暗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进入12世纪,阿拔斯王朝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法蒂玛王朝也威风不再。取而代之的塞尔柱突厥国成了尼扎里派的头号大敌。对于波斯人来说,如果阿拉伯人尚可算文明的征服者,那么突厥人就是纯纯的蛮族侵略者。塞尔柱统治者被波斯社会各阶层所深恶痛绝,哈桑多次公开表明自己恨透了这些逊尼派的突厥蛮子。
但以武立国的突厥人也不是吃素的,尼扎里-塞尔柱战争爆发。小小的尼扎里政权从1090年顽强抵抗到1194年,越挫越勇。伊斯玛仪派拉东打西,在叙利亚和波斯趁势扩张,掌握多个战略枢纽,一度控制阿勒颇。不过与我们想象的“地图填色式”扩张不同,尼扎里政权更倾向于政治和宗教扩张。在朝廷安插眼线、拉拢统兵大将、控制重要人物等等。
与尼扎里派动辄数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相比,“招牌”刺杀活动相形见绌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拉锯中,每当塞尔柱人在正面战场打败尼扎里派,后者反手就让他们的将军和高官血溅床榻。死在尼扎里刺客的权贵和埃米尔不计其数,就连哈里发也难逃一死。12世纪中叶,尼扎里派在叙利亚至少控制了10座重要城堡,其中就包括马斯亚夫堡垒(Masyaf Castle)。是的,就是《刺客信条1》的刺客大本营。
塞尔柱突厥人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倾国之力讨伐,不仅没有剿灭尼扎里派,反而令其从十分弱小的势力成长为近东政治舞台上的一股强大力量。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新的情报传递到哈桑手中,一大群全副武装、金发碧眼的外邦人在地中海东岸登陆了。
不过,你如果认为尼扎里派会与突厥人冰释前嫌共同抵抗基督徒,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异端比异教更可恨。在什叶派穆斯林眼中,基督徒可能只是“迷途的羔羊”,可以令他们“回归正道”。但逊尼派则是内部的“奸贼”,企图歪曲乃至毁灭伊斯兰教。
特别是当时,中东局势错综复杂。逊尼派的突厥人,什叶派的波斯人,两边都有的阿拉伯人,天主教的十字军,东正教的东罗马,还有不计其数的小派别,小军阀。况且,严格来讲不存在所谓的“阿拉伯人”这个单一民族,在当时,维系不同民族、不同部落,不同文明、不同语言的唯一纽带,只是伊斯兰教而已,他们彼此的矛盾纠葛不比基督徒少。
正因穆斯林的激烈内斗,才导致十字军从安条克侵入,一口气拿下整个叙利亚沿海,建立四大王国。对于哈桑来说,十字军不过是这盘棋局中的新玩家,仅此而已。尼扎里派的长期目标仍然是消灭塞尔柱人,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宰。因此,尼扎里派的许多针对塞尔柱人的刺杀\军事活动,反而牵制了后者的力量,客观上帮助了十字军。
1124年,尼扎里派领袖哈桑去世,但组织仍然在他定下的教条中蓬勃发展。到1162年哈桑二世(Ḥasan ʿAlā Zikrihi's-Salām)上台,尼扎里派已然声势烜赫。他坐镇阿拉穆特,选拔了一位相当有才的人执掌叙利亚分部,此人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哈桑二世。
他就是“山中老人”,拉希德丁·锡南(Rashid ad-Din Sinan)。文章开头提到的刺杀康拉德,以及伯爵亨利的见闻,主角都是这位锡南,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慈祥老爷爷()
“山中老人”
如果说哈桑时代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那么锡南时代就是三足鼎立。十字军已经在叙利亚站稳脚跟,突厥人的赞吉王朝实现了伊拉克暂时的统一,南部的法蒂玛也被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取代。萨拉丁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志在统一整个穆斯林集体,将十字军赶下海。所以他的弯刀必然要砍向尼扎里派,双方爆发猛烈冲突。
1174年的某天,萨拉丁在围攻阿勒颇的营帐中睡觉,翻个身,突然感到脸颊一阵阴寒,他猛然坐起,发现自己的枕头上插着一把匕首和一张纸条。萨拉丁左右张望,武装侍卫仍然伫立在帐篷外。这是锡南的警告,如果他继续与尼扎里派为敌,结果不言而喻。
不过萨拉丁并未认怂,继续进攻并拿下了阿勒颇。为此,他被一名刺客击伤。萨拉丁仍然不怂,在1176年围攻马斯亚夫城堡,不过最后草草停战。这次停战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之一就是萨拉丁再次遭到刺客威胁。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是萨拉丁与锡南暗中谈判并达成同盟,两人决定优先收拾十字军。
此项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十字军在1189年发动的第三次东征集结了三位强大的基督教国王,强如萨拉丁也只能苦苦支撑。1191年,萨拉丁在阿尔苏夫会战中失利,丢掉重镇雅法,耶路撒冷门户洞开。
当年冬天,十字军进军耶路撒冷,而萨拉丁则被宫廷政治牵制,无法组织防御。十字军统帅,英国“狮心王”理查德(Richard the Lionheart )召唤黎凡特方向的蒙特费拉侯爵康拉德,但遭到他的拒绝,因为理查德与后者的政敌结盟。
1192年,康拉德被推举为耶路撒冷国王,理查德的政治势力收到打击。不过就在前者加冕之前,锡南就安排刺客做掉了康拉德。人们认为这次暗杀行动的“甲方”,就是理查德。无论如何,这次内讧让十字军没能在冬天拿下耶路撒冷。次年,十字军又因内讧而撤到海岸,萨拉丁保住了圣城。
1193年,伟大的“刺客导师”锡南去世,同年萨拉丁也病逝了。伟大的战士国王理查德被奥地利公爵以谋杀康拉德的罪名监禁,六年后战死。香槟伯爵亨利的耶路撒冷王位没坐几年也坠楼而亡。十字军没能夺取耶路撒冷,萨拉丁也没能彻底削平十字军。
在12世纪的最后十年,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叙利亚的沙漠中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大戏。在众多闪闪发光的历史人物之间,一般人很难注意到幕后那柄隐秘的匕首。
刺客教团的终结
13世纪,尼扎里派仍然在各方势力之间长袖善舞,就连最“白莲花”的医院骑士团也多次请求刺客帮他们做一些见不得人的活儿。双方的最后一次官方交往记录发生在13世纪中叶,尼扎里派敏锐地意识到从东方而来的蒙古人绝不是善茬,希望联合十字军与穆斯林共同对抗这些不速之客,但遭到拒绝。
随着尼扎里派的屏障花剌子模帝国被蒙古人所灭,伊朗高原的尼扎里派本部也被蒙古洪流所淹没。针对蒙哥汗的刺杀以失败告终,甚至可能只是谣传。当然,就算刺杀成功也无法阻止蒙古人的步伐。1253年3月,成吉思汗之孙统帅五个万人队出现在了哈桑的故乡,凡是被蒙古人攻陷的城堡,都不会留下任何活物。
1255年,末代伊玛目鲁肯丁·胡尔沙(Rukn al-Din Khurshah)即位,此时的尼扎里派已如风中残烛。
蒙哥汗
胡尔沙知道自己没有胜算,希望通过政治妥协,来保存教派香火。蒙古方面的回答很干脆,伊玛目必须亲自访问旭烈兀的大帐,以表示彻底的臣服。同时,蒙古大军加速进攻,兵锋直指阿拉穆特堡。
胡尔沙十分卑微地承诺愿意交出除阿拉穆特和兰穆萨尔以外的所有城堡,甚至愿意把自己8岁的儿子送给蒙古人为质。但有些地方的领主自行其是抵抗,削减了大汗的耐心。胡尔沙有自己的顾虑,他希望保存至少几座主要城堡作为尼扎里派的立足之地,而旭烈兀则要求他必须完全臣服。这就已经决定了胡尔沙和尼扎里派的命运。
1256年11月,旭烈兀亲自包围胡尔沙所在的梅蒙迪兹城堡,参与围城的工匠甚至还有汉人。“回回炮”的狂轰滥炸摧毁了胡尔沙的抵抗意志。19日,胡尔沙出城投降,残余守军在塔楼的最高处全部战死。12月底,阿拉穆特堡投降。由于城墙过于坚固,蒙古人费了大劲才将防御工事完全摧毁。
阿拉穆特图书馆付之一炬,无数古籍善本就此失传,包括尼扎里派的自述史书。后人研究尼扎里派,不得不从其他国家的文献中调查。一年时间,波斯本部尼扎里派的全部军事力量被蒙古人碾碎。
由于胡尔沙未能有效命令剩余城堡放弃抵抗,其全家几乎被灭门。蒙古人还设法诱骗数万名尼扎里派信徒参加“和平集会”,然后将他们斩尽杀绝。蒙古人逢城必屠,叙利亚和波斯的尼扎里派教众被杀者在10万人以上。整个组织架构被摧毁,残存人员四散而逃。
尼扎里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就此湮灭于历史尘埃。
不过,故事仍然没有结束。一些尼扎里部众坚守孤城,部分城堡甚至坚持到1270年。9年后,地球另一端的钓鱼城也宣告陷落。尼扎里派扎根于基层的优势体现了出来,松散的抵抗从未间断,胡尔沙的儿子甚至还短暂夺回过阿拉穆特堡。
尼扎里残党在山区打游击,一直与伊尔汗国周旋到14世纪,坚持到后者崩溃。残余的尼扎里部众在伊朗中部的安朱丹村(Anjudan)重建了教派中心,一直活跃到15世纪。从这个角度来说,蒙古人的确消灭了那个以刺杀见长的尼扎里政权,但尼扎里教派却仍然存在。而且广泛存在于波斯、中亚、印度一代,他们永远放弃了“老本行”,变成了纯粹的宗教组织。
1830年,波斯国王赐封第46代尼扎里伊玛目为“阿伽汗”(Aga Khan 意为尊贵的)。阿伽汗一世后辗转来到印度孟买,但本地的伊斯玛仪分支霍加派拒不服从他的领导,双方官司一直打到孟买最高法。法院从中亚借来各种历史文献,认定这位阿伽汗一世的祖先是阿拉穆特堡首领,法蒂玛王朝的正统伊玛目。最后判定阿伽汗一世胜诉,在法律上确认了他是无可置疑的伊斯玛仪派尼扎里分支的精神领袖。
1936年,阿伽汗一世的重重孙,沙阿·卡里姆·侯赛因(Shah Karim al-Husayni)出生于瑞士。其家族显赫毋需多言,卡里姆王子就读于哈佛大学,主修伊斯兰历史。1961年接替其祖父成为尼扎里派的第49任伊玛目,也就是阿伽汗四世,他现在仍然活着。
曾经穷得吃土、东躲西藏的尼扎里派祖先不会想到,他们的子孙,这位阿伽汗四世资产估值约为133亿美元,是世界上十五位最有钱的皇室贵胄之一。经过他们的努力,今天的尼扎里-伊斯玛仪派是仅次于“十二伊玛目”的什叶派最大的分支。
曾经最极端的尼扎里派,今天成了最开放的伊斯兰派别之一。尤其强调种族、民族、文化和宗教间的多元共存,以及祖先追求的社会公义。阿伽汗四世竭尽所能保护世界各地的教众的物质和教育需求,启动和推动了许多社科项目。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国际阿伽汗大学,着力研究生物医学。在印度和非洲国家建立了面向基层的卫生保健中心,推动伊斯兰文明现代化。阿伽汗四世的长期目标,还包括消除全球贫困,促使宗教多元化,提高妇女地位,研究与保护伊斯兰艺术和建筑遗迹等等。
800年前的“刺客”,用匕首和毒药剪除异己。今天的“刺客”,用教育与医疗改善世界。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万物皆虚,万事皆允”吧。
参考资料
[1] [意] 马克· 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M] . 陈开俊,等,译.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 Bernard Lewis. The Assassins: A Radical Sect in Islam[M] . New York:Octagon Books,1980.
[3] Farhad Daftary. The Ismā'īlīs: Their History and Doctrine[M] .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 [波斯] 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下册) [M] . 何高济,译. 翁独健,校订.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 Enno Franzius. History of the Order of Assassins[M] . New York: Funk & Wasgnalls,1969.
[6] J. Riley-Smith. The Knights of St. John in Jerusalem and Cyprus[M] . London: Macmillam St. Martin Press,1967.
[7] Silvertre de Sacy. Memoir on the Dynasty of the Assassins, and on the Etymology of Their Name[A] . translated by Azizeh Azodi, in Assassin Legends: Myth of the Ismai'lis[M] . London:I. B. Tauris,1995.
[8] Bernard Lewis. The Assassins: A Radical Sect in Islam[M] . New York:Octagon Books,1980.
[9] Farhad Daftary. The Ismā'īlīs: Their History and Doctrine[M] .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0] Farhad Daftary. Assassin Legends: Myth of the Ismai'lis[M] . London:I. B. Tauris,1995.
[11] Bernard Lewis. The Assassins:A Radical Sect in Islam[M] . Octagon Book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