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一段时间,我是很不希望在楼道里碰到我们家的邻居奶奶的,每次我带着宝宝碰到了邻居奶奶带着宝宝的时候,这位阿姨一定要多次提醒宝宝跟我说一句:“阿姨好。”
跟她家的宝宝对比,我家的宝宝就没有那么“懂事乖巧”了,两个宝宝一样大,出生月份相差两个月,在她的调教下,她家的宝宝非常配合家长,而我家的宝宝就像“野生”的一样。
而最让我觉得尴尬的是,阿姨还会趁机炫耀一番:我们家规矩大诶,我就受不了宝宝阿姨家的那个小哥哥,没有教养。
她会认为宝宝的一些正常行为,比方说不愿意分享玩具,比方说不愿意跟人打招呼,是没有教养。
这样一说,我就更不知道如何回应了,就好像在说我家宝宝一样。
2岁前后的宝宝,拒绝配合家长,才是正常的表现
在养宝宝这方面,我一直遵循的方法是:佛系养娃,除了一些必要的原则性问题,包括日常行为和饮食,必须遵守外,其他的时候,我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不会去强制她做什么。
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有自私的表现,有自己的小心思,不愿意配合家长,不想要去跟人打招呼,不想叫人,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如果一个孩子非常乖巧懂事,完全不会有自己的小心思,总是在照顾别人的情绪,这才是不正常的。
而一个大人口中的“乖巧懂事”的宝宝,一定是从“主动叫人”开始培养,当孩子被家长调教到像个“小大人”一样的时候,意味着孩子就变得没有自我了。
从小被父母要求乖巧,长大了很有可能是“付出型人格”
我一直拒绝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因为我个人从小就是这样被妈妈要求的,见到他们的亲戚朋友,一定会乖巧地叫上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从小就知道看脸色行事。
而这样的成长环境注定了我的性格是“付出型”人格,我一直困扰在这种性格中,每次跟人打交道的时候,肯定要首选考虑的是对方的情绪,生怕自己惹对方不高兴了,根本就没有自己。
而事后,又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
除了这方面的懊恼,还有一种社交恐惧症。
鸟鸟在《脱口秀大会》讲的那段“人和老虎的凝视”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社恐人在面对社交的时候感受。
这种情绪困扰了我20多年,几乎从我懂事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一直到我成功地克服了这种人格之后,性格才变得开朗起来。
父母收起自己的强势,尊重孩子的成长
孩子虽然是依附于父母生存,但是孩子是独立于父母存在的,父母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绑定在一起。
父母的朋友圈是属于父母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
孩子本来就应该是单纯的,他们不应该看大人脸色行事,如果孩子从小具备了这种能力,孩子一定是自卑、敏感的,他们的人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没有自我的,他们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很难取得好的成就,这才是可怕的。
基本的礼貌,孩子是需要掌握的,这些礼貌包括,友善对待同学朋友、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想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用礼貌用语,包括“谢谢”长挂嘴边等等。
但是这些基本的礼貌不包括见到父母的朋友,就要像大人一样去打招呼。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只要父母引导到位,他们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的,他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好朋友,也会有自己的社交圈,他们的世界逐渐丰富起来。
父母当然要和孩子沟通,也要尽量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可是真的不需要给孩子处处设限,让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因为孩子的世界只是孩子的世界,他们不是父母的延续,没有必要去延续父母的社交,就像没有必要去延续父母的梦想一样。